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北 >> 内蒙古 >> 正文

阿拉善的绿色变迁

Eedu.org.cn 作者:曾令飞    资讯来源:天津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8

  “高高的阿拉善台地,

  海子似珠,戈壁如玉,

  这便是故乡,闪光的身影……”

  这是一首古老而美丽的阿拉善民歌。

  然而在连连的干旱、过垦过牧和樵采中,阿拉善“海子似珠,戈壁如玉”的美景终被打破。芦苇摇曳、水泊连天的东、西居延海于1961年、1992年相继干涸。1700万亩的天然梭梭林带在短短几十年里锐减到了800万亩,额济纳胡杨林由5万公顷减至2.6万公顷;严重退化的草场面积达330多万公顷,植被盖度降低了30%至80%,草本植物由200多种减至80余种,可食牧草由130多种减至20余种。与此同时,沙尘暴也在阿拉善愈演愈烈,沙漠化每年以1000平方公里的速度迅速扩展蔓延,三大沙漠日成“握手”之势,阿拉善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由此全面恶化。1993年5月5日,一场伸手不见五指、空前惨烈的沙尘暴携裹着漫天的沙尘席卷大半个中国,给河西走廊、阿拉善高原和宁夏平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阿拉善由此也成了沙尘暴的代名词。

  1980年阿拉善建盟之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阿拉善盟盟委、行署把生态建设摆在了突出的位置。提出了以“适度收缩、相对集中”为核心的“转移发展战略”,并进一步确立“保护就是最大的建设”、“人退带动沙退”的思路,大力实施退牧还林还草政策。

  1999年起,阿拉善盟先后从贺兰山迁出牧民856户共3520人,退出牲畜23万头(只),使贺兰山彻底实现了退牧还林草,并使保护区面积扩大到133万亩。实施退牧还林以来贺兰山植被覆盖率由过去的36万亩增加到5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32%增加到现在的42%。山涧明流水由原来的13条增加到20条,与此同时,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也明显增多。

  在贺兰山实施退牧还林还草政策的同时,一些生态环境恶劣,不适合人居住地区的牧民,也陆续搬迁到城镇和条件较好的灌区,使大面积的荒漠植被得以休养生息。

  建盟30余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阿拉善盟先后从牧区转移牧业人口5000多户近两万人,减少了32%的载畜量。以“人退”带动了“沙退”,在实现牧民迁出区荒漠植被大面积保护的同时,迁入区农牧民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与此同时,一批事关子孙后代的重大生态项目也在阿拉善实施。2002年7月17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黑河管理局采取黑河中下游“全线闭口,集中下泄”的方式,使东居延海迎来了滚滚黑河水,干涸10年之久的东居延海再次重现了碧波荡漾的壮观景象。黑河调水取得阶段性成果,额济纳绿洲保护抢救初见成效。

  2004年10月,阿拉善盟1768.2万亩森林资源作为第一批享受补偿的盟市纳入补偿范围,每年补助资金7956.9万元。这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启动实施,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多年来该盟存在的治理面积大但治理资金少的局面,而且使大面积的森林资源将得到有效保护,并且极大地提高了牧民收入,有效促进了牧民的转移转产,达到了兴林富民的目标。

  事实证明,在阿拉善盟这样一个土地辽阔、人口稀少、环境恶劣的地区,以保护为主,发挥自然的修复作用是生态建设多快好省的最佳途径。在充分发挥草原森林自然修复的同时,阿拉善盟还大力实施“锁边围城” 和“身边增绿”工程,营造生态宜居环境,推进生态建设的步伐。该盟林业工作者凭着科学务实的精神,打破了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的荒漠地区不能飞播造林的论断,通过20多年坚持不懈地飞播造林,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形成了长250公里、宽3至5公里的绿色林带,形成了一道绿色锁黄龙的壮观景象,成为了阿拉善盟生态建设的一大亮点。

  目前,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锁沙、阻沙带已具雏形,每年治理规模达100万亩。同时,每年还投资1000万元以上进行城镇绿化,大力实施“身边增绿”工程,目前全盟重点城镇外围封闭式防护林带建设基本成型。

  “沙漠绿洲清泉,天鹅留恋金色圣殿,深情守望的是家园,心中思念直到永远,嗨,我的阿拉善,苍茫大地阿拉善……”

  阿拉善民歌《苍天般的阿拉善》

  这首古老而美丽的阿拉善民歌又在风中欢快地唱起。风中的阿拉善,生活的故事还在继续,生态的故事还在继续……

  本文作者系《阿拉善日报》记者 曾令飞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