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北 >> 内蒙古 >> 正文

内蒙古荒漠沙洲绿传奇

Eedu.org.cn 作者:岳富荣 贺勇    资讯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28
  不久前,内蒙古阿拉善盟孪井滩农业开发区塔日阿图嘎查出了一件令人羡慕的事儿:嘎查(村)出钱让25位农民乘飞机、坐火车风风光光地逛了趟上海世博会和华东5市。“刚搬来时年收入才几百块钱,今天能够亲眼去看看世博会,做梦都没想到啊!”村民张兆政激动地说。

  昔日的塔日阿图嘎查由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家园被黄沙渐渐侵吞,嘎查里30%的人家靠政府救济,40%的人家靠借贷维持生活,20%的人家靠打零工度日。1994年,塔日阿图嘎查从腾格里沙漠腹地整体搬迁到孪井滩生态农业开发区,当时年人均收入只有300元左右。嘎查党支部书记李剑英感慨地说,16年前,这里荒滩一片,一无所有;16年后,移民的生活完全变了样。

  如今再走进塔日阿图嘎查,只见平坦的水泥路两旁树木成林,到处涌动着新农村建设的勃勃生机。

  塔日阿图嘎查的变迁正是阿拉善盟加强生态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

  转移发展,“人退”带动“沙退”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这里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全盟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腾格里、巴丹吉林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沙漠和戈壁占到了全盟面积的近2/3,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多年来,由于气候变迁、超载放牧和人类的不合理活动,造成生态日趋退化,沙漠化程度不断加剧,沙尘暴频繁发生。据统计,1993年以后阿拉善共发生23次沙尘暴,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沙尘暴源头地之一。

  针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状况,阿拉善盟提出了以“适度收缩、相对集中”为核心的“转移发展战略”,并进一步确立“保护就是最大的建设”、“人退带动沙退”的思路,把生态建设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退牧还林还草政策。

  贺兰山是阿拉善的生命山,曾有几十万头牲畜在这里啃食。从1999年起,阿拉善盟先后从贺兰山迁出牧民856户、3520人,退出牲畜23万头(只),使贺兰山彻底实现了退牧还林还草,其保护区面积扩大到133万亩。

  在贺兰山管理局从事科研调查工作的苏云介绍,退牧后仅一年,灌木生长高度平均增长35厘米。如今贺兰山的森林覆盖率已由31.6%增加到42.96%,植被覆盖率已由50%增加到80%;岩羊种群数量已由1万只增加到近1.5万只,马鹿也由2000头增加到6000头。贺兰山正在向着生物多样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其他一些生态环境恶劣,不适合人居地区的牧民,也陆续搬迁到城镇和条件较好的灌区,使大面积的荒漠植被得以休养生息。

  据统计,阿拉善盟先后从牧区转移牧业人口5000多户、近2万人,减少了32%的载畜量,不仅实现了荒漠植被大面积保护,也使转出的农牧民彻底脱离了不通电、不通路、不通邮、不通话、不通广播电视的生活环境。

  产业拉动,治沙与致富双赢

  治沙离不开产业拉动,阿拉善牧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沙漠里种植经济作物梭梭,在梭梭根部再嫁接经济作物肉苁蓉,实现治沙与致富双赢。

  2006年,阿拉善左旗巴彦诺尔公苏木苏海图嘎查支部书记沈永财卖掉自家的全部牲畜,在沙漠中种植了梭梭和肉苁蓉,当年收入达到3万元。如今他的种植面积已达2000多亩,去年收入超过24万元。在沈永财的带动下,种植梭梭和肉苁蓉在全嘎查悄然兴起,种植规模在100亩以上的已达10多户,年户均收入3万多元。

  阿拉善境内的乌兰布和沙漠像一头红色的公牛横卧在黄河西侧,这是一头令人生畏的公牛,然而在企业家的眼里,这却是一头生财致富的公牛。2006年,内蒙古金沙苑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安恩达在乌兰布和沙漠投入6000万元资金,开始进行葡萄种植和加工。经过3年多的开发建设,这一沙漠综合治理工程初具规模,1万亩葡萄已经挂果,3万吨葡萄酒加工基地已酿出甘甜的美酒。

  为鼓励造林治沙,今年阿拉善盟出台了推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的优惠政策:今后凡是在阿拉善盟境内参与造林治沙,造林面积达到或超过500亩,成活率在七成以上,政府将对每亩林地一次性补助60至70元。

  阿拉善盟林业局局长王维东说,这项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拓宽生态建设投资渠道,提高个人、企业以及多种社会主体参与治沙造林的积极性,实现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的转变,也将使参与生态建设的主体在绿化家园、改善生态的同时,其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绿色延展,孕育生机与希望

  阿拉善盟按照“保护和建设并举、保护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生态建设步伐。2000年以来,国家林业六大重点工程中有四大工程相继在这里实施。目前,阿拉善盟已建成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近4000万亩,占到了全盟国土面积的近1/10。

  一批事关子孙后代和国防安全的重大生态项目也在阿拉善实施。2002年7月17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黑河管理局采取黑河中下游“全线闭口,集中下泄”的方式,使东居延海迎来了滚滚黑河水,使干涸10年之久的东居延海再次重现了碧波荡漾的美景。黑河调水取得阶段性成果,额济纳绿洲保护抢救初见成效。同时,国家又批准建立了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珍贵的胡杨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目前,胡杨林面积已达44万亩。

  阿拉善盟还大力实施“锁边围城”和“身边增绿”工程,营造生态宜居环境,推进生态建设的步伐。阿拉善盟林业工作者通过20多年坚持不懈地飞播造林,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形成了长250公里,宽3至5公里的绿色林带。统计数字显示,与30年前相比,阿拉善盟生态治理面积由每年不足5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00万亩,森林资源面积增加846万亩,相当于全盟人均占有森林面积40多亩。

  “今天的阿拉善已不再是沙尘暴的代名词,环境告别整体恶化,重点区域已经开始向好转的方向发展,不断延展的绿色正在北疆边陲孕育着生机与希望。”阿拉善盟委书记王玉明说。(岳富荣 贺 勇)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