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异变侵蚀漓江源头生态
[内容预览]
| 2012/6/7 23:24:29蓝思·众享气候变化观察团在猫儿山漓江源头启动桂林站考察 猫儿山林间沼泽如浸满水的海绵,涌出39道出水,成为漓江、资江、浔江三江发源地 特约记者 罗文胜 桂林兴安报道 漓江源头猫儿山,是“蓝思•众享气候变化观察团”(简称观察团)诸多考察项目中,最具原生态的一处所在。 5月28日上午,观察团从桂林市北上,入兴安县域,取五岭路向,绕越城岭主峰驱车81公里,一路穿云透雾,于八角田18[阅读全文]
-
南极高密度底层水大幅减少将影响全球洋流格局
[内容预览]
| 2012/6/6 12:15:29最近,由50多名澳大利亚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澳大利亚南极区开展了深部海洋变化的观测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在远离南极大陆海岸的地方,南极底层水的量已经大幅减少了。 研究者搭乘一艘名为“南极光”的航船先行至南极东岸的联邦湾,后向西沿南极海岸而行,最后返回到弗里曼特尔。经过25天的精密观测,研究者在南极洲和弗里曼特尔之间的77处地点收集了大量温度和盐度样品。新测量数据(目前尚未公布)表[阅读全文]
-
北极海冰减少加剧当地变暖趋势
[内容预览]
| 2012/6/6 12:13:37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近日报告说,由于北冰洋海冰不断消融,其上空的云层正随之减少。研究人员认为,这将加剧北极地区变暖趋势。 1999年至2010年间,该机构的研究小组利用科考船在北冰洋海冰消失的海域航行8次,并测定了云层的高度及云量多少。将这些数据与过去存在海冰时监测的数据比较后,研究人员发现,在相同的海域,不同高度的云层云量都有变化,而总体云量减少了约10%。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阅读全文]
-
本世纪最后金星凌日今日上演 将持续6小时
[内容预览]
| 2012/6/6 11:14:20金星凌日资料图全球能观测到“金星凌日”现象的地点。2012年与2004年“金星凌日”的对比图。 中新网6月6日电 综合报道,本世纪第二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金星凌日”天文现象将于今日上演,全球大部分地区都能观测到这一奇妙的天文现象。如果错过这次机会,人们须再等105年才能看到。 据报道,金星凌日是当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发生的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当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可以[阅读全文]
-
肯尼亚将制定国家计划保护红树林
[内容预览]
| 2012/6/5 22:45:14据肯尼亚《民族报》近日报道,在日前召开的一次“肯尼亚沿海发展项目”研讨会上,与会的政府部门官员决定制定一项国家红树林管理计划,以便更好地管理当地的天然红树林。 肯尼亚海洋渔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梅尔吉泽戴克·欧索尔博士对媒体说,国家红树林管理计划的目标主要是恢复肯尼亚沿海多个红树林生长区的覆盖率,加强保育。欧索尔博士说,肯尼亚林业研究所将提供红树种子。 红树林能为很多动物提供良好的[阅读全文]
-
滇池湖滨生态湿地让“高原明珠”再放光彩
[内容预览]
| 2012/6/4 13:41:22滇池(资料图) 中广网北京6月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背倚昆明西山,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湖光山色,水波徐徐,在一天之内,它的风景随着天际日色、云彩幻化而变幻无穷。早在1988年,云南滇池就因为其旖旎的风光被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名单。 然而,从70年代后期开始,五百里滇池逐渐呈现老年型湖泊的态势,由于地势低、富营养化等问题又导致滇池内源污染严重。 从2008年[阅读全文]
-
中国湿地报告:拉市海自然环境改善促群众增收
[内容预览]
| 2012/6/3 22:40:29中广网丽江6月3日消息(记者葛修远)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当年的猎鸟人变成护鸟人、捕鱼人变成护渔人,自然环境改善再为鸟类提供优良栖息地的同时,也为周边群众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在丽江拉市海,人可以近距离与鸟儿接触,聆听鸟儿的欢鸣。 拉市海湿地位于丽江以西十公里,“拉市”为古纳西语译名,“拉”为荒坝,“市”为新,意为新的荒坝。从南向北看去,拉市海有宽阔的湖面,成片的草场,悠然的马儿,还有欢快的[阅读全文]
-
中国湿地报告:吉林向海湿地十年十旱 补水迫在眉睫
[内容预览]
| 2012/6/3 22:38:19中广网白城6月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科尔沁沙地与松嫩平原交界处的吉林省向海湿地是防止风沙进入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的重要生态屏障。然而,由于受干旱和供水不足影响,十年来,向海湿地面积由3.6万公顷锐减到3600公顷,减幅达90%。珍稀的蒙古黄榆面临大片死亡,许多珍稀动植物面临灭绝。 为此,国家防总曾决定从内蒙古察尔森水库应急调水挽救向海湿地,可即便如此,也只能解一时之渴。向海湿地,十[阅读全文]
-
中国湿地报告:滇池湿地成为鸟类的天堂
[内容预览]
| 2012/6/3 22:36:15中广网昆明6月3日(记者陈鸿燕)《中国湿地报告》西南组记者3日下午继续在昆明采访滇池湿地生态建设。随着滇池湿地的恢复建设,滇池及湖滨生态湿地、河道再现“三春杨柳九夏芙蓉”景象,成为鸟类的天堂。 站在雨后的滇池湿地生态研究所,眼前绿草丛生、水草生机盎然、水质澄清、不时传出各种婉转的鸟鸣,一副烟波浩渺的高原水乡画卷。滇池湿地生态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杜劲松介绍,目前滇池已建成5.4万亩湖滨生态湿地[阅读全文]
-
我国最大“海底草原”面积缩减 生态稳定受威胁
[内容预览]
| 2012/6/2 21:33:03新华社海口6月2日电(记者周正平)围填海、养殖污染、陆源排污等人类不当活动,导致海南岛周边海域海草生长环境恶化、空间减少。目前,我国最大的“海底草原”面积不断缩减,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受到威胁。 海南岛拥有众多的泻湖、港湾、河口,加上热带气候条件,为海草生长繁殖提供了优越自然环境,是我国海草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地区。然而,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最近完成的“海南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显[阅读全文]
-
小老鼠爬上蒲公英顶端 浑身粘满毛茸茸种子
[内容预览]
| 2012/6/1 22:54:49业余摄影师麦特上周末在英国拍摄到一组有趣的图片,一只小老鼠轻盈地沿着蒲公英茎爬到顶端,蒲公英毛茸茸的白色小种子粘在小老鼠身上。麦特称,他早已发现这只小老鼠,就等着它爬到顶端为其拍照。他已记不清到底飘扬的蒲公英种子是由风刮起,还是小老鼠吹起来的,但照片所记录下的瞬间让人觉得十分清新。据悉,这种小老鼠是欧洲发现的最小鼠类,它只有6厘米长。狐狸、鼬鼠、猫头鹰甚至蟾蜍都以它为食。自2001年起,它被列为濒[阅读全文]
-
超级火山爆发快于预期
[内容预览]
| 2012/6/1 12:52:40本报讯 你不会喜欢超级火山发怒的样子。 科学家从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巨大火山口中的熔岩内发现的石英晶体表明,超级火山的喷发速度或快于预期。图片来源:S. R. Brantley/U.S. Geological Survey 这些巨大的喷发者——比圣海伦火山的威力强大100倍——能够用火山灰覆盖整个大陆,并且它们向大气中喷出大量可使地球变冷的浮质,从而引发能够持续10[阅读全文]
-
恐龙进化新理论:现代鸟类或由恐龙幼崽进化
[内容预览]
| 2012/5/31 23:00:48研究人员称,现代的鸟类或许只是从来都长不大的恐龙。恐龙幼崽的化石头骨与鸟类头骨的比对结果显示它们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为“鸟类是恐龙进化的后代”这一论调增加了进一步的证据。 一只现代鸡和一只恐龙幼崽有着惊人的密切关系 来自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网站上宣称由于一些未知的原因,一些恐龙幼崽开始比其它的正常个体更加快速的进入成熟期。那种快速的成熟改变了恐龙的基因表达,也改变了它们的身体特征[阅读全文]
-
海底世界中隐藏着怎样的生命极限
[内容预览]
| 2012/5/31 22:56:53汉斯罗伊的海洋研究船正将一份沉积物样品从海底打捞出来。罗伊称,这种微生物在我们人类的眼里看来就像是“假死”。 科学家们发现了深埋于海底之下红色黏土中的一种微生物,它靠着极其微量的氧气存活,至今已经有8600万年之久。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刊登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的研究报告说,这些微生物所用的氧气是如此地少,它们仅勉强能算作是有生命。 8600万年,这就意味着它们从恐龙时代存活至今。早在上[阅读全文]
-
珠穆朗玛峰:被人类垃圾玷污的世界之巅
[内容预览]
| 2012/5/30 12:53:13保罗·思伦已经68岁了。他十几岁时就在书里读到了珠穆朗玛峰。成年之后,这个德国人坚持跑马拉松,在冰场上练习攀爬绳索,还先后成功挑战了海拔5893米的乞力马扎罗山和6962米的阿根廷阿空加瓜山。 但最终,一个德国人,不远万里来到喜马拉雅山,他却不是为了在此完成登顶梦想,而是爬上去,清理满山的垃圾。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好吧,让我们把讨论精神的事儿暂时缓缓。事实上,尽管从航拍图上看来,珠峰白[阅读全文]
-
“零距离”接触美丽磷虾
[内容预览]
| 2012/5/30 5:04:23澳大利亚南极局科研人员在介绍200年前南极冰核的尘埃、化学物质和二氧化碳含量。 李景卫摄 坐落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郊外的澳大利亚南极局,其明丽的现代建筑风格分外引人瞩目。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部门既是澳南极科学考察的后方科研基地和后勤部,又是与各国开展南极科考合作的官方机构。本报记者近日走进该机构。 记者随研究人员来到检疫区,该区内有一直径约2米,高约1.5米装满冰水的水池。冰水里,[阅读全文]
-
亚洲褐云将威胁美国 2024年将升温0.4度
[内容预览]
| 2012/5/29 10:04:09如果亚洲褐云继续变厚,到2024年,美国部分地区将因此升温0.4摄氏度。图片来源:Jesse Allen/Earth Observatory/MODIS/NASA 本报讯(记者赵路)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宣称,作为世界最大的污染源之一,亚洲数不尽的汽车、工厂和家庭每年正在向大气中排放着超过200万吨的碳烟灰和其他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不仅对亚洲国家是一个坏消息,并且它们的影响甚至能够波及到[阅读全文]
-
联合国采取“蓝碳行动”保护海洋生物
[内容预览]
| 2012/5/28 9:33:57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之一。如果没有生物多样性,人类难以感受到树林的绿意,还可能失去空气、食物和水。图片/新华社 今年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海洋生物多样性”。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发表的致辞中向我们展现了海洋面临的危机——全球渔场一大半已经耗尽,另有1/3已经枯竭。关键性海洋环境——例如海草、红树林和珊瑚礁,估计有30%—35%已被毁坏[阅读全文]
-
全球变暖也有好处?英国灰蝶起死回生
[内容预览]
| 2012/5/28 9:32:10在人类的影响下,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越来越多的动植物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如北极熊。然而凡事都是双刃剑,正是全球暖化,使得英国灰蝶(Argus butterfly)脱离濒临灭绝的险境,重获新生。食源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作用。在过去25年间,英国灰蝶的栖息地逐渐向英格兰北部扩张,在那里它们找到了丰富的食物,这也使得它们现在的栖息地面积是曾经的两倍多,它们不再受到灭绝的威胁了。 英国蝶类保护协会的生态学家R[阅读全文]
-
美国中西部地区极端降雨次数加倍
[内容预览]
| 2012/5/24 5:18:10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美国中西部地区发生单日降雨量达到3英寸(约76毫米)及以上的极端暴雨事件的数量增加了一倍,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达数十亿美元。气候变化说的支持者认为,这一趋势与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有关。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落基山气候组织和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日前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1961年到2011年,整个美国中西部地区遭遇最强暴雨的次数增加了103%。 研究发现,处于中西部偏北的州的情况比偏[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