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候变化文章列表

在不远的将来,科学家或许可以利用人造合成装置,在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同时,产生出人们所需要的能量,在实现环保的同时还能解决能源的制造问题。 近日,美国科……

当谈论起灾难性气候变化时,大概很多人首先便会联想到格陵兰岛。地球上1/20的冰都集中在这里,一旦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7米。格陵兰冰雪消融毫无疑问位列潜在气候灾难的第一位。 &……

北京时间4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科学家日前称,他们最近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在远古的侏罗纪时代,由于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上升并伴随着的温室效应,那时候地球上曾出现过严重缺氧的局面,以至很多生物都因此走向灭绝。如果人类不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

据新华社洛杉矶4月25日电 美国部分学者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发达国家应为自己的“二氧化碳转移排放”负起责任,一味指责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无……

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五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与联合国相关机构共同主办的“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二十五日下午在北京闭幕,来自近三十个国家、十多个国际组织的官员和专家以及企业与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六百多人经过两天深入研讨,发表论坛公报,在全……

2008年4月3日加拿大BC省环境厅宣布,该省将制定“温室气体减排/限制与交易法”以应对气候变化。该法案目前已通过省议会第一次讨论,最快将于今年8月开始实施。BC省是加拿大第一个制定此法案的省份,并允许加入加美西部气候方案,以对抗气候变化,……

山松大小虫在北美落基山脉森林中大面积繁殖,破坏森林。加拿大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北美森林虫害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多,对森林的破坏不亚于森林火灾,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 ■虫灾泛滥 山松大小虫最初发现于北美西……

世界自然基金会24日发表报告称,气候变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可能要比人们预期的范围更大、速度更快。 这份题为《北极气候影响科学》的报告指出,北极地区的所有系统目前都在发生变化,这对北极的大气、海洋、海冰、冰盖、积雪、永久冻土以及当……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23日在泰国曼谷召开了一个专题会议,亚太地区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共聚一堂,分享和交流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减少贫困的经验。 据联合国网站报道,亚太经社会指出,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在降低排放的同时……

本报北京4月24日电(记者唐婷)在今天召开的“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指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新技术的开发与突破以及已有技术的转让与应用都是必不可少。为此,他呼吁国际社会重视技术开发与转让,并倡议建立气候变化技……

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最抢眼的“logo”要数主办方提供的环保资料袋了,同样抢眼的是会场上众多的外国专家。 国际论坛上的“老外”自然是各路记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茶歇时间,记者远远看见一个外国人一走出会场便立马被七八个记者包围住了。记……

“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4月24日在北京开幕,多国政要和科学家聚首“论剑”。观察来宾的身份和探讨的议题,至少传递出两个信号: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应对这一问题急需科技“亮剑”。 气候变化问题关乎每一个国……

本报北京4月24日电(记者金振蓉)“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今天在北京开幕。这是我国政府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论坛,来自联合国有关机构、国际组织以及有关国家的政府代表、科学家和企业代表共600多人参加了会议。 气……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沃·德博埃尔4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说,中国已经行动起来,并正在积极参与全球抗击气候变暖的行动。 德博埃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与世界各国一样,中国正在面临由于气候……

“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2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联合国有关机构、国际组织以及有关国家的政府代表、科学家和企业代表600余人围绕“依靠科学技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题展开研讨。 &……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4日举行的“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说,目前中国政府已与97个国家签署了103个科技合作协定,气候变化正在逐渐成为双边科技合作的优先和重点领域。 万钢表示,我国与一些国家在清洁发展机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政……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为严峻挑战之一,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已经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24日说,我国一向主张国际社会要携手努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解振华介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本着……

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记者 贾靖峰)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专家23日在此间表示,电力行业、车辆交通已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两大“罪魁祸首”,其中电力排放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4成,而交通排放占2成。 在今日闭幕的……

本报讯(记者 游雪晴) “南极巨大冰架命悬一线”“近百年北极气温极速上升”……似乎是为了呼应2007/2008国际极地年,近来有关南北两极的新闻不断。在这种背景下,以“国际极地年及未来极地研究的科学前沿”为主题的第3……

本报北京4月23日电(记者 陈磊) 今天,记者从科技部获悉,截至目前,科技部已在相关科技计划中落实中央财政经费近70亿元,支持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 据悉,科技部在支撑计划、863计划和973计划等主体科技计划……
气候变化常识
1、什么是气候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