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中日韩携手染绿库布其沙漠 缔造绿色长城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8-29

  上世纪90年代,日本和韩国的环保团体开始关注库布其这片黄尘弥漫的沙漠,并与中国的青联组织共同为改变这片沙漠对人类土地的侵蚀而努力。十几年过去了,沙漠上连绵不断的沙丘变成了片片绿洲,一丛丛沙柳、羊柴、沙棘等守护着5条纵贯南北的大漠通途,也保护着身边川流不息的黄河。

绿起来了的库布其。郭禾 摄

韩国志愿者在库布其沙漠植树郭禾 摄

  离北京直线距离只有450公里的库布其沙漠,是世界第九、中国第六大沙漠,每逢春天刮风季节,沙尘仅仅需两个小时就可以抵达北京,成为北京沙尘暴的主要来源。有人曾形容:北京沙尘暴里10粒沙子,有7粒来自内蒙古。如果风沙一直东行,还会影响到中国的邻国韩国和日本。

  中日韩携手挑战库布其

  车沿着穿越库布其沙漠的解柴公路一直南行,只见公路的两旁种植着一排排的沙柳、沙蒿,虽然还不高大茁壮,但已能抵抗风沙的侵袭。

  站在高处眺望,沙漠东北边缘地带已蔚然成林,郁郁葱葱的树木像一道绿色的防护墙阻隔着牧区和沙漠。

  这片沙漠中的绿洲就是位于达拉特旗境内的“共青生态园”。生态园东接210国道,南靠世界著名旅游景点响沙湾,西邻旅游胜地恩格贝,距离沙漠核心只有7公里。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日、中韩相继合作,共同在沙漠中的共青生态园里种下绿色的希望。

  “15年前这里见不到一丝绿色。”全国青联洪桂梅女士说,“这里成长的每一棵树木都凝聚了我们的汗水。”

  2001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日本青年团协议会又共同争取到“日中绿化交流基金”(小渊基金)的援助,开始实施“中日青年库布其沙漠生态防护林”项目。该项目从当年秋季启动到2008年底,连续8年植树,争取到1亿多日元小渊基金的援助。目前,造林面积已达2.2万亩,共植树314万株(包括杨树、沙柳、柠条、沙棘、沙枣等)。通过采取封育与人工种植防护林相结合的方式,在沙漠延伸区营造起一条东西长6.8公里、南北纵深2.2公里的绿色防护林带,固沙范围可达7500公顷。

  2006年,在韩国前驻华大使权丙铉的呼吁下,韩国国际协力团、山林厅等6家机构先后加入到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项目中,在沙漠腹地实施“koica援建生态林”项目和“中韩友谊绿色长城”项目。

  每年春天,权丙铉都带着100名韩国青年代表到库布其植树,在解柴公路的两边建起象征中韩友谊的绿色长城。截至目前共植树390多万株,造林两万多亩。

  达拉特旗团委副书记、共青生态园负责人余生彪说,随着中日、中韩植树向沙漠腹地推进,渐渐地树林将连成片,更多的绿色正朝着沙漠腹地深处挺进。

  10年艰苦缔造绿色长城

  在“中日青年库布其沙漠生态防护林”项目所在地,余生彪蹲下身,随手捡起一根光秃秃的树枝感慨地说:“别看现在沙柳长得郁郁葱葱,其实都是由这样的树枝栽培而成的。”

  在与小渊基金合作之前,中日在植树造林方面已有合作。1995年,全国青联申请了日本驻华大使馆的“利民工程”项目,在位于库布其沙漠边缘地带的柳沟河护岸林附近建设了生态林,几年后取得成效。该项目的成功实施,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吸引中日韩三国更多的造林项目参与其中。

  库布其沙漠气候条件十分恶劣,最热时39℃,最冷时零下20℃,春天又刮沙尘暴,在此气候环境下要使一棵树苗完好地存活下来,绝非易事。回忆起植树初期,余生彪说:“当时,面对光秃秃的沙漠,谁也没有把握树苗能在这片沙地上存活。”

  为了提高树苗在沙漠上的存活率,每年过完年后大地刚刚解冻,他们就开始做植树准备。首先是选苗,在沙漠中种植的树苗不能太高,只能控制在1.5米到2米之间,因为太高了容易被风沙吹断。选完苗还要组织当地居民铺设沙障,沙障是用平茬的沙柳枝条做成带状或方格组成,将树苗栽种在方格中,才能使树苗的根部扎稳,避免被风沙埋没。

  植树点很难找到水源,当地团委就组织运水,志愿者们用大卡车到很远的地方去拉。志愿者们站成一排,一桶一桶地传递,直到每棵树苗吃饱喝足,最终顺利地存活下来。

  十几年过去了,以前光秃秃的沙漠,而今变成一片绿茵茵的树林。鸟儿回来了,沙漠化土质得到改善,周边的农户开始回迁,在树林的保护下重新种上了牧草和粮食。

  2006年7月来到达拉特旗的志愿者白永军,形象地描述了沙漠中植树的艰辛:每年春天植树,与风暴共舞,没有休息天,没有节假日。春季过后,每个人都瘦了一大圈,脱掉一层皮,嘴唇裂开了血口子,到了冬季才能恢复。然而,春天植下去的树苗,往往刚到夏天就被沙暴狂风吹得无影无踪,于是第二年再去种。

  15年来,全国青联的洪桂梅见证了这片沙漠的蜕变。每年春天,她都与中日韩志愿者们一起植树,大家称她是“嫁给沙漠的女人”。她把15年前第一次到库布其沙漠的照片给我看,照片上当年那个稚气未脱的女孩,站在一片黄澄澄的沙漠中,看不见一丝绿色。如今,早已为人母的她,身后是一片茂密的树林。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

  在考察完中日合作项目后,日本驻中国大使馆经济公使片山和之感慨地说:“日本与中国相比,降水丰沛,中国沙漠造林地区自然环境如此恶劣,绿化工作依然得到切实开展,我为植物的勃勃生机和有关人士为绿化工作付出的辛勤努力而深受感动。”

  “每当我在日本想起中国的内蒙古还有那么多的沙漠地区,老百姓在遭受着风沙肆无忌惮的侵袭,我的眼泪就忍不住扑簌簌地掉下来。”这是2002年,年逾花甲的日本志愿者星惠美子来到库布其沙漠,在一张纪念卡片上留下的一段话。今天可以告慰这位日本老人,她当年见到的那片无边的荒漠,已经一点一点地绿起来了。

  片山和之认为:“中日两国人民共同栽下的树木,还需要漫长的岁月才会成林成材。这期间,中日两方还会有更多的交流,将会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作出更大贡献。”

  去年5月15日,韩国前驻华大使权丙铉又带领100多名韩国大学生如期来到库布其沙漠和中国青年志愿者一起种树。双方成立了“中韩青年防治沙漠化委员会”,将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区域环境综合监管能力,推动“中韩友好绿色生态园”项目的建设。

  今年4月,白永军在达拉特旗参加西部援建计划的时间已到期,是选择走还是留,让他犹豫不决。毕竟,他对这片每天都来回穿梭好几次的沙漠有了深厚感情。一天,白永军如往常一样穿梭在茫茫的沙漠上,忽然间他看到了难以置信的绿色——那是自己上个月刚刚种下的树苗,居然坚强地存活下来。“绿色,给了我希望。”白永军欣慰地笑了,他立即决定留下来,继续心中的梦想。

  和他一样,为了心中绿色的梦想留下来的志愿者还有许多:范成宇,留下来做设计工作;乌兰,蒙古族女孩,留在沙漠做文字工作;还有张明、仲佳、常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沙漠变成绿洲。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