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政策给制药业治污指路
有哪些新要求,治理思路有何变化?
事后整治变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技术政策》中新要求贯穿全文,同时鼓励开发新技术,具有一定超前性
“《技术政策》中提出了一些以前没提过的新要求,共11条,几乎贯穿了全文。比如,减少含氮物质的使用,回收生产中使用的铵盐等盐类物质;含有药物活性成分的废水进行预处理灭活,毒性大、难降解废水单独收集、单独处理;高浓度釜残液、基因工程药物过程中的母液应按危险废物处置等。”邢书彬介绍说。
《技术政策》的实施,将促使制药工业环保工作由事后整治转变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产生与排放。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考虑行业发展技术水平现状的同时,对企业生产设备、工艺、污染防治技术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体现一定的超前性。”邢书彬说,《技术政策》推动行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优化生产过程,对化学需氧量、氨氮、残留药物活性成分、恶臭物质、挥发性有机物、抗生素菌渣等行业特征污染物进行重点控制。提出了制药工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限制大宗低附加值、难以完成污染治理目标的原料药生产项目等,将促进制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技术政策》也鼓励新技术的研发。比如,抗生素菌丝废渣已经被列为危险废物,但目前没有经济可行的处理技术。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焚烧,要投进专用的焚烧炉,每吨的处理费用约为2000元,而抗生素菌丝废渣产生量大,处理成本太高。对此,许多科研机构及制药企业开展了抗生素菌丝废渣无害化处置和不同用途的研究。
对企业有何影响?
可帮助企业了解技术现状等问题,为行业污染治理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
《技术政策》发布后,对制药企业有哪些影响,企业态度如何?记者采访了河北省两家大型制药企业。
华北制药集团高级工程师、环保处处长陈平告诉记者,《制药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针对制药行业污染物特点提出了多种适用技术,还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指出了各类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方向及相关要求,对工业企业、技术服务企业和环保技术研发单位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借鉴性。作为技术直接使用单位,制药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政策》系统了解所关心问题的技术现状、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从而帮助企业正确选择污染防治技术、正确判断拟建项目环境保护问题的大小,对于提高企业环保工作水平,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及产品结构调整有重要意义。
“此次发布的《技术政策》指出了制药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规定了制药工业污染防治应实行的技术方针、技术原则,明确了行业特征污染物,并对其进行重点控制,为行业污染治理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河北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刘玉红说。
作为制药企业工作人员,刘玉红对《技术政策》期待已久。她说,今后将充分利用这项政策,提高公司的污染防治水平。另外,刘玉红呼吁,抗生素菌渣处置已经影响行业发展,《技术政策》也提到鼓励开发再利用技术,希望环境保护部尽快出台抗生素菌渣处理具体的最佳可行技术,为行业发展提供保障。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