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候变化文章列表

美国政府6月16日宣布,将于6月21日至22日举行第四次全球主要经济体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会议。 白宫环境质量委员会在16日发布的新闻公报中说,这次会议将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美方已经邀请全球主要经济体以及联合国的代表参加此次会议。&……

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在美国时间17日上午(北京时间今日晚间)举行。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首次带队参与经济对话,同时也是布什政府任内的最后一次。这“一新一旧”之间,能源、环保、双边投资和金融汇率问题将是此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上周公开誓言将开展“低碳革命”、启动碳贸易市场以应对全球变暖,并承诺日本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大幅削减80%。但福田的这一计划发布不久就引来国内众多质疑声音。日本经济界以此举不利日本脆弱的经济的复苏而持反对态度。 据法……

国际能源署上周警告说,按照各国政府当前的能源政策,到2050年,石油需求将增长70%,而二氧化碳排放将增长130%。 据路透社报道,按照国际能源署的测算,要削减二氧化碳排放,世界各国政府必须掀起一场“全球能源科技革命”,如果到2050年想……

新华网洛杉矶6月16日电 美国《洛杉矶时报》日前刊登文章称,最近在阿拉斯加塔纳诺捕获的阿拉斯加大马哈鱼的肉质因感染疾病而腐烂成橙粉色,科学家们认为这与育空河河水变暖有关。 15日刊登的文章说,当地渔场的情况形象地说明了科学家对全球变暖影……

新华网日本大阪6月14日电 八国集团财长14日在这里指出,气候变化是全世界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虽然国际社会已为此作出相当大的努力,但遏制全球变暖的任务仍然艰巨。因此,他们发出呼吁,公私金融机构应共同参与应对气候变化。 为期2天……

自从二十多年前气候变化成为一项全球性议题以来,有关这一现象是否已发生、是否因人类活动造成、以何种方式应对更为合理的争论,便一直与之形影相随,而争论的烈度似乎也与这一议题所受的关注恰成正比。气候变化已不再是个纯粹的科学命题,政治与经济因素的介……

新华网日本青森6月8日电(记者钱铮 刘浩远)八国集团能源部长会议8日在日本东北部城市青森开幕,本次会议主要从能源角度探讨气候变化对策。 日本经济……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指出,气候变化不仅会对动植物带来影响,同时还会干扰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正常活动。微生物活动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凯瑟琳·特雷塞德在美国微生物学会第108届年会上指出……

本报讯第二轮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2日在德国西部城市波恩开始举行,参加本次为期两周谈判的共有来自172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多名代表,他们将重点讨论去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实施,为明年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

新华网首尔6月5日电(记者干玉兰李拯宇)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5日在亚洲合作对话第六次外长会议上发言,就亚洲合作对话、气候变化等问题发表看法和主张。 杨洁篪指出,实现亚洲的和平发展、和谐发展、共同发展,是亚洲合作对话的宗旨和目标。亚洲合作对话……

科学家2日说,海洋吸收温室气体造成的海水酸化,导致海中大陆架的珊瑚礁大量死亡,而这会造成低地岛国,如基里巴斯和马尔代夫更容易为暴雨所侵害。 据新加坡《联合……

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之一。美国科学家正着手研制二氧化碳滤气机。如果研发成功,这种机器可过滤大量空气、收集二氧化碳,使大气重新变清洁。但也有科学家对这种机器能否最终用于对抗温室效……

新华社华盛顿6月1日电包括6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1700多名著名科学家日前发出公开信,呼吁美国政府带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阻止全球气候变暖。 关注全球问题科学家联盟发表的这封信警告说,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了“前所未有而且是人们预料不到的”后……

维也纳(路透社)——科学家们于周一警告说,今年冰川和山区积雪融化得比往年都早,这意味着当降雨量减少的夏季到来时,成千上万人口所需的水已经流走了。 “这就是一个定时炸弹,”水文学家Wouter Buytaert在维也纳召开的地球科学家大会上……

天然气水合物的全球分布图 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5月29日出版的国际著名科学杂志《自然》上刊登的一篇新论文提出了一项最坏的假设:失控气候将导致全球在未来一代人的时间内进入无冰期。……

此哈勃拍摄的图片显示第三个红斑出现它的同胞——大红斑和小红斑旁边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表示,从哈勃望远镜和凯克望远镜拍摄的图片得知木星出现了第三个崭新的红斑,它比众所周知的大红斑和小红斑都要小。此发现支持了先前科学家有关……

研究人员提出了减少发电厂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更划算的方法。(图片提供:Larry Lee Photography/Corbis ) 当提到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无疑是人类最大的敌人。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为寻找一种限制燃煤发……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夏天每年增加14天 随着对气候变化问题关注的升温,负责气候研究和预测的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近日呼吁,美国应建立国家气候服务中心。 ……

英国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研究人员在16日出版的英国《柳叶刀》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全球变暖,肥胖也是帮凶。这是由于肥胖者要吃更多食物,交通出行时耗费更多燃料。  ……
气候变化常识
1、什么是气候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