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谈判专家来宁解读“德班气候大会”
本报讯(通讯员 何晓进 记者 谈洁 实习生 陆芳) 德班气候大会日前在南非举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共同承担起减排限排责任,依然是大会最焦点的问题。昨天,亚洲银行气候变化的碳市场顾问、曾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谈判15年的高级工程师吕学都博士,以“局内人”的眼光,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阅江论坛深度解读了本次气候大会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据介绍,1990年世界碳排放总量为209亿吨;目前仅中国的碳排放量就有70亿吨;2050年,世界总碳排放量需控制在105亿吨内。目前,我国处于限排阶段,即排放量可以增长,但增长率不可以上升,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行减排。
“这对于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对很多企业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机遇。”吕学都说,国内目前推进清洁发展机制,即鼓励企业通过出售碳排放,获得额外的资金奖励。吕学都鼓励企业抓住机会。“江苏和浙江的部分氟利昂制冷剂工厂即使停产也不会吃亏。国内清洁发展机制至今年年底,已经筹集了近100亿人民币的基金,这些企业将销毁氟利昂所赚得的部分资金投注给国家环保基金,不仅可以促进国家环保事业的发展,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德班大会成果难称完美 发达国家减排力度远不够 德班谈判的赢家和输家 德班气候大会放眼2020年 德班之后路仍漫长 围绕《议定书》仍有博弈 德班气候大会敲定减排新协议 环保者称远还不够 德班气候大会通过决议后闭幕 德班气候大会闭幕 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德班气候大会闭幕 《京都议定书》“起死回生” 德班气候大会会期延长 气候大会临近收官 进展缓慢期待收获 美国终于同意支持绿色气候基金 京都议定书存还是废?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