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关注"气候危机" 未来——世界将命悬于"碳"?

Eedu.org.cn 作者:蒋林    资讯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14

    根据美国今年6月通过的一项法案,发展中国家要想向美国出口产品,为了不让美国征收关税,就必须在2020年之前,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制造出符合美国标准的低碳产品。而由于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兴能源技术是高额附加值的产品,只有美国的设备和技术能够达到。要向美国进口产品就必须买美国的设备和技术。美国因此可以在此交易中获得超额利润。  

    专家观点

    积极回应“碳政治”

    建立公平“碳秩序”

    本报讯 (记者蒋林)哥本哈根峰会正在上演着各国政治间的博弈。中国作为一个全球瞩目的焦点,应该如何争取在谈判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认为,无论哥本哈根会议的结果如何,“碳政治”将会成为未来20年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主题。他建议,中国应积极回应国际碳政治,更要在未来的国际谈判中,形成一整套话语策略,致力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

    应先完善国内碳交易体系

    广州日报:有人说,目前发展中国家没有国际市场上的碳排放定价权和碳排放的主动权,只能充当“卖碳翁”的角色。您对此观点如何评价?中国应采取什么措施?

    强世功:我认为,“卖碳翁”这一说法存在一定的炒作成分。《京都议定书》没有规定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义务,碳交易的定价权也与中国无直接关系。中国目前没必要在国际上争取碳交易的定价权,而是应该先着眼于国内碳减排的目标,不盲目跟“风”。

    节能减排是中国的迫切任务之一,也符合中国自身国家利益。目前中国的一些能源单位利用率很低,不符合经济效益。实行“低碳经济”,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是中国今后发展经济的趋势,也是履行大国减排责任的需要。

    中国政府日前宣布,到2020年把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0%。为完成此目标,建议制定国内碳减排计划,并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在国内各省或各企业进行碳排放权交易。通过国内“碳交易”的市场导向机制,促使东南沿海的资金向西北地区转移,从而为西北省份的能源环保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强调国际法大于国内法 

    广州日报:您觉得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碳关税”? 

    强世功:碳关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主张“国际法大于国内法”的法理原则。国际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之类的国际法对我国有利,相反美国通过的《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以及欧盟国家通过的征收“绿色关税”等国内法不利于我国。如果强调在气候问题上国际法高于国内法,不仅宣称了一套西方人普遍接受的世界主义的普适话语,而且为谴责并通过贸易战反击美国和欧盟各国的国内立法奠定了道义基础。

    培养国际人才 争取知识产权

    广州日报:此次哥本哈根会议及今后的国际谈判中,中国如何争取主动,在“碳政治”中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强世功:碳政治”问题涉及到参与各方的相互利益与各自的实力大小。中国目前需要的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技术,而技术的核心是知识产权。由于发展中国家要根据TRIPS协议向发达国家支付大量的知识产权费用。但这不符合《京都议定书》中规定发达国家应当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的原则,为此,我们就需要提出并不断强化“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知识产权”概念,并团结发展中国家,推动国际社会按照《京都议定书》的原则来签署“知识产权协议”。

    另一方面,要想争取谈判主动权,就需要参与游戏规则制定,而国际规则的制定不仅需要国家实力,更需要专业知识和思想整合在一起的伟大政治家。由此,国际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与碳有关的名词

    碳金融

    为从碳减排权中获得能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全球开始建立碳资本与碳金融体系, 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目前碳排放权的“准金融属性”已开始显现,并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

    碳税

    碳税是一种污染税,排放的碳越多,付出的成本就越高。政府部门会先为每吨碳排放量确定一个价格,然后通过这个价格换算出对电力、天然气或石油的税费。由于征税使得使用污染燃料的成本变高,会促使公共事业机构、商业组织以及个人减少燃料的消耗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碳关税

    与碳税不同,它指对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有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的产品在贸易中征收关税。发达国家总是担心发展中国家在减排中出工不出力,如果发展中国家没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就对其出口产品征收额外关税。这很容易变成阻碍全球商品流动性的新贸易壁垒。

    碳政治

    所谓“碳政治”,又可以称之为“气候政治”,是指各国围绕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所形成的国际政治,而国际上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又按照二氧化碳来计算,故称之为“碳政治”。

    碳捕捉

    二氧化碳的产生有时不可避免,就像你一直在呼吸,为了不让你呼出的碳排到大气中去,你可以把它们吹到一个塑料袋里。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中,即将排出的二氧化碳可以用化学方法先分离出来,这个过程就是捕捉。

    碳封存

    碳捕捉之后的关键步骤是碳封存。业界认同的方法就像佛祖压住孙悟空一样:寻到一块地下1000米以下的岩体。在这样的深度,压力将二氧化碳转换成所谓的“超临界流体”后才不容易泄漏。这项技术被能源公司广泛看好,因为它们总有很多深不见底的废弃油井。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