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推进生态市建设
诸城确保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落实到位
推进环保优先 落实观念创新
诸城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环保工作,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环保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所有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管理制度,确保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落实到位。对争议大、影响大的项目进行地方公民表决,所有“利益格局”都以民生为中心,充分体现了民主的原则,防止走“先污染、后治理”或“边污染、边治理”的路子。
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技创新
通过政府引导、政策鼓励、产业结构重组等方式,诸城市将有关企业迁移到园区,实行产业链接,建立企业间的生态平衡关系,实现“资源—产品—循环再生资源—循环再生产品”的物质闭路循环过程。园区内的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实现清洁生产和污染“零排放”。市政府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等方式,对实施循环经济的企业进行补偿,并开发、推广和应用无污染技术,增加技术含量,减少生产成本,使其逐渐成熟,成为一项完整、规范、科学的工程。同时,建立并实施垃圾分类管理和综合利用制度,实现固体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强化污染防治 落实意识创新
诸城市以水和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严格按照“四个办法”要求,加大对污水处理厂和重点污染企业的监察、监测力度,对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依法处理,对未批先建、污染严重及“土小”企业坚决取缔。进一步强化对放射源、电磁辐射源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充分利用信访举报、行风在线及环保热线等形式,加强社会监督,检举环保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污染源自动监管力度,对全市重点排污单位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实现在线监测、远程控制、全天监督。强化对9家国控、省控重点企业在线监测设施的综合管理,力争在两年内对市控重点监控单位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与公安、监察、审计等部门成立联合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小组,定期对全市的所有排污单位进行专项检查,对查出的问题按照法律法规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加大对重污染企业关停力度,对全市排污企业进行排查摸底,通过“关停一批”、“治理一批”、“保留一批”、“扶持一批”的办法,坚决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装置、生产能力和产品,尤其对能源消耗大、规模相对较小的冶炼企业一律实行关停。加大区域环境限批力度,加强对市区水源地的综合管理,严禁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审批或建设项目。
实施生态建设 落实理论创新
诸城市致力于树立大环保理念,按照城区发展要建立在统筹协调发展基础上的原则,搞好中长期规划。新建项目,做到先环境、再发展,先地下、再地上。先做好厂区绿化和地下排污管网建设,再建设项目主题工程,并与环保“三同时”挂钩,监管部门实施跟踪服务、巡回监管、“一票否决”的权力。乡镇村向生态建设方面发展,实施景观生态建设工程,逐步将全市建成融旅游、自然生态于一体的生态区。同时,全面推进环保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三进”工程,深入宣传环保知识,大力传播环境文化,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做好生态绿化建设,开展绿色创建工程,在铁路、公路、河道两岸建设“绿色长廊”,建立村村联“绿色通道”,开展植树造林,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按照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求,赋予生态示范区规划生态农业、山区绿化、流域区域环境绿化整治等建设工程以新的内涵,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抓好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药和化肥环境安全管理,推广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化学农药,鼓励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节水农业,推广昌城杨义庄村绿色生态园模式,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
拓展协作精神 落实思维创新
诸城市不断完善环保信用制度,实行环保信用分级管理,对治理污染成效显著、环保信誉好的单位实行政策扶持和年终奖励;对环保信誉差的单位实行限期整改;对环保信誉特别差的单位,市政府将收回发放的污染总量控制指标,并在媒体上公示、银行取消信用贷款、环保部门吊销排污许可证。加大环保设施市场化运营力度,整合资源,打破一厂一套污水治理设施的传统习惯,临近的排污企业共同出资联合建设治污工程。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回用率,要求两个城市污水处理厂要降低运转成本,尽快与附近的热电企业签订中水回用协议,发挥中水回用的经济效益。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建设工程步伐,严格按照“半岛流域”污水排放标准建设施工,做到工艺规范、设计先进、标准一步到位、验收一步达标,使全市的污水处理达到一个新水平,力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样板工程。实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政府补贴机制,对全市环保产业创新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补贴或奖励,调动环保产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
(作者为诸城市环保局长)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