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美生物学家称对蟑螂赶尽杀绝或酿全球生态危机

    [内容预览]

    | 2012/6/26 4:11:49
    据台湾“今日新闻”24日报道,能在各种脏污环境下生存的蟑螂是许多家庭全力“围剿”的对象。但美国生物学家却对赶尽杀绝的行为持反对意见,表示蟑螂若遭灭族,恐将引发全球性的生态恐慌。  报道称,来自美国泰勒得克萨斯大学的生物学家表示,蟑螂食用腐烂的有机物质后,会将氮气排进泥土,这些氮气会帮助植物顺利成长;一旦蟑螂灭绝,地球上的氮循环也会造成破坏。  此外,全球高达5000至10000种的蟑螂是许多鸟类、

    [阅读全文]

  • 美科学家发现月球南极陨石坑或存在水冰

    [内容预览]

    | 2012/6/25 11:22:06
    这是沙克莱顿陨石坑的激光高度图,采用了假彩色来标示不同的高度,蓝色表示最低处,红色表示最高处  北京时间6月25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根据该局所属月球勘测轨道器(LRO)获得的数据显示,位于月球南极附近的沙克莱顿陨石坑可能有高达22%的表面物质是冰。  这个巨大的陨石坑以伟大的南极探险家埃尼斯特·沙克莱顿(Ernest Shackleton)的名字命名,其深度约为2英里(约合3200米),

    [阅读全文]

  • 火星发现神秘“地下水库” 远古存在河流湖泊

    [内容预览]

    | 2012/6/25 11:20:03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发现火星内部存在庞大的水资源,酷似一个巨型“地下水库”,在某些地方的水资源储量甚至与地球内部相当,都非常地“湿润”。这个发现可能颠覆了之前科学家对火星的研究,因为科学家曾经估计火星内部的水资源相当贫乏。很明显这个发现是一个惊喜,可以想象在远古的火星表面流淌着液态水的情景。科学家推测远古火星存在河流和湖泊火星或许曾经也是个“水世界”  根据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科学家埃里克奥里(

    [阅读全文]

  • 研究称北极曾经历酷热 格陵兰岛冰盖或两度全融

    [内容预览]

    | 2012/6/24 4:57:00
    新华社电 借助对深层沉积物的探测分析,一支国际科学家团队研究发现,北极在过去280万年间曾经经历过“酷热时期”,那时候,北极片冰不存。  这支科研团队由德国科隆大学、美国马萨诸塞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等机构的科学家组成,研究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  研究者从西伯利亚楚科奇半岛的一个由陨星撞击形成的冰湖入手,钻探取样深层沉积物。结果发现,部分沉积物揭示,北极地区曾经很热。  研究同时发

    [阅读全文]

  • 全球五月份气温创历史第二高温

    [内容预览]

    | 2012/6/21 12:19:36
    2012年5月份的全球天气事件。(自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  根据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记录,上个月的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到了1880年以来的第二历史性高温。包括欧洲全境、亚洲、北非以及北美大部分地区和格陵兰南部在内的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高于历史平均温度。  全球5月份的温度记录由本月的陆地和海洋平均表面温度组成。该月温度比20世纪平均温度14.8摄氏度高0.66摄氏度。而最高温度记录为2010年,

    [阅读全文]

  • 北极海冰面积可能再创新低

    [内容预览]

    | 2012/6/21 12:17:43
    近年来,北极海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融化。虽然目前距离海冰覆盖面积达到年度最低值还有几个月时间,但据趣味科学网报道,今年夏天很可能还会持续这个趋势,带来罕见的大面积无冰水域。北极波弗特海上融化的冰。(自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对卫星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春季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海冰面积一直在1979年至2000年平均值确立的基线附近徘徊;到了6月,冰面更是降到了极低的程

    [阅读全文]

  • 研究称南极洲曾有茂密树林 温度比现在高11度

    [内容预览]

    | 2012/6/19 23:04:22
    中新网6月19日电据台湾“联合新闻网”19日报道,美国的大学与太空总署(NASA)合作研究指出,南极洲过去曾有茂密的树林与其他植物出现,温度比现在要高摄氏11度以上。   美国南加州大学及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与NASA对取自南极罗斯冰架底下沉积的树叶叶蜡进行分析,发现南极洲沿岸在过去1500万年到2000万年前的夏季温度,约较现今高11度,当时最高温可达到摄氏7度以上,降雨量更是目前数倍以上。   

    [阅读全文]

  • 还有多少“绿肺”濒临消失

    [内容预览]

    | 2012/6/18 3:33:18
        近日有媒体曝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境内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乌梁素海被严重污染,并面临干涸的危险。这一事件再次向人们敲响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警钟。     乌梁素海是我国八大淡水湖之一,是地球同一纬度上最大的湿地。然而,近年来乌梁素海不但富营养化严重,曾两次发生大面积黄藻,湖区鸟类和鱼类的栖息生存受

    [阅读全文]

  • 摄影师在红海拍到“深海幽灵”

    [内容预览]

    | 2012/6/15 5:53:01
    英国摄影师塔特萨尔在红海抓拍到了全身几乎透明的“深海幽灵”印度鲭。如果你在海水中沐浴,突然之间看到这些鱼儿向你游过来,你脑海中最先闪过的念头应该是快快上岸。印度鲭几乎是通体透明的,给人感觉就像深海中的幽灵,有点儿吓人。它们靠吃浮游生物和昆虫幼虫为生。   英国摄影师塔特萨尔在红海抓拍到了全身几乎透明的“深海幽灵”印度鲭。如果你在海水中沐浴,突然之间看到这些鱼儿向你游过来,你脑海中最先闪过的念头应该

    [阅读全文]

  • 地下水消耗加剧或可导致海平面上升

    [内容预览]

    | 2012/6/14 11:52:57
    据环境新闻服务网报道,目前地下蓄水层正在面临人类的不断开采抽取,科学家表示,地下水的枯竭将很快成为与格陵兰和南极洲的冰川融化同样重要的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推手”。  人们将地下水抽取到地面,用于灌溉、工业甚至饮用,但使用过后必定会流向某个地方,而不论是直接进入溪水和河流中或者蒸发并形成降雨落在他处,一个可能的最终归宿就是海洋。  为了弄清抽取地下水对海平面的影响,一个荷兰科学家团队将地球表面按照50

    [阅读全文]

  • 北冰洋冰层变薄致浮游植物爆发:或威胁生态

    [内容预览]

    | 2012/6/14 4:59:00
    在2010年和2011年的夏季,一项由美国宇航局资助的名为“气候变化对北冰洋-太平洋生态和化学系统影响”(ICESCAPE)的考察项目在北冰洋波弗特海和楚科奇海海域对当地的生物,生态和生物化学情况进行了考察  这是显微镜下看到的一种硅藻,它们是最常见的浮游植物之一。这些硅藻出现在2011年ICESCAPE项目考察期间从冰层下方5英尺(1.5米)处获得的海水样本中  这些面积广大但深度很浅的冰面湖泊

    [阅读全文]

  • 哈萨克斯坦大部分冰川将在2050年前消失殆尽

    [内容预览]

    | 2012/6/13 23:21:25
    哈萨克斯坦环境保护部长卡帕罗夫11日在哈议会会议上发言时说,按照目前的气候变暖趋势,哈境内的大部分冰川将在2050年之前消失殆尽。  卡帕罗夫说,哈萨克斯坦气候变暖的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指标。上个世纪末,哈境内的冰川已消失了25%至35%。位处内陆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属于缺水国家,冰川逐渐消失将给全国用水需求带来不可忽视的严峻挑战,对居民用水、工业用水以及农业灌溉构成了严重威胁。  卡帕罗夫还指出,哈萨克

    [阅读全文]

  • 北极苔原带出现森林

    [内容预览]

    | 2012/6/13 23:17:16
    北极苔原带资料图片  日前出版的英国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登载报告说,有观测显示,北极苔原带的生态系统正因全球变暖而变化,一些地方已经出现森林,这种变化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   英国和芬兰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调查了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的大片北极苔原带现状,发现在过去三四十年间,苔原带的一些地区长出了高大的树木,局部形成了森林,这些地方以前通常只有苔藓等植物生长。  植被的

    [阅读全文]

  • 研究显示北极冰层融化将给美国带来更多严冬

    [内容预览]

    | 2012/6/13 22:57:49
    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认为,北极冰层因全球气候变化而大量融化将给成百万计美国人的住家带来影响。这是因为融化的北极冰引发的多米诺效应将增加北半球中纬度区域暴发严冬天气的几率,如同2010年2月间华盛顿特区遭受的雪灾。  美国康奈尔大学地球和大气科学教授查尔斯·格林和高级研究员布鲁斯·芒格近日在《海洋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详细介绍了他们的观点。格林表示,人们多认为北极气候变化远离我们,不会给日常生活带来多大

    [阅读全文]

  • 澳气候变暖速度惊人

    [内容预览]

    | 2012/6/12 6:49:18
    资料图片  科学家警告说,澳大利亚正以惊人的速度变暖。  澳大利亚经常发生旱灾、丛林大火和水灾,这都与拉尼娜现象有关。尽管拉尼娜现象在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给澳大利亚带来最高平均总降雨量,但澳大利亚气象局指出,这没有改变澳大利亚日益变暖的趋势。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和澳大利亚气象局发表报告说,自1911年以来,澳大利亚常年日均温度增加了0.9℃,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

    [阅读全文]

  • 2015年我国90%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将得到保护

    [内容预览]

    | 2012/6/12 4:08:09
    新华网北京6月11日电(记者华春雨、颜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日公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到2015年,我国90%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将得到保护。  根据《行动计划》,2012—2015年,我国将加强环境保护,着力解决重金属、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保障环境权利。  在推进生态建设方面

    [阅读全文]

  • 野生淡水鱼生存状况忧思录

    [内容预览]

    | 2012/6/10 4:55:56
    鹦哥岭保护区的禁渔区,保护了以上几种濒危鱼类▲这是一个全国最小的保护区了,在雨林的溪流中,刺鲅鱼在畅游南渡江是海南岛最大的淡水河,这里亦是海南野生淡水类鱼种类最丰富的地方,然而,近年来,随着水利建设、滥捕滥捞、环境破坏,江中野生鱼数量越来越少,许多珍贵的品种如红面军鱼、大鳞白鲢、纹唇鱼,还有被黎族人称为“鱼中之王”的花鳗鲡,已极为稀少。 虽然环保专家在南渡江上游制定了一个“方舟计划”保护鱼类资源,

    [阅读全文]

  • 海洋生物学家警告人类活动将使海洋“死亡”

    [内容预览]

    | 2012/6/9 8:48:20
    没有鲸、鲨鱼和海豚的海洋似乎不可想象。然而,在新书《生命之海》中,海洋生物学家凯勒姆·罗伯茨警告,如果人类继续无节制捕捞和污染,海底世界在未来50年内将成为鱼类绝迹的深渊,海洋将面目全非。  失踪的海洋生物  棱皮龟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生物,至今仍然生活在海中,是海底世界的庞然大物。这种海龟甲壳坚硬,可以长到3米长、2吨重。然而,在我们的下一代成年之时,这种起源古老的海龟可能已经绝种。自从1962年以

    [阅读全文]

  • 非洲地球生命力指数下降近四成

    [内容预览]

    | 2012/6/8 22:49:20
    非洲开发银行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日前联合发布《非洲生态足迹报告:绿色基础设施保障非洲的生态安全》。报告评估了非洲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以及资源利用的发展趋势,并对非洲绿色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该报告旨在激发有关非洲绿色发展方向的思考,敦促政策决策者和投资者在6月晚些时候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峰会)中联合采取措施。非洲开发银行主席唐纳德·卡贝鲁卡强调:“非洲有很多选

    [阅读全文]

  • 《自然》:地球的第二个机会

    [内容预览]

    | 2012/6/8 10:23:42
    2012年6月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封面   文章内容: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召开期间,世界各国领导人承诺保护地球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可是自那时起,地球的形势却在一步步恶化。20年后,巴西再次成为世界环境日的主办国。在第二次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即将召开之际,《自然》杂志分析了地球环境恶化的因素,以及怎样纠正这些错误。此外,本期杂志其他文章中也剖析了生物多样性损失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发达国家

    [阅读全文]

237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