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学生志愿者安徽寻找江豚最后避难所
新华网合肥8月3日电(记者 詹婷婷)“6年前,最后一头白鳍豚在孤独中离开了这个世界。人们还没有从遗憾中走出时,江豚目前也走入了濒临灭绝的困境。”安徽大学大三学生洪秀凤指着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本馆的一具江豚标本说。
3日上午,2011湿地使者护豚行动“寻找江豚最后避难所”安徽境内活动正式启动,洪秀凤就是此次活动的队长。
2011年夏天,世界自然基金会、国家林业局湿地管理中心、中国绿化基金会以及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联合发起主题为“寻找江豚最后的避难所”的湿地使者行动。此次行动将在江豚出没流域所在的十一个城市展开调查工作,完成由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的江豚调查问卷,为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江豚保护项目收集基线数据。
“我们将努力为江豚保护收集基线数据,并用镜头记录当地群众和江豚的故事,收集民众对江豚的祝福,”洪秀凤说,“我们这些志愿者希望可以通过线下和线上的宣传,推动更广泛的公众参与,共同为江豚搭建最后的避难所。”
记者还从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到,来自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的数名国际大学生志愿者也将于近日来到该保护区,对江豚进行观测考察,并与中国的志愿者们就环保问题进行交流。
长江江豚属于小型齿鲸类动物,成年体重几十公斤,体表呈黑色,自然寿命20多年,为中国长江独有淡水豚类,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目前整个长江流域江豚数量仅有1000多头,而且数量还在下降。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