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排放与大气污染
车和北京所有人都有关
◎杜少中(北京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
杜少中
对于如何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问题,我觉得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是生态文明,第二是发展方式,第三是排放水平和监管水平。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然后又提出一个美丽中国的愿景,那实现的道路是什么?绿色低碳发展。如何从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这离不开低碳、绿色的生产,比如车就得不断地提高排放的标准和技术指标。为什么我们国Ⅰ标准,国Ⅱ、国Ⅲ、国Ⅳ,每往前走一步都很困难,但最终还是往前走了?因为实践证明这是对的。
我们关注到车的生产和油的生产,这是转变生产方式,但是还需要注意的是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我一开始搞“绿色出行”时,就提出要摒弃原来的消费方式。我国很多人突然间富裕起来了,其出行方式在短短几年内也发生了转变,从骑自行车变成开汽车,然后买了一辆车恨不得睡觉都在里头,买个包子也得开车去,这种消费方式自然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
说得更通俗点,可以这么比较:买两碗豆浆,喝一碗倒一碗这是工业文明,因为都算GDP嘛。到了生态文明就不行了,先说你需要几碗豆浆,说喝一碗,那就生产一碗,因为那是资源,而且生产过程需要消耗能源,你不能浪费黄豆资源,也不能浪费生产过程的能源。这是生态文明下倡导的消费方式。
第二个就是发展方式的问题。这是什么意思呢?它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意思,首先,我们发展方式不对,有钱到处瞎砸;第二,污染物排放过多,谁想排多少就排多少;第三,监管控制不力,只管数不管效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最后落实到机动车的排放和监管。目前,北京约有520万辆机动车,2000多万人口,几乎一个三口之家就摊上一辆车,这么看来,车和北京所有人都有关系。
一讨论车的事,所有人都能说上几句,但大家说话的立场绝对是不一样的。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生产车的肯定说车影响少,生产油的说油影响少,餐饮业肯定说餐饮业影响不大,因此这里面需要开展相关的科普工作。参与环保就必须动员社会全体成员,一个都不能少。
环保的公众参与度也是一个文化问题,比如坚持绿色出行,肯定对机动车污染的缓解是有好处的。但问题是谁先绿色出行?我先绿色出行了(骑自行车上班),媒体朋友们说我作秀,“看老杜坚持没坚持?”事实上,好多人要跟我学。可大家一看,我天天被人盯着,都吓跑了。我后来说,作秀怎么了?秀不就是把好的形象秀给大家嘛,如果大家最后都作秀不就挺好嘛。 (朱艳/整理 张静蓉/摄)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