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郑克棪专访:地热利用“风物长宜放眼量”

    [内容预览]

    | 2008-9-17 10:31:38
    “世界上少数国家研究的增强型地热系统有巨大潜力,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替代人类的基础能源需求,中国应该也正在开始这一研究。” 一眼高温地热井在我国西藏羊八井地热田放喷试验,背景厂房是羊八井地热电厂。 8月19日美国谷歌公司宣布,将向地热能开发领域投资1000多万美元,用于推动地热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这一投资的对象是增强型地热系统技术,是其寻找比煤更便宜的可再生能源计划的一部分。谷歌

    [阅读全文]

  • 环境卫星发射成功 环保人梦想成真

    [内容预览]

    | 2008-9-15 11:11:37
    2008年9月6日,太原卫星发射基地。灿烂的阳光、热烈的气氛、期待的眼神、欢乐的表情,发射基地一个往日寂静的山头迎来了一群人。他们一齐聚焦发射塔的方向。“各号注意,10分钟准备;各号注意,5分钟准备……”“60秒、50秒……”“10、9、8、7……”随着指挥中心的指令,人们在一分一秒地等待,迎接卫星发射的那个激动瞬间。此时,几分钟的等待都显得非常漫长,而其实他们已为此付出了10年心血。他们是来自环

    [阅读全文]

  • 不动真格,环境污染怎么可能治理得好?

    [内容预览]

    | 2008-9-15 11:10:09
    谈到环保执法,许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期盼——让环保执法像钢铁一样硬,而不是像豆腐一样软。如何体现环保执法的硬?拿起法律武器,严惩环境违法行为,让违法者痛得难受,让人们认识到这是“动真格”了,就可以说是硬。“福海生态园”案件的判决,正是环保执法硬起来的一个生动例证。2006年召开的全国第六次环保大会明确提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其中前两个转变强调转变观念、优化战略,第三个

    [阅读全文]

  • 王维平:垃圾中的大学问

    [内容预览]

    | 2008-9-10 17:29:13
    “我们可以不研究飞机,但不能回避垃圾。”2007年5月,在赴美考察交流会晤美国总统竞选人希拉里夫人时,希拉里的这番话让王维平将其引为知己。“这是真懂得垃圾的人,垃圾的重要性已经可以上升到国策的高度上来谈论了,关系民生。” 王维平是著名的垃圾处理专家,他的社会头衔很多,除了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的高级工程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他还是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学院的兼职教授、

    [阅读全文]

  • 绿化“蛋糕”不能替代森林质量

    [内容预览]

    | 2008-9-10 9:22:09
    本报北京9月9日电(记者 李禾) “有一种观点曾被广为宣传,并作为林业政策制订的依据———森林覆盖率达到20%,生态状况就会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30%,就进入了生态的良性循环。”但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沈孝辉今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到接近20%,然而全国的生态状况并未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好转,雪灾、洪涝等自然灾害愈演愈烈,主要原因不是

    [阅读全文]

  • 怎样才能留住北京的蓝天?

    [内容预览]

    | 2008-9-8 22:56:01
    □本期对话人物  朱彤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大城市及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形成机制、环境暴露与健康效应、大气化学反应动力学及青藏高原与极地大气化学过程。2000年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6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对话人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朱彤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徐琦 张业亮  点击一  焦点关注  北京蓝天方案产生的作用  关键思路  

    [阅读全文]

  • 如何才能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内容预览]

    | 2008-9-6 10:37:23
    2008年8月13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纲要重申要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提出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应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这意味着,中央政府非常清醒地意识到耕地问题的严峻性以及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实现粮食安全

    [阅读全文]

  • 推进节能减排何处是关键?

    [内容预览]

    | 2008-9-1 9:30:01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始终把污染减排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检验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成效的重要标尺,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全面深入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把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要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任务,加

    [阅读全文]

  • 必须高度警惕生态危机

    [内容预览]

    | 2008-8-31 10:12:32
    8月1日,《科学》杂志发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局长傅伯杰先生的文章《为中国创造蓝天》。此文旨在论述中国环境保护战略,实则指出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面临的严峻环境挑战。在环境污染方面,请看傅文的一组数据: 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2005年,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冲突达5.1万起;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湖因矿物质和有机物

    [阅读全文]

  • 李佩成院士:全球气候并非一直变暖

    [内容预览]

    | 2008-8-31 10:10:33
    影响一个地区,或一个地区在某个时期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众多的、复杂的。人们至今还不能确切地说明各种因素影响程度的定量关系。但是,存在着这些影响却是肯定的。同时可以断言:即使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从总体讲,自然因素仍然是影响气候的主导因素。人类活动至今仍然不足以影响地区性气候的基本属性,更不足以引起冰期或间冰期等巨大的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这句话,当今不时地在人们耳边回响。但近年来,特别是去年冬天,一

    [阅读全文]

  • 限塑思考:杂志塑料"外衣"何时脱掉

    [内容预览]

    | 2008-8-29 9:12:51
     大部分的时尚杂志都有“塑料”外衣     随着“限塑令”的实施,一次性塑料袋大为减少。但在书报亭常见的杂志外面那层亮晶晶的塑料包装,既浪费又不环保,这一件件塑料“外衣”不知何时才能脱掉。新华社记者赵宇思 摄     8月27日,在北京市西直门地铁站外的书报亭,市民在翻阅杂志。新华社记者 

    [阅读全文]

  • 让“绿色”与灾区学校重建同行

    [内容预览]

    | 2008-8-4 23:20:27
    难以忘记5·12那场毁灭性的大地震,数十所学校在一瞬间轰然倒塌。不幸的孩子带着对世界的眷恋离开了;幸存的孩子们也失去了获取知识的心灵家园。灾害的伤痛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许可以平复,然而,知识的缺位却会造成长久的遗憾。心灵家园的缔造一刻也不许耽搁。  “灾区学校的重建,不仅是要安全的,也是要节能的。”绿色概念进入了地震灾区学校的重建工程中,心灵家园要比之前的更美好。7月28日,由自然之友、环境保护部宣教

    [阅读全文]

  • 发展碳汇林业 应对气候变化

    [内容预览]

    | 2008-7-31 10:39:46
    全国人大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 杨邦杰  今年5月下旬,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万刚率领的致公党中央“碳汇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考察团先后到云南省保山、丽江、红河等市州山区考察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考察团通过调研,深入了解了碳汇林业在云南省的实践和实施模式,着力探索碳汇林业如何在我国生态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及在全球气候变化中作出更大贡献的有效途径。林业的发展,包括碳汇林业的发展,是

    [阅读全文]

  • 沈孝辉:人工造林潜伏危机

    [内容预览]

    | 2008-7-30 10:57:53
    进入2008年之后,随着中国林权改革的全面推进,森林可能被替换——这意味着天然林会更彻底地被替换为人工林。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沈孝辉表示:“森林覆盖率上升说明不了什么太大的问题。对于全球来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是树木快被用完了,而是原始林快被用完了。如果不去谈原始森林、老龄森林、森林覆盖性,而只谈森林覆盖率、量的增长,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中国的人工林面积世界第一,

    [阅读全文]

  • 污染减排更需众人拾柴

    [内容预览]

    | 2008-7-30 10:45:22
    江苏省常州市最近向重点排污企业派驻环保代表,这些环保代表的职责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现场核查,摸清企业的能源消耗及平衡、污染物排放状况、污水管道走向等基本情况,全面了解企业的排污现状,督促企业将环保问题限期整改到位。  面对当前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常州市环保部门能在人员编制少、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抽出人员驻守污染严重企业开展工作,实属难能可贵,这对摸清企业污染底数,加强环境监管会起到

    [阅读全文]

  • 大国节能 从点滴做起

    [内容预览]

    | 2008-7-29 9:14:10
        将5级能效冰箱、空调换成1级,一年下来能为家庭节省多少水和电?上海节能专家近日算了一笔账,一个普通三口之家采用节能家用器具,一年可节电1000千瓦时。如果整个上海市实现节能家电替代,可节约相当于一台40万千瓦发电机组一年的发电量。再如果全国人民都使用节能电器,那又将会产生更惊人的效果。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

    [阅读全文]

  • 樊自立研究员:罗布泊究竟何时干涸

    [内容预览]

    | 2008-7-28 10:17:41
    《科学时报》于2008年3月3日A4版,以标题《罗布泊干涸与塔河开发无必然联系》,报道了李保国发表在《科学通报》的论文:《罗布泊“大耳朵”、“干盐湖”地形特征与干涸时间讨论》。笔者近日查到原文,论文的重要结论之一是罗布泊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干涸”。报道给予该论文极高的评价,认为是“震撼学界的研究成果”。 本人1980~1981年先后两次随夏训诚先生考察罗布泊,并主持过国家

    [阅读全文]

  • 周铁农:规划环评应成为政府决策支撑

    [内容预览]

    | 2008-7-25 11:50:02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日前在与内蒙古自治区就环评法执法检查情况交换意见时指出,规划环评是环评法的主要立法目的和宗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应充分发挥其在政府决策中的支撑作用。     周铁农指出,全面贯彻实施环评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经济

    [阅读全文]

  • 北极冰融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内容预览]

    | 2008-7-20 16:57:48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北极冰雪融化,开发海底石油、天然气和开辟新航道渐渐成为可能。尽管现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表明,北极点及附近地区不属于任何国家,北极点周边为冰所覆盖的北冰洋被视为国际海域,但北极诱人的“开发前景”,让目前北冰洋外围的五个国家——俄罗斯、美国、挪威、丹麦和加拿大,都开始在法律框架内寻求自己的北极利益。今年5月27~29日,它们还在格

    [阅读全文]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我们带来什么?

    [内容预览]

    | 2008-7-17 15:46:16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是指导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这项改革和13亿国人息息相关,将给广大农民、市民和林业系统等相关人士带来具体实惠。     广大农民特别是山区林区的群众,将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第一受益者”。此次中央文件明确了集

    [阅读全文]

107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