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候变化文章列表

通过采用一些人们熟知的方法,美国人在未来10年可将温室气体排放削减7%。 开低油耗汽车,为屋顶隔热,以及安装节能灯泡……这些你可能都有所耳闻,但落实到每个人究竟能够为减缓全球变暖做些……

新华社巴黎10月26日电(记者李学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6日在巴黎总部举行以“减缓气候变化 建立绿色社会”为主题的论坛,与会多国专家表示,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以应对。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论坛上致……

中新社上海十月二十七日电(记者赵建华)二十七日,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计划(APP)在上海举行了第三次部长会议。中、美、印、日、澳、加、韩七个伙伴国承诺将共同努力,以期在今年十二月哥本哈根取得成果。 十二月,世界各国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

美国科学家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新型生物燃料与汽油相比,两者整体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致相当。这一观点使得围绕“碳中性”计算原则的争议再度升温。 所谓“碳中性”,是指能源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平衡。在这篇题为《纠正……

我国第26次南极科考将在冰穹A进行什么研究?昨天,在上海科技馆等主办的上海科普大讲坛上,中、美两国的5位极地科学家为公众介绍了极地科考的进展。记者从讲坛上了解到,全球气候变暖对极地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而冰……

新华社哥本哈根10月24日电(记者吴黎明)丹麦首相拉尔斯·拉斯穆森24日在哥本哈根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高度评价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拉斯穆森说,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纽约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讲话,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

2009年10月24日是联合国日,这一天距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大会还有44天。在“International Day of Climate Change”当天,世界各地的青年人将同时开展有关气……

2009年10月24日是联合国日,这一天距离缔约国大会还有44天。在“International Day of Climate Change”当天,世界各地的青年人将同时开展有关气候变化的活动。 10月24日,在中国的30……

中国气象报实习记者王晨报道永久冻土在融化,失去根基的房子醉酒般瘫软在地;沙尘暴遮蔽天空,移动的沙丘猛兽般逼近村庄;海平面上涨,地表温度悄然增高……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日益明显。 10月24日是联合国日。当天,中国的年轻人吹响了集结号,在全……

本报讯(记者刘霞)“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日”10月24日在全国30个省市开展。此次活动由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YCAN)和350.org发起,包括香港大学在内的全国近300个青年环保组织将在所在地以行为艺术推广低碳理念。 ……

本报讯(记者李立志 实习生黄劲涛) 昨日是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日,在广州南沙天后宫海滩上,50名广州青年将办公桌搬到了海水中,他们通过行为艺术的方式,通过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环境危害的标志物展示气候变化的原因,志愿者们还用身体排出了“G……

本报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庄庆鸿)10月24日是“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日”,全国各地的青年志愿者围绕“气候变化”,开展了300多个以行为艺术为主的环保活动。 志愿参与者来自全国30多个省(区、市),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在……

本报讯 一名病人端正地坐在椅子上接受医生的检查,另一名病人则面露紧张地躺在手术床上等待着手术,还有一名患者则因医治无效将被推入冰冷的停尸房。昨天中午,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图书馆前的广场上,不少同学被这三幅定格的行为艺术画面所吸引。10月24……

金阳时讯消息 “遏制气候变化,青年人应该勇于担当”,10月24日,贵州师范大学、民族学院等7所高校的环保社团在花溪公园大门口举行了“1024——贵州在行动”活动,与全世界各地的青年一起,共同关注全球气候……

昨天(24日)是“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日”,本市高校环保联盟组织在南开大学举办活动,向市民宣传环保,并征集有关气候变化的愿望、意见和建议,所征集内容将被制作成一棵“愿望树”,和全国志愿者的意见建议一起,在12月7日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缔……

2009年10月24日,当日是350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日,世界各地的民众纷纷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和担忧。图为澳大利亚民众组织活动纪念350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日。“350”指的是,科学家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底线值定为3……

新华网哥本哈根10月24日电(记者吴黎明)中国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24日在哥本哈根说,中国全国人大恪尽立法者职守,积极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当天,来自全球八大工业国和中国、印度等五大发展中国家的120余名代表在哥本哈根举行……

本报马尼拉10月23日电(记者王传军)在菲律宾连续遭遇两次台风重创并面临新台风袭击之际,阿罗约总统今天签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气候变化法案”,呼吁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 根据新法案,菲将在总统府下组建气候变化委员会,负责协调政府的气……

中新网10月25日电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5日报道,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指出,全球每分钟有36个足球场那么大片的森林被砍伐。 该基金会周四在……

拉金德拉.帕乔里(Rajendra Kumar Pachauri)日前在巴黎向本报记者表示,无论在哥本哈根达成怎样的协议,只要基本内容、基本结构和主要关注点都出自《京都议定书》,怎么命名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京都议定书》的基本内容不能被放弃……
气候变化常识
1、什么是气候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