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北极未来选择能源还是生态

    [内容预览]

    | 2012/7/25 9:02:44
    美国宇航局卫星图像显示,彼得曼冰川分裂出巨型冰山。  7月18日,据美国宇航局公布的卫星图像显示,一块大小相当于美国曼哈顿岛两倍大的冰山近日脱离了北极附近的一座冰川。这块巨型冰山是从格陵兰岛西北部的彼得曼冰川分离出来的。据了解,彼得曼冰川位于格陵兰岛地区,距北极点约1000公里,是世界上最北端的冰川。该冰川在2010年就曾经分裂出过一块巨型冰山。  美国德拉瓦大学地球、海洋和环境学院的物理海洋科学

    [阅读全文]

  • 冰川融化见证全球变暖

    [内容预览]

    | 2012/7/24 9:32:52
    图1:作者本·林霍夫(Ben Linhoff)取样冰川河中的水图2:高纬度地区(包括格陵兰地区)温度上升的速度高于全球其它地方 编者按:本文作者本·林霍夫(Ben Linhoff)是研究冰川和海洋学的博士生,本文是他关于冰川的一系列文章《跟随冰川》中的一篇,讲述全球变暖与冰川融化的一些关系,近日发表于《科学美国》杂志网站上。 在帐篷里,我们能听到一里路之外随着河水顺流而下的卵石

    [阅读全文]

  • 气候变暖将致雪豹栖息地减少

    [内容预览]

    | 2012/7/22 20:32:34
    本报讯 (通讯员徐稼轩 记者许琦敏)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雪豹造成威胁,如果温室排放持续增加,将会导致雪豹在喜马拉雅山区的栖息地减少30%。  雪豹是一种美丽而濒危的猫科动物,其种群数量约为4000-6500头,零散分布在亚洲北部和中部的山区,包括喜马拉雅山脉的部分地区。它们终年生活在雪线附近,这些地区一般树木不能生长,因此雪豹几乎无法适应在林区生

    [阅读全文]

  • 格陵兰岛彼得曼冰川裂冰过程

    [内容预览]

    | 2012/7/20 12:03:20
    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今日(7月19日)公布了一组卫星照片,展示了格陵兰岛彼得曼冰川(Petermann Glacier)最近的一次裂冰景象。  彼得曼冰川位于格陵兰岛,距离北极点约1000公里,是世界上最北端的冰川。像其他流向海洋的冰川一样,彼得曼冰川也有周期性的裂冰现象。  据科学家估计,这座新分裂出的冰山体积大约相当于彼得曼冰川2010分裂出的冰山的一半。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首席科学家Ted

    [阅读全文]

  • 墨西哥与新西兰两种海洋哺乳动物面临灭绝

    [内容预览]

    | 2012/7/20 6:23:36
    墨西哥与新西兰两种海洋哺乳动物面临灭绝近日举行的国际捕鲸委员会会议警告称,若不立即禁止刺网捕捞,两种海洋哺乳动物物种将消失。 刺网捕捞是将长带形的网列敷设于水域中,使鱼刺入网目或被网衣缠络后加以捕捞的作业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各国的捕捞业。 国际捕鲸委员会的学术委员会向来自89个成员政府的上百名代表通报,墨西哥的小头鼠海豚和世界最稀有的鲸类物种——新西兰的毛依海豚是极度濒危的动物,

    [阅读全文]

  • 外来物种入侵成生态安全隐形杀手

    [内容预览]

    | 2012/7/20 5:45:17
    近日,位于珠江流域上游的广西柳州柳江内,一起“食人鱼”伤人事件引发社会对外来物种入侵的强烈关注。食人鱼早期是作为热带观赏鱼被引入国内,但鉴于这一物种具有强大的破坏性,2002年农业部已禁止各地销售这一动物。专家指出,本次柳江伤人的食人鱼,很可能是经走私入境后,被市民放流到柳江所致。不过,出于观赏需要而引进的外来物种成为“杀手”的,绝不仅食人鱼一种,外来物种入侵正严重威胁着我国生态安全。  “食人鱼

    [阅读全文]

  • 外来物种入侵遍及全球 生态威胁不容小视

    [内容预览]

    | 2012/7/19 12:50:14
    应该生活在巴西的食人鱼出现在美国,应该呆在意大利的巨型红蟑螂却出现在非洲,如果某天你的身边也出现了陌生的动植物,不用惊讶,因为外来物种的入侵已经遍及全球。  亚洲虎蚊  最新的数据显示,在菲律宾发现了16种外来物种,在中国发现了450余种,而在英国,发现了近2000种!虽然大部分非本地物种不被视为威胁,但仍有约15%的物种被认为是有负面影响的。  入侵的生物往往有极强的适应力,对本土生物造成威胁。

    [阅读全文]

  • 不速生物客来势汹汹

    [内容预览]

    | 2012/7/16 12:17:07
    近日,一条身长近20厘米的小鱼弄得满城风雨。祖籍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食人鱼惊现珠江上游广西柳江河段,一下把人的手啃下一块肉。  原来,这凶猛的小鱼是桑氏锯脂鲤,最早作为热带观赏鱼被带入中国,由于它们生命力强,在迁徙地无节制地繁殖、掠食,成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变者,也被科学家们挂上外来入侵物种的标签。   一棵受松材线虫病感染致死的松树内的松褐天牛白色幼虫。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病主要的传播媒介。 新华社

    [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冲击可可西里藏羚羊传统“大产房”

    [内容预览]

    | 2012/7/15 11:27:42
    新华网西宁7月15日电(记者陈国洲 许林贵)每年6、7月份,分布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草原和新疆阿尔金山脉总面积53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上的藏羚羊都会长途迁徙至可可西里“无人区”卓乃湖一带产仔。  但今年,受雨雪增多和湖水水位升高的影响,部分藏羚羊难以到达传统的“大产房”卓乃湖南岸。藏羚羊幼仔成活率仅30%左右,科学家担心,被迫离开传统繁殖地对藏羚羊的繁衍生息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青海可可

    [阅读全文]

  • 气候乱象凸显气候变化速度加剧

    [内容预览]

    | 2012/7/14 5:49:31
    进入夏天,天公脾气变得愈发暴躁,在北半球一些地区,动则大发“雷”霆,霎时间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甚至洪水滔天。在另一侧,却又骄阳似火,灼烤众生,创造几十年甚至百年不遇的大蒸笼。  全球气候频走“极端”,使这个夏季“水深火热”,由此带来一系列始料不及的影响。  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早前均发出警告,提醒全球已进入气候变化速度加剧时代,全球需要有效管理不断变化的极端气候和灾害风险。

    [阅读全文]

  • 日本富士山再发现30米长裂缝

    [内容预览]

    | 2012/7/12 10:59:02
    资料图:日本富士山  中新网7月11日电 综合媒体11日报道,日本富士山半山腰的五合目附近,近日发现一条长30米、宽5至8厘米的裂缝。日本地震专家认为,裂缝与火山活动并无关联,但有可能引发山崩。山梨县政府决定对裂缝展开调查。  这条裂缝位于游客登富士山的聚集地五合目。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的第4天,富士山附近的静冈县东部发生6.4级地震,此后出现一条裂缝。附近的工作人员用土将裂缝填埋。但是最近,这条裂

    [阅读全文]

  • 国家气候中心:大气环流异常致北半球现极端天气

    [内容预览]

    | 2012/7/10 13:31:52
    【摘要】7月以来,北半球气温偏高,北美大陆地区尤为突出;降水分布不均,欧洲大部及印度大陆东北部降水偏多3成以上。近期北半球多地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高温炎热造成全美至少30人死亡,强降雨及引发的山体滑坡造成印度东北部逾121人死亡,俄罗斯西南部突降暴雨引发洪水已致141人死亡。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间接原因,大气环流异常状态的持续及其对海表温度变化的响应是其直接原因。  一、

    [阅读全文]

  • 全球灾害天气拉升粮食价格 厄尔尼诺现象卷土重来

    [内容预览]

    | 2012/7/10 4:58:19
    最近,全球多个地区出现洪水、干旱、高温和冰雹等灾害天气,造成人员安全危害和农业生产损失,进而带动商品市场价格波动。  洪水干旱冰雹来势凶猛  7日凌晨,俄罗斯南部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发生水灾,造成2万多人受灾,其中170多人在水灾中死亡。俄政府已经宣布7月9日为全国哀悼日,全国及各驻外机构均降半旗。此外,当地紧急情况部官员警告,未来几天可能有新一轮降雨,将加重当地灾情。  发水灾的同时,俄罗斯也在经

    [阅读全文]

  • 全球变暖 海平面升高势不可挡

    [内容预览]

    | 2012/7/6 11:27:30
    一批来自美国与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于上周日在《自然》杂志的子刊《自然气候变化》上发文称,即使能够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式降低全球平均气温,在未来的几百年间,海平面升高仍是难以阻挡的趋势。人们所能做的只是尽量减缓它上升的速率。 图片说明:这张摄于2007年5月15日的照片展示了格陵兰伊卢利萨特地区附近雅各布港冰川中的一座冰山及其在平静水面上的倒影。 过去许多气象学研究都证明,从1

    [阅读全文]

  • 英摄影师拍罕见蜥蜴 皮肤红蓝相间酷似蜘蛛侠

    [内容预览]

    | 2012/7/3 5:03:25
    蓝红相间的蜥蜴。漫画中蜘蛛侠的造型。据外媒报道,近日一名英国摄影师在肯尼亚的国家公园抓拍到一条罕见的蜥蜴,该蜥蜴的皮肤红蓝相间,酷似漫画中蜘蛛侠的造型。 据报道,当时摄影师卡西奥·若佩斯(Cassio Lopes)与其妻子前往肯尼亚旅游,在公园内意外拍摄到蜥蜴蹲伏在岩石上,这条蜥蜴不仅在颜色上与漫画中蜘蛛侠相像,就连其蹲伏的姿势也有几分相似。 若佩斯称,“这小家伙看起来比蜘蛛侠

    [阅读全文]

  • 到2100年,帝企鹅可能减少80%

    [内容预览]

    | 2012/7/2 3:32:44
    生物学家们预测,到2100年,南极帝企鹅的数量有可能减少80%。目前,结伴繁殖的帝企鹅夫妻有3000对,但到2100年,随着气候变暖,冰层融化,帝企鹅夫妻的数量有可能降至500~600对。研究者用了20个气候模型来预测帝企鹅们的命运,结果发现,未来在帝企鹅关键的繁殖期,南极洋面上的冰层很可能会消退。雄性帝企鹅每年5~6月在海面冰层上孵蛋长达62~66天,母企鹅则外出觅食。科学家们警告,从2040年

    [阅读全文]

  • 科学家指出全球变暖2℃海平面将升1.5-4米

    [内容预览]

    | 2012/6/28 5:52:05
    本报讯 据每日科学网6月24日报道,最近,一个由德国、荷兰等国家组成的国际小组研究指出,如果全球变暖持续下去,未来几个世纪海平面将显著上升。即使气温只升高2℃,到23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也将比现在升高1.5米到4米,最乐观的估计是2.7米。如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暖可能低于1.5℃,海平面上升将不那么剧烈。该研究是首次在过去千年来海平面变化的观测基础上,得出了对长期远景的综合预测以及未来温室

    [阅读全文]

  • 罕见!海洋鬣蜥"与鱼共舞"

    [内容预览]

    | 2012/6/28 4:38:28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非常难得的捕捉到了海洋鬣蜥与成千上万只鱼一起游泳的画面。这座孤立的岛屿是海洋鬣蜥唯一生活的地方。他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生物,被达尔文称为“黑暗的小鬼”,他可以在海底待上近半小时,下潜到45英尺的深度。  海洋鬣蜥在海洋中是一个优雅的游泳者,但是在陆地上却非常笨拙,达尔文在参观群岛时非常讨厌他们的样子。他写到“黑色的熔岩海滩的岩石上经常栖息着大(2 - 3英尺)恶心而笨拙的蜥蜴,他们与那

    [阅读全文]

  • 森林苔藓厚度是长白山气候和水源变化指向标

    [内容预览]

    | 2012/6/27 22:12:23
    1908年初夏,43岁的刘建封来到了长白山脚下。仰望巍峨葱郁的山脉,刘健封最终还是决定开山辟路,踏上了长达半年的中国历史上首次探察长白山之路。  时隔百年,同样的初夏,蓝思众想气候变化观察团的15位成员也整装待发,深入长白山茫茫的原始森林,探察脚下这片土地上水土生态的变迁。  从蜿蜒的入山公路直插到原始森林内部,海拔1100m的长白落叶松林便呈现在我们眼前。笔直高大的白桦和落叶松是这片林区的主人,

    [阅读全文]

  • 科技新视野 科学家发现一只白色逆戟鲸

    [内容预览]

    | 2012/6/26 10:38:52
        科学家在一群逆戟鲸中发现了一只白色逆戟鲸。它是已知第一头完全白色的逆戟鲸,生物学家将其命名为冰山。俄罗斯科学家在堪察加半岛沿岸拍摄到它,这是研究和保护逆戟鲸科研项目的一部分。   在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科考队摄影师发现自己被饥饿的马林鱼及鲸鱼包围,并有幸与布氏鲸近距离接触,拍摄到布氏鲸捕食沙丁鱼的自然奇观。  夏威夷哈雷瓦,潜水员与一只虎鲨在水

    [阅读全文]

237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