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满江淮生态美
多彩森林绘就绚丽画卷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在建设生态强省目标的引领下,近年来,我省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造林绿化热潮;在千百万江淮儿女辛勤汗水的浇灌下,多彩的森林在安徽大地上加速崛起,喜人的绿色在城镇乡村不断延伸。
池州市确立了“城乡一体,林水相依,生态和谐”的建设目标,投入绿化资金6.76亿元,去年以来相继开工170多处精品、亮点绿化工程;淮南市举全市之力建设“城矿乡”全面绿化体系,见缝插绿广泛造林,把采煤沉陷区和“三山三湖”打造成为城市靓景,使全市绿化率达到44.95%;合肥市提升发展理念,打造“城市园林化、乡镇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今年完成城区绿化项目154个,新增绿地1105.5万平方米,完成乡村植树造林16.86万亩,是过去5年造林的总和……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坚持不懈地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巩固林业生态屏障,加快兴林富民步伐。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省抓住机遇,加快建设林业“三大体系”,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森林质量提升行动,为打造生态强省提供了重要支撑。据统计,近6年,全省共完成人工造林556.2万亩,完成森林经营930万亩,新建绿色长廊1.9万公里。目前,全省森林面积已达5706.3万亩,比10年前增长726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增至2.1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4.03%提高到27.53%。
强本固基建生态,全省先后实施了长江淮河防护林、退耕还林、治沙造林、兴林抑螺、平原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通过建设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区划建设商品林基地,林业生态网络布局更趋合理。目前,已建立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36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62处、国家湿地公园12处,大多数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75%以上的野生生物种群得到了有效保护。
今年起,我省又大手笔启动“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组织实施丘陵增绿突破、山地造林攻坚、平原农田防护林提升三大造林工程,大力开展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三项创建活动,努力实现到2016年,全省新增森林面积1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左右。
【相关链接】
生态强省建设五大目标
(到2020年)◎力争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产业和基地◎确保资源产出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创建一批低碳城市、森林城市和生态强市◎建成绿色消费先行区
【新闻回放】
一江碧水“身价”攀升
蜿蜒385公里、横跨皖浙两省的新安江,江水澄澈,宛如玉带。其下游则是浙江省的重要饮用水源地,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战略备用水源地——美丽的千岛湖。曾经是一江碧水白流,如今却是“身价”攀升。
2011年9月,凝聚多方共识的《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实施方案》由国家财政部、环保部印发。此举意味着中国首例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破题。按照约定,财政部直接划拨我省3亿元补助资金,用于新安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在监测年度内,若两省交界处的新安江水质达标,由浙江补偿我省1亿元。这是我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天然氧吧“叹为观止”
今年3月,环保部门公布的环境监测数据显示,黄山风景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瞬值最高峰值,达到每立方厘米267100个,高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空气清新”标准267倍,刷新了2003年来的最高纪录。
黄山风景区的负氧离子含量让世人惊叹。负氧离子常被称为“长寿素”或“空气维生素”,是生态质量的综合体现。
“淮河鲍鱼”今又归来
地处皖北的阜阳,曾因洪灾频繁、河水污染,人们一度“谈水色变”。如今,敏锐的外地人却在阜阳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年清明前后,总有一拨又一拨的人,驾着车赶往30多公里外的阜南县,品尝被誉为“淮河鲍鱼”的蚬子。随着淮河水质变好,曾经“销声匿迹”的蚬子又回来了。汤香、肉嫩、味美,蚬子已被列为阜南县十大名吃之一。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广西打造“山清水秀生态美”名片 走和谐发展之路 德州:生态美市助力幸福德州 陕北大绿化 关中园林化 陕南森林化 陕西林业“生态美”建设论坛在西安召开 陕西省繁荣森林文化推动“生态美”建设 生态美背后是生活美 用“生态美”带动“生态游” 探寻大学里的“生态美” 公园之城静静流淌生态美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