-
芬兰研究称植被覆盖率影响苔原地区融雪速度
[内容预览]
| 2012/5/10 9:44:30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北极苔原地区的植被数量已有增加。由芬兰气候研究所开展的一项新研究指出,苔原地区植被的增加可能会进一步加快全球变暖。该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卫星观测来确定植被的数量如何影响融雪,进而影响北极苔原地区的陆地反照率。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显示挪威的植被相对较厚,一个原因是在芬兰的驯鹿放牧更加密集,同时研究表明了挪威积雪融化的时间总是早于芬兰。除了植被的差异,其他主要条件,比如[阅读全文]
-
巴西海豚帮助渔民捕鱼:拍打尾巴通知撒网
[内容预览]
| 2012/5/9 6:13:00在巴西拉古纳,当地的宽吻海豚会帮助渔民捕鱼。为何如此乐于助人,现在仍就是一个不解之谜 北京时间5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日报道,在巴西拉古纳,当地的宽吻海豚与渔民形成一种令人吃惊的合作关系——帮助渔民捕鱼。它们会将鲻鱼群赶向渔民,而后摇晃脑袋和拍打尾巴,在海面上溅起水花,通知渔民抛出渔网。 当地渔民表示宽吻海豚的这种行为已经有很长时间历史。过去两年时间里,研究人员对这种行为进行了观察,试图了解宽[阅读全文]
-
日发现生长纬度最高的珊瑚
[内容预览]
| 2012/5/8 5:12:26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生物和生态系统环境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山野博哉率领的研究小组日前说,他们在长崎县对马岛近海发现了世界生长纬度最高的珊瑚礁。 珊瑚通常生活在水温20摄氏度以上的热带、亚热带海域,高纬度地区很少生长。山野的研究小组在北纬34度25分的对马市丰玉町志多浦水深约10米的海湾中发现了这块珊瑚礁。这种珊瑚属于环菊珊瑚,形[阅读全文]
-
格陵兰冰川移动加快 但后果不及模型预测
[内容预览]
| 2012/5/5 10:45:21新华网华盛顿5月4日电(记者任海军)美国《科学》杂志4日刊登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10年中,格陵兰岛部分冰川的移动速度加快了30%,但它对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影响还不会达到气候数据模型此前预测的结果。 冰川融化速度很大程度取上决于它们的移动速度,但格陵兰冰川的移动速度并非完全一致。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2000年至2010年间卫星拍摄的200多处格陵兰冰川卫星图像。他[阅读全文]
-
冰川融化逼迫北极熊超长距离游泳
[内容预览]
| 2012/5/4 12:02:25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北极熊越来越需要长距离游泳的“本领”。最新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北极熊长距离游泳最远超过了300公里。不过,这并不是北极熊长距离游泳的“最高纪录”。但一些人开始疑问:作为气候变化的最直接受害者,它们究竟要游多长距离呢? 金陵晚报记者 于飞 最远从南京“游”到杭州 受全球变暖趋势影响,北极地区气温升高,美国2008年把北极熊列为受威胁物种。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科研人员200[阅读全文]
-
全球变暖令植物快速开花
[内容预览]
| 2012/5/4 12:00:00【路透社伦敦5月2日电 】美国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植物的开花速度正超出科学家的预想。这可能会给食物链和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连锁效应。 科学家说,全球变暖正给世界各地数百种动植物带来重大影响,改变了一些繁殖、迁徙和喂食方式。 由燃烧矿物燃料造成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可能会影响到植物制造氧气的方式,而温度上升和降雨模式多变可能会改变动植物的生存模式。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阅读全文]
-
加拿大动物园一幼狮与臭鼬成好友 形影不离
[内容预览]
| 2012/5/4 5:35:08小狮子“亲吻”臭鼬 据外媒1日报道,在加拿大蒙大拿的一家动物园里,一只小狮子和一只只有6周大的臭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们时常相互依偎躺在草地上,场面温馨。 报道称,小臭鼬“花生”被遗落在安大略湖畔,后来人们发现了它,并将其放入动物园内,与一只名叫安娜贝勒的小狮子一同饲养。虽然在野外狮子与臭鼬是天敌,但在这里,它们却演绎出了一段跨越物种的友谊。 61岁的野生动物爱好者兼摄影师道·强森拍下了[阅读全文]
-
肯尼亚百万火烈鸟集结繁殖壮观景象
[内容预览]
| 2012/5/4 5:27:04每年,肯尼亚的博格里亚湖都会出现大量火烈鸟集结的壮观景象,数量排在全球前列几百万火烈鸟前往这里繁殖,将博格里亚湖变成一片粉红色的海洋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肯尼亚的博格里亚湖,52岁的苏格兰摄影师史蒂文-加维捕捉下百万火烈鸟集结在一起的壮观景象。每年的这个季节,数量惊人的火烈鸟都会飞到博格里亚湖,形成罕见的自然奇观。亲眼目睹到这壮观的景象时,加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博格里亚湖国家公园的火烈鸟[阅读全文]
-
亚洲最大原始野果林逾四成遭虫害"啃食"枯死
[内容预览]
| 2012/5/4 5:24:02天山野苹果林内的小吉丁虫虫害向周边蔓延(5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新华网乌鲁木齐5月3日电(记者关俏俏、江文耀)目前,亚洲最大的野生果林——我国天山野果林被小吉丁虫“啃食”近20年后,已有超过40%的果树枯死,部分山坡变成秃岭。 记者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林业局了解到,目前野果林小吉丁虫发生面积已达5.4万亩,并且仍在快速蔓延。过去,每年5月花季,漫山遍野的野苹果花或白或粉,香气袭人[阅读全文]
-
北极地区鱼类哺乳类动物数量上升
[内容预览]
| 2012/5/4 3:07:15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北极理事会的生物多样性工作小组日前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召开会议称,北极地区的海洋哺乳动物以及鱼类的种群数量正在回升。 极地生物多样性监控计划、伦敦动物学学会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发现,极地区域的鱼类种群数量已经出现了大幅度增长,研究共调查了北极地区323个脊椎动物物种的890个种群。 报告称,北极地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之所以发生变化与“北极气候的波动以及临近水域的商业捕捞方[阅读全文]
-
地球火山照
[内容预览]
| 2012/5/3 5:43:59据国外媒体报道,借助美国宇航局(NASA)的各种地球观测卫星,我们可以看到前所未见的火山爆发景象。以下是从太空拍摄到的地球上的美丽火山照片,平静外表下暗藏着恐 怖危险。 1、冰岛埃亚菲亚德拉火山 图为2010年4月17日拍摄的冰岛埃亚菲亚德拉火山((Eyjafjallaj欀甀氀氀 Volcano)。美国宇航局表示,这种假色图像显示了一种强大的热源(图片中显示红色)。该图由美国宇航局的地球观测[阅读全文]
-
沱沱河气温40年间升高1.3℃
[内容预览]
| 2012/5/2 15:49:46科考日记 ●2011年,沱沱河区域年均气温为-2.9℃,比1971年~2000年30年间的年均气温升高1.3℃ ●2011年,沱沱河年降水量为382.8毫米,比1971年~2000年30年间的年平均降水增加39% ●1960年~2009年,沱沱河年径流量也呈曲线增加趋势 4月25日,因为要联系唐古拉山镇当地政府、部队等共同参与斑头雁保护,成都商报记者随环保组织绿色江河负责人杨欣从班德湖回到[阅读全文]
-
非洲最干燥地区发现66万立方千米地下水
[内容预览]
| 2012/5/2 15:42:24科学家对非洲最为干燥的地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撒哈拉沙漠附近地区拥有最大的地下水储量。 科学家指出,他们在非洲最干燥地区发现大量地下水资源,将来这或许能缓解因气候变化造成的缺水影响。英国地质调查局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首次将非洲大陆的地下含水层绘制成图,还计算出这些地下水的总量。 这些科学家在论文中说:“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苏丹等北非国家大面积沉积含水层所含地下水体积最大。”他们估计[阅读全文]
-
我国科学家查明喜马拉雅山区冰湖扩张特征
[内容预览]
| 2012/5/2 14:54:23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湖南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基于遥感的最新数据调查了喜马拉雅山区冰湖的数量、类型、分布。研究发现,该区的冰湖总体呈“数量减少、面积增大”的特征。 冰湖是由冰川挖蚀成的洼坑和水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一类湖泊。现有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冰川处于退缩状态,冰川退缩与冰湖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近年一些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引起研究者的广[阅读全文]
-
研究称真菌对食物供应威胁大
[内容预览]
| 2012/5/1 3:20:06显微镜下一些真菌孢子的照片。 (资料图片) 有科学家11日发布报告称,受人类贸易活动、旅行和气候变化影响,真菌对人类食物供应和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增大。报告说,一些真菌或类真菌生物近年来导致数量空前的动植物死亡、甚至灭绝,而这些都尚未引起普罗大众的警觉。与人类直接相关的是,由真菌引起的粮食作物病害已成全球性粮食安全问题,假如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和黄豆这5大粮食作物在一年中同时遭到真菌肆虐,则当年[阅读全文]
-
水蛭或助人类找到全球珍稀物种武广牛
[内容预览]
| 2012/4/29 11:06:12科学家希望可以在从得到的水蛭里找到珍稀中南大羚的DNA。图片来源:WWF/AP 吸血水蛭也许是科学家们找到全世界最珍稀动物之一——中南大羚(武广牛)DNA的最大希望。上世纪末,中南大羚的头骨在越南的森林保护区被发现,这是该动物第一次走进人们视野。但是由于羚羊类动物善于隐匿行踪,很难发现其生活的踪迹,因此世人对中南大羚的生存范围和种群数量知之甚少,有人估计它的数量可能只有几百只。 《自然》杂志网站[阅读全文]
-
气候变暖加快成雨周期
[内容预览]
| 2012/4/29 5:35:21新华社电 澳大利亚和美国研究人员在研究海洋盐分变化的同时发现一个重要趋势,过去50年间,雨水形成周期正因为气候变暖而加速。 研究人员以海洋盐度和海洋气候等过去50年间由航海船只收集的数据为素材,借助气候模型,分析降雨周期,结论发表在26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论文合写者威吉菲尔斯说,海水盐度与海水蒸发、成雨密切相关,气候变暖趋势加剧盐度变化,进而加速雨水循环。“大气把水蒸气从易于蒸发的地区搬[阅读全文]
-
北极熊比预想中要古老45万年
[内容预览]
| 2012/4/28 5:12:39据英国《独立报》报道,近日,一项新研究发现,北极熊是一个比人们此前所认为的更加古老的物种,它们早在60万年前就出现了。当时,这种适应寒冷气候的熊从祖先棕熊中分离出来成为北极物种中最顶端的捕食者。研究显示,北极熊的进化比最初预想的更加缓慢,这表明它面对迅速的气候变化时也许比此前预计的更加脆弱。一年前,科学家根据DNA证据表示,北极熊由15万年前的古代棕熊进化而来,当时,这个结果令很多专家感到惊讶,因[阅读全文]
-
格一研究中心预警南高加索地区气候变暖
[内容预览]
| 2012/4/28 5:09:48新华网第比利斯4月27日电 (记者义高潮)平均气温上升、降雨量下降、森林覆盖面积萎缩、河流干涸……格鲁吉亚的南高加索地区环境研究中心最新研究表明,南高加索地区和全球一样有明显的气候变暖趋势。 该研究中心日前发表报告说,南高加索地区已经显现了一些气候变暖的早期征兆,如气温升高、黑海海平面上升、河水流量减小、河流被迫改道、降雪减少以及雪线抬高等,这些对南高加索地区的植被以及农作物生长十分不利。 该[阅读全文]
-
南极冰架加速开融 其对气候变化敏感度远超预期
[内容预览]
| 2012/4/28 5:08:46新华社今晨电 多国研究人员发现,南极洲大面积冰架显现下沉趋势,原因是温度升高的海水正从底部逐渐释融冰层。研究人员担心,南极冰融速度会快于学界先前预期。 学界先前一直没有在南极冰融与全球气候变暖之间搭建科学模型,只能简单解释为气温升高致使南极冰层融化。而美国《科学》杂志24日刊登一篇论文,依据美国航空航天局卫星图像和实地勘测数据,诠释南极冰融的多重因素。 卫星图像显示,12处南极冰架显示底部融化[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