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东 >> 福建 >> 正文

生态友好型工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福建省的实践与思考
Eedu.org.cn 作者:周联清    资讯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8-14

 

二、福建发展生态友好型工业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多年来,福建省致力于推进生态友好型工业发展,不断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步伐,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初步走出了一条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相统一、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协调、实体发展与民生改善相促进的工业发展路子。

(一)加快“五个“转变,确立生态友好型工业发展正确理念。一是从注重速度向注重速度与质量效益协调统一转变,努力走出一条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相统一、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协调、实体发展与民生改善相促进的新的工业发展道路。二是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消耗资源的传统优势向创新驱动、低碳节能、绿色发展的创新优势转变,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重改善并不断优化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三是从单个项目、点状分散布局向块状经济、区域布局的转变,引导企业退城入园,实现聚集发展。四是从以工业发展为主的单向发展向推进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商贸服务业互动发展转变,构建强有力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五是从控制劳动力、土地、能源、资源等单个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向产业链延伸拓展及要素聚集所形成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二)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选择产业项目。一是做好规划引导。福建省先后编制实施了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闽台产业合作等专项规划以及18个行业发展规划,制定了《福建省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引导企业按产业布局规划和结构调整方向合理确定投资项目。二是严把项目准入关。把环境容量作为项目引进的重要依据,把环境准入作为项目取舍的重要标准,严把产业项目政策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对所有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近年来,一批可能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项目被否决,一般工业项目低水平扩张和重复建设得到有效遏制。三是建立招商项目联合预审机制。对正在洽谈对接的产业项目,由发改、经贸、国土、环保、林业、海洋等部门先进行联合预审,确保所有产业项目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目前,福建省省级产业项目储备库近3000个项目中,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项目就占90%左右。

(三)推进转型提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一是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先后出台了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政策措施30多项,建立技术改造项目储备库,实施技术改造专项行动,采取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手段,鼓励、引导企业利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价格相对较低的机会,加快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步伐,提高企业整体技术水平。目前,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技术改造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二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培育行业技术创新领军企业100家,引导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到国外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如福建省的安踏集团公司2005年成立全国首家“运动科学实验室”,申请专利40多项,每年投入研发费用超过4亿元。三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及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新型显示、LED、稀土及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生物医药、太阳能光伏及新型动力电池等领域发展。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约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5%,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9%。

(四)实施退城入园,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一是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制定全省工业生产布局及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实施园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引导新上工业项目全部进入工业园区,引导促进存量企业加快退城入园、集中发展,推动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三群”互动发展。如漳州古雷石化项目规划建设石油产品、原油加工规模5000万吨/年,乙烯规模500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规模410万吨/年,下游石化产品单套及总规模均达到世界级水平。为确保生态安全与产业发展,古雷石化产业园借鉴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的模式,按照“基地化、一体化、集约化”的要求对古雷半岛的生态敏感性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采取空间分析模块和营造水生态环境、构建防洪安全格局、规避环境风险绿地格局、生物安全格局等手段,在石化基地南部建设17.3平方公里的生态控制区,在基地北部集中建设可供4万人居住的生活区,石化产业区与居民生活区的距离控制在12公里以上,整个石化产业园的生态及环保投入预计超过100亿元,构建起技术领先、安全环保、具有综合竞争优势、世界一流的大型现代化临港石化产业基地。二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加强重点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降低企业生产和交易成本,促进重点产业链延伸拓展,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全省重点产业集群工业增加值约占全省的规模以上工业的45%。三是实施重点企业培育工程。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的产业链,实现“以大带小”、集聚发展。

(五)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是优先发展绿色能源。针对“少煤、无油、无气”的实际,福建省大力发展水电、核电、风电、LNG发电等清洁能源,着力推进燃煤火电机组向大容量、高参数、环保型发展,有效减少了化石能源消费,减轻了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目前,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中清洁能源比重超过44%,燃煤发电机组单机60万千瓦超临界以上机组占全省煤电装机比例的70%,总发电煤耗315克/千瓦时,比全国平均低11克/千瓦时。在建核电装机规模1000万千瓦时,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20%。二是注重资源的有序、合理开发利用。如在稀土资源开发方面,福建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建立起了以深加工及应用为导向,以统一规划、统一开采、统一价格、统一收购、统一分配为基础,由政府主导控制资源、多县产矿、集中分离、利益共享的稀土资源开发管理模式,稀土的深加工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促进了稀土产业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订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循环经济联合体,实现内部生产工艺之间节能和物料循环利用。如福建省南安市为解决石材行业耗能高、附加价值低问题,采取“全封闭、大循环、再利用”的措施,引导1500多家石材企业全部进入集中区,实行封闭化运行,对碎石统一收集、统一管理、全程循环,利用先进技术将碎石、石粉加工为人造大理石等,开发了天然奢华石材、半宝石、水晶等系列石材珍品,促进传统石材加工业向装饰装潢业延伸拓展。目前全市石材企业污水全部实现零排放,碎石综合利用率90%,石材行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43吨标准煤,约比全市平均低40%。石狮市通过鸿山热电厂对印染集中区实行集中供热,拆除企业自备锅炉102台,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4800吨、氮氧化物8100吨、烟尘2300吨。四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从2003年起,福建省就着手建立并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在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及补助力度的同时,实行下游受益地区向上游保护地区提供经济补偿。

(六)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一是将节能评估审查作为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前置条件,从源头上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二是组织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实施重点企业节能管理和能源总量控制。三是实施差别电价等政策。对限制类和淘汰类高耗能企业征收惩罚性电价。四是建立能源计量数据公共平台。2009年福建省率先在全国成立了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立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公共平台,对年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进行在线监控。对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安全无保障的企业,通过差别电价、等量淘汰直至采取停水、停电、停贷款等措施,坚决予以淘汰,“十一五”以来,全省共关停并转这类企业近1.4万家。

通过以上措施,福建省的生态友好型工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十一五”以来,福建省GDP年均增长13%,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2%,重化工业比重为50%;2012年福建省单位GDP能耗0.607吨标准煤/万元,位居全国第六,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0.92吨标准煤/万元,居全国前列;福建的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38.9万吨,氮氧化物49.4万吨,烟尘22.5万吨,仅相当于与福建GDP相当的湖北、湖南等省份的60%、75%、60%;省内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占95.2%,12条主要河流水质状况均为优,全省31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是全国河流水质最好的区域之一;9个设区市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数比例为98.2%;森林覆盖率63.1%保持全国第一,福建是全国唯一个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与有关省市水质、污染物排放、能耗等指标比较情况见下表)。工业在为全省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提供支撑的同时,也为全省生态环境改善和生态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更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