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研究称地球曾遭数十次小行星撞击 形成微球粒层

    [内容预览]

    | 2012/4/27 10:21:07
    据新华社电目前最流行的一种科学假设认为,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曾撞击地球造成恐龙灭绝,而美国航天局25日说,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分析认为,地球在演化过程中可能遭受过数十颗类似大小的小行星撞击。  研究人员的证据来自澳大利亚古老岩石中毫米尺度的微球粒。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微球粒是小行星强烈撞击地球后喷射到太空中的熔岩尘埃,它们冷却后变硬又落到地表,最终在地球岩层中形成很薄但分布广泛的微球

    [阅读全文]

  • 南极冰盖每年消融7米 冰盖中远古生命或苏醒

    [内容预览]

    | 2012/4/26 22:04:15
    一项新研究发现,南极洲的巨大冰盖正在逐渐萎缩,被冰盖底下的暖水逐渐侵蚀,这说明在未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要比科学家预测的更快。   据美联社报道,目前,南极洲西部的浮冰层正以每年23英尺(约合7米多)的速度消融,科学家直到现在也无法确定其原因。《自然》杂志周三刊登的这篇研究报告称,气候变暖可能是一个非直接的因素。   英国南极考察队的冰川学家哈米什·普里查德说,考察队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

    [阅读全文]

  • 全球变暖加剧导致融冰或令远古细菌重生

    [内容预览]

    | 2012/4/26 13:12:54
    南极巨厚的冰川下方的古老生命正在静静等待重生,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冰川融化,这些古老有机体和生命体将最终进入现代环境系统。它们将会造成何种影响,科学家们尚不清楚  北京时间4月25日消息,据《科学美国人》网站报道,那些冰封在南极和格陵兰巨厚冰盖下的古老生命正在静静等待重生。就像是来自遥远过去的时间胶囊,南极和格陵兰这样的冰川环境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让那些微小的生命体得以生存下来。它们的历史可能比人类

    [阅读全文]

  • 数据分析发现近几十年南极底层水持续减少

    [内容预览]

    | 2012/4/25 21:24:23
    本报讯 近日,美国两位海洋学家对1980~201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南极底层水(Antarctic Bottom Water)大量减少,这些发现将可能促进对探究这种变化原因的新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在过去几十年中南极底层水以平均每秒800万吨的速度消失,这一速度相当于密西西比河平均流量的50倍,相当于佛罗里达海峡流量的1/4。 研究人员表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对南大洋的每次地质

    [阅读全文]

  • 黄河故道再现“芦花飞雪、千鸟翔集”

    [内容预览]

    | 2012/4/25 8:35:55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东营市垦利县,在靠近黄河入海故道刁口河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管理站看到大片芦苇和淡水湿地。然而就在两年前,黄河的这条入海故道已经干涸34年。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科科长赵连生告诉记者,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暨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试验工程在2010年6月正式启动,为刁口河流路两岸和河口的湿地带来了“新生的希望”。  沿刁口河道行进途中,记者在河右岸一片芦苇中看到,

    [阅读全文]

  • 研究发现北冰洋释放的甲烷是全球变暖重要推手

    [内容预览]

    | 2012/4/24 8:52:27
    在4月22日地球日这一天公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发现,北冰洋是温室气体甲烷的重要来源地。  2009年和2010年,研究人员5次对北纬82度附近的北冰洋地区进行空中飞行探测,获取了大气层中的甲烷含量数据。研究发现,在靠近北冰洋表面的地方,尤其是出现海冰裂缝或断开的地区,甲烷含量十分集中。  研究人员表示,大气中的甲烷含量相对较低,但储存太阳光热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倍。二战后,大气中的甲烷含量快速升

    [阅读全文]

  • 北极熊约60万年前独立进化 或难适应气候变化

    [内容预览]

    | 2012/4/24 4:26:12
    美国《科学》杂志网站4月19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大约60万年前,北极熊与它们最近的亲族——棕熊分道扬镳,成为独立物种,其在进化树上的年龄比此前认为的要“高寿”5倍多。这意味着北极熊在进化过程中花费了更多时间适应寒冷的极地生活。   北极熊和棕熊在体型、肤色、皮毛类型、牙齿结构等方面均差别明显,但此前基于线粒体DNA的研究表明,北极熊由棕熊进化而来。但线粒体DNA由母体传给后代,只占了整个基

    [阅读全文]

  • 秘鲁海岸近千海豚搁浅后死亡 疑被病毒感染

    [内容预览]

    | 2012/4/23 22:25:40
    过去4个月来已有877只海豚在秘鲁东北部海岸搁浅后死亡。  中新网4月23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23日报道,过去4个月来已有877只海豚在秘鲁东北部海岸搁浅后死亡,秘鲁政府及科学家正着手调查原因。  秘鲁环境部副部长基杭德理亚表示,麻疹病毒或布氏杆菌扩散可能是造成海豚死亡的原因。  基杭德理亚称,今年已有877只海豚在秘鲁东北部皮乌拉省至兰巴耶克省间约220公里的海岸线搁浅死亡。其中80

    [阅读全文]

  • 部分喜马拉雅山脉冰川呈增长趋势

    [内容预览]

    | 2012/4/20 21:44:17
    一项新研究发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地带的一些冰川在1999到2008年间的体积有所增加,这与全球冰川减少的趋势背道而驰。  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冰川、冰盖和冰原开始融化淌水,这导致了海平面的上升,并威胁到低海拔地区的国家和岛屿。但这项上周日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期刊》上的报告说,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喀喇昆仑山冰川融化给海平面升高带来的影响比人们之前预计得要小。  进行这项研究的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

    [阅读全文]

  • 帝企鹅数量超预期 但生存环境仍堪忧

    [内容预览]

    | 2012/4/20 11:57:46
    2006年12月9日,美国在南极最大的科学基地麦克默多站附近,一只正在觅食的帝企鹅站在积雪覆盖的海冰上,周围便是厄里伯斯火山。(图片来源:德博拉?扎巴云可(Deborah Zabarenko))  研究人员近日利用卫星探测技术成功地从外太空获取到生长于南极的帝企鹅种群数量,结果让人欣喜。  一支国际科研小组在过去三年时间里,一直开展着所谓“史无前例”的企鹅种群数量普查。卫星的高分辨率能区

    [阅读全文]

  • 咸海面积严重“萎缩” 中亚国家积极拯救

    [内容预览]

    | 2012/4/20 1:54:39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岳文良):20世纪初,咸海曾是享誉全球的世界第四大内陆湖,当时它的水域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咸海两大水源被过度使用,咸海逐渐“萎缩”。如今,咸海的面积已经比原来减少了90%。为了保护咸海的生态环境,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整治。  20世纪初期,咸海水面面积有6.8万平方公里,南北最长为435公里,东西为290公里,湖水最深处达到6

    [阅读全文]

  • 科学家称喜马拉雅山脉部分冰川近年来未减反增

    [内容预览]

    | 2012/4/17 10:54:02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4月15日报道,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最新研究发现,与全球变暖引发的全球冰川消融趋势相反,1999年到2008年期间,喜马拉雅山脉的部分冰川不但没有减小,反而有所增长。  全球变暖正导致冰川、冰帽、冰盖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威胁低地和岛屿上的居民安全。然而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研究发现,与这种全球趋势完全不同的是,1999年到2008年间,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喀喇昆仑山脉(Karakor

    [阅读全文]

  • 澳大利亚南部和附近西南太平洋海平面上升较快

    [内容预览]

    | 2012/4/16 22:58:33
    中新社悉尼4月16日电 (记者 朱大强)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地球海平面上升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澳大利亚南澳州和附近的西南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可能是受到海平面持续上升的影响较为严重。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莫斯博士说,自19世纪后期以来,西南太平洋海平面上升了约20厘米,在20世纪前几十年中上升速度为快。从世界各地来看,1880年以来海平面以平均每年1.5毫米的速度上升,但在塔斯马

    [阅读全文]

  • 北极海冰范围频繁创新低 欧亚大陆北部冬季持续降温

    [内容预览]

    | 2012/4/16 9:10:19
    来自中国气象局的消息,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武炳义研究员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欧亚大陆北部冬季表面气温呈现持续降温的趋势,秋季北极海冰的减少以及北冰洋和北大西洋海温的升高是造成这些地区降温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极海冰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冰的变化通过复杂的反馈过程对区域乃至更大尺度的天气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其变化是指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

    [阅读全文]

  • 亚马逊雨林面积减少:每分钟消失6个足球场

    [内容预览]

    | 2012/4/14 3:36:42
    最近的《自然》杂志发表美国和巴西的科研人员对亚马逊流域的生态系统的研究结果,称其处于危险的边缘。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使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亚马逊流域的巨大森林—河流系统正在迅速发生变化。人类已经在那里活动数千年了,而他们作为促成变化的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发展,该地区现在已有约2500万人口。Eric Davidson及其同事在此将有关气候变化以及如森林

    [阅读全文]

  • 全球气候与白令海峡洋面状况密切

    [内容预览]

    | 2012/4/13 1:40:00
    本报讯 距今最近的一次地球冰河期始于8万多年前,并于1.1万年前结束。在这7万年左右的时间里,全球气候曾多次反复剧烈变化,大西洋北部的温度每隔10年到20年不是升高十几摄氏度就是下降十几摄氏度,科学家们对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直存在很多争议,其中不少人认为应源于太阳活动发生的突变。现在,这个困惑科学界多年的悬案终于有了答案,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白令海峡洋面水平的高低是造成全球气

    [阅读全文]

  • 气象专家:秋季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导致“冷冬”灾害频发

    [内容预览]

    | 2012/4/12 22:20:40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记者林晖)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武炳义日前发布的最新研究结果认为,秋季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导致了近年来欧亚大陆“冷冬”频繁出现,加剧了东亚地区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发生,是导致近年来我国冬春季节天气气候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武炳义的研究成果显示,2005、2007、2010和2011年9月,北极海冰范围极端偏低,随后的冬季欧亚大陆频繁发生气候灾害。例如,2005年12月

    [阅读全文]

  • 海洋生态能适应酸化

    [内容预览]

    | 2012/4/11 8:03:17
    海水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海洋酸化,人类工业活动加快了海洋酸化速度。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一些浮游生物可以通过进化来逐渐适应酸化环境。  新一期英国《自然地学》杂志刊登报告说,德国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名为海洋球石藻的微小浮游生物进行了实验。海洋球石藻的表面有一层由钙元素形成的外壳,钙壳容易受酸化环境影响,海洋中的珊瑚以及蟹虾等许多甲壳类动物都有类似的钙壳,这正是人们担心海洋酸

    [阅读全文]

  • 欧航局报告气候变暖南极半岛大冰架17年缩小85%

    [内容预览]

    | 2012/4/8 5:40:40
    据法新社和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4月6日报道,欧洲航天局近日的观测结果显示,受全球变暖影响,南极半岛上的“拉尔森-B”大冰架在过去17年间缩小了85%。  欧洲航天局的“Envisat”环境监测卫星拍摄的图片显示,“拉尔森-B”冰架的面积已经从1995年的11512平方公里缩小到只有1670平方公里。“拉尔森-B”冰架是南极半岛东部南北走向的三个大冰架之一。从1995年到2002年,“拉尔森-B”

    [阅读全文]

  • 雾霾导致北大西洋温度波动可预测火山

    [内容预览]

    | 2012/4/7 9:40:51
    雾霾能够改变气候潮吗?  持续达数十年之久的北大西洋温度波动因影响从飓风活动激增到非洲荒漠草原干旱的一切而为人们所熟知。  科学家曾将这些温度波动归因于从南方带来温暖的洋流强度的自然振荡。  然而一个气候科学家研究小组在4月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提出,北大西洋上的大气雾霾即从烟囱到火山喷出的所有小微粒的盈亏驱动了这里的海洋温度变化。  雾霾通过遮挡射向海洋表面的光线数量来发生作用,就像在美国所处

    [阅读全文]

237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