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毛之地变绿洲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21
近日,经省级初验和水利部组织复核,准格尔旗被确定为首个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旗)。在准格尔旗,被喻为“地球癌症”的砒砂岩占总面积的76.9%。评审专家认为,准格尔旗探索出的以拦沙工程与生态工程相结合的砒砂岩治理模式,开辟了黄河流域“砒砂岩”裸露区治理的先例。
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
准格尔旗位于蒙晋陕三省交界带,境内有大小支毛沟2.4万余条,沟壑纵横,水土难留,是黄河流域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土壤高达18800吨。
在长期与水土流失的斗争中,准格尔人逐步总结出通过淤地坝建设加强对洪水泥沙控制的经验。
“以前我们在沟里的薄土地上种口粮,因为水土流失严重,一下暴雨,山洪就把地全淹了,生活得不到保障。”准格尔旗西黑岱沟村村支书邬永胜对过去“靠天吃饭”的日子记忆犹新。
随着西黑岱小流域坝系工程被列为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项目,西黑岱沟新增淤地坝18座,使总库容达到了624.35万立方米,新增坝地99.11公顷。
今年50岁的西黑岱沟村村民范挨鲜是该工程的受益者,“家里原有七八亩薄地,修了淤地坝后,耕地面积增加了一倍,玉米亩产由50公斤提高至500多公斤。”
准格尔旗水保局副局长陈永乐说,淤地坝拦截形成的坝地水分充足,抗旱能力强。
截至2010年底,全旗已建成淤地坝817座,总库容4亿多立方米,可有效拦蓄泥沙2.5亿吨,同时可促进2亿多公顷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沙棘是个宝,治沙少不了
在准格尔旗的水土保持治理中,最让人头疼的要数砒砂岩治理。部分结板的砒砂岩就像岩石一样坚硬,当地人说,这样的地方是“种啥都不长”。
“看起来坚硬的砒砂岩其实极易风化,遇风、遇雨、遇冻、遇晒就松散为砂。砒砂岩又像土,极易溶于水,一遇到下雨就随着雨水冲向下游,大量粗砂涌入滚滚黄河,让下游河床不断淤高。”陈永乐介绍。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准格尔旗就致力于砒砂岩治理的研究。通过多年的比较试验,人们逐步认识到种植沙棘,是治理砒砂岩的最有效途径,随即一系列沙棘减沙工程轰轰烈烈展开。截至2010年底,全旗完成沙棘种植面积175万亩,保存面积达到140万亩,可采果面积52万亩。
“沙棘地下根幅可达四五米,即便是根系被狂风吹出,没有了泥土保护,在地表部分的沙棘枝冠仍能存活,而且在洪水的冲击下也岿然不动。”旗水保局包乡技术员康文丽说。
“沙棘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经济价值也很高,可用于生产饮料、醋、酱油、保健药品。项目区每年通过采果、采叶和苗木培育可实现经济效益6500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生态致富两不误。”生产沙棘制品的鄂尔多斯高原圣果公司副总经理特金威介绍。
目前,准格尔旗森林覆盖率达到28.65%,植被覆盖度达到72%,在西部梁峁干旱山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成绩,但准格尔旗人并不满足,又为自己规划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按照新制定的生态建设与产业配置规划,到2020年,全旗生态建设面积达525万亩,一幅“城在林中、村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美丽画卷正在铺展。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