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环保改善有措施 低碳减排生活打造宜居城市
交通便利
巴西库里蒂巴:近八成上班族利用公交
一个人口迅速增长的城市,怎样才能让交通不堵塞,同时又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是当今世界各大城市面对的共同困扰。
巴西的库里蒂巴市区人口180万,26个卫星城人口70万,汽车近100万辆,却没有交通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因为该市优先发展与使用公共交通,尽量满足占城市居民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的出行需求。库里蒂巴市平均2.6人一辆小汽车。然而,库里蒂巴公共交通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许多有小汽车的人纷纷改乘安全、快捷、便宜的公共汽车出行。库里蒂巴的公共汽车是巴西最密集繁忙的交通系统,日平均输送190万人次,在繁忙的上下班时间,人们只需等45秒钟就可以乘上公共汽车。现在市内75%的上班族都利用公共交通,这个比率在全世界所有城市中最高。库里蒂巴成了巴西小汽车使用率最低的城市。与巴西其他城市相比全市一年可节约700万加仑燃油,从而使城市空气更加清新。
低碳减排
欧洲各国:流行“自行车复活”
地球的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走低碳减排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几乎是所有国家的共识。
为了节约能源,瑞典的克里斯蒂安斯塔德在1999年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目标——“没有矿物燃料的城市”。为了实现目标,政府首先建成了燃烧生物质能的热电联产工厂和集中供热站,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万吨,生物质燃料来源于城市周边半径100公里区域内的森林废弃物。接着,又建设了从污水中分离生物燃气的工厂,专门为汽车提供燃料。
同样为节能环保所困,但奥地利维也纳有好的解决之道——政府率先成为绿色产业的消费者,购买节能灯等生态产品,将“有机”的概念推广至学生家庭,鼓励市民购买生态商品。
在低碳减排的思潮下,“自行车的复活”在欧洲国家早已流行开来。丹麦欧登塞市自1999年起走上了一条“反机动化”的道路。长达51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已投入使用,密密麻麻的自行车专用道竟占了约80%的城市道路。而这只是基础,市政府在配套设施上也下足工夫。无论是轻轨、地铁还是公交站点,周围一定有专门供自行车停放的设施,而且这些看似简单的栅栏还具备防盗功能。同时,为了保证自行车行驶的安全,在很多地方汽车甚至被限速到时速30公里以下,而自行车则可以在专用道上任意驰骋。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