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中国面孔”抢镜里约 立体展现发展理念

Eedu.org.cn 作者:周锐    资讯来源:中新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6-24

  中新网里约6月22日电(记者 周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22日在里约落下帷幕,过去十余天的时间里,中国代表团一直以积极和建设性姿态参与大会进程。在官方人士之外,中国非政府组织,青年、学者也行动起来,一张张活跃在里约的“中国面孔”,向世界立体的传递了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念。

  自6月13日起,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促会)、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中国联合国协会、生态文明论坛等中国非政府组织先后抵达里约,积极参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边会及展览等各项活动。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与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促会、联合国协会和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在里约中心,联合举办了“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坛”边会活动。从专家学者、企业和中方国际合作伙伴等角度,解读了中国“十二五”规划中关于低碳发展的相关内容。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生态文明论坛在里约中心则通过“中国:动员各利益攸关方的志愿承诺,建立包容的绿色经济”主题边会,呼吁包括地方政府、工商界、非政府组织等在内的主要群体和利益攸关方,与各国政府密切合作,在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非政府组织有序开展活动的同时,一些“单兵作战”的“中国面孔”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著名影星、乐施大使海清在里约出席了一系列的活动,通过生动的视频短片与极富感染力的现场讲演,和各国代表分享了她探访甘肃农村妇女生产生活的经历,呼吁给农村妇女足够的关注至关重要,应该给她们更多参与发展的机会。

  人大附中高二的学生,年仅17岁的池晨也登上里约的讲台,向世界讲述一群中国年轻人共同为自行车低碳出行创造良好环境而努力的故事。

  池晨说,道路上越来越长的拥堵时间,让绿色出行理念日趋重要。考虑到中国一些城市的交通规划并没有给自行车留出余地,一群年轻人聚在了一起,坚持不懈的给相关官员写信,联络媒体扩大影响,希望给自行车出行创造更好的条件。在他们的努力下,这一活动最终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

  从政府官员到非政府组织,从影视明星到普通学生,一张张的“中国面孔”,让各国代表在相关的数据之外,对中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成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为正面的评价。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在一个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公众参与新路径”为主题的边会上指出,在一个人口负担越来越重、社会风险频发的星球上,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动公众参与减少贫困、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他表示,只要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自觉地去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倡导绿色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能够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就能够实现“我们憧憬的未来”,这样的局面也有利于打造中国积极、正面的国际形象。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