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整治吹来田园新风
如何确保整治有序进行?
创新推动示范工作深入开展
为了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江苏省采取了6项具体举措,并将示范工作列入省政府重点抓好的50项重点目标任务之一。
记者了解到,"多元化"管理是江苏创新的经验之一。
江苏省政府与各示范县(市、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职责。江苏省环保厅、省财政厅联合成立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落实工作经费,保障工作高效运转。
据介绍,这个专门设立的办公室每月都会对各示范片区进行实地考察,推动示范工作向纵深推进。
示范片区自签署示范协议以来,各地都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环保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在队伍建设方面,全省大部分示范地区都成立了责任部门,每个乡镇都增设了"环保办"并配一名环保助理,每个行政村都配有专、兼职环保监督员,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点线面结合"的组织网络。
金湖县在县连片整治领导小组之下设置项目实施、项目监督、技术支持3个分组,专门具体负责连片整治项目的实施、监管和技术指导工作。
为确保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效果,江苏省各示范片区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环保长效机制,概括为"四建四有",即"建立工作队伍,确保有人管;建立管护制度,确保有规矩;建立经费筹措制度,确保有钱用;建立考核奖惩标准,确保有效果",从而提高监管能力。
"看我们这儿够干净吧,比以前强多了。"在金坛市西大门村,村民陆大爷指着门前整洁的柏油路对记者说,以前路是土路,边上到处都是柴火堆、垃圾堆、粪堆,一但有车经过,尘土飞扬,味道难闻,根本不敢开窗户,"现在,早上起来闻着空气都是甜甜的,我都不愿意进城了。"
农村环保监管领域不断拓展,江苏省各示范地区都制定了"农村环境监测方案"和"农村环境监管方案"。农村环境监测正逐步从水域功能区监测向乡镇河道断面监测和农村主要河道监测延伸,从单一的地表水水质监测向大气、噪声、土壤等多介质多指标立体化监测发展;监测频率从一年两次向一年多次提高,环境监管也从单一的对农村工业污染源监管向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生活污染源综合监管转变。
如何筹措到更多整治资金?
四两拨千"金",向企业"借"力
随着新农村建设逐步进入"深水区",政府有限的财力和相当一部分"经济薄弱村"缺钱建设新农村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整治农村环境自然少不了资金投入,资金问题成为"拦路虎"。钱从哪里来,成为了许多地方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
最初,江苏省依托"以奖代补"手段,并借助国家补助"撬"起更多资金投入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但是,政府拨付的资金毕竟有限,如何才能筹措到更多的资金?
2010年,江苏各示范片区坚持以连片整治专项资金为引导,采用"财政挂钩、部门挂钩、村企挂钩、南北挂钩、上下挂钩"的五方挂钩模式,多渠道筹集连片整治资金和联动治理资金,积极引导涉农资金集中投向示范片区,发挥了财政配套的引导作用,提升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据统计,2010年度示范片区整合各部门涉农和镇村自筹资金达10.75亿元。
当记者走进常州市武进区农村,看到的是房屋整洁有序、道路通达洁净、处处绿树成荫的景象。而竖立在村里不同场所的"功德碑",也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仔细一看,原来上面记录了多家企业出资赞助各村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的情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除了依靠政府拨付外,还需村里自筹一部分,如何自筹?使得不少村庄犯难。记者发现,民营经济几乎占据了武进区经济半壁江山,它根植于农村,发展于农村,与村庄和村民血脉相连,与"三农"休戚与共。
于是,这些与家乡有着割不断的血缘、亲缘、地缘之情的大批民营企业家,就纷纷走向农村环境整治的前台,由企业与自然村签订共建协议,按照自愿原则定额或全额承担除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以外的村庄综合整治资金,切实提高示范项目的整体建设水平,放大典型示范效应。
实际上,从2008年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就在武进区展开,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据统计,2010年,江苏各地按要求完成县级财政资金配套任务后,通过各种渠道整合资金10多亿元,集中投向示范片区,联动开展村庄绿化、道路硬化、河道清淤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此外,在资金项目管理方面,江苏省专门下发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各示范县(市、区)也制定了相关制度,并开设连片整治专项资金账户,大部分地区专项资金由县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实施专账核算,加强了专项资金拨付工作的审核和管理,从上到下规范和完善了连片整治资金和项目管理体系。
连片整治效益如何最大化?
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是关键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如何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科学规划、合理选择治理模式是关键。为此,江苏省各示范片区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方案,并坚持与重点流域治理、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污染减排工作、推广实用农村环保技术和相关部门在农村环保工作中的重点任务相结合。
此外,江苏各地还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和农村环保工作现状合理确定整治内容,苏南地区全力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问题,苏中地区在优先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的基础上开展污水和垃圾治理,苏北地区重点建设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江苏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整治过程中,江苏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各地进一步加强了与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产学研"结合,将一批高新环保实用技术转化为连片整治工程。
"例如高淳县选用了东南大学生物生态组合污水处理技术;武进区采用了上海交大的海沃特污水处理技术;海安县选择了同济大学的高浓度畜禽废水处理技术,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位负责人说。
同时,江苏省还鼓励有技术、有实力的节能环保企业参与连片整治工程建设,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同时,积极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为使整治达到最好的效果,江苏省还合理选择了治理模式。宜兴市在充分论证接管经济性、合理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连片整治污水治理主要采用污水接管为主、分散处理为辅的污水收集处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率。
在项目日常管理方面,江苏省建立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进展月调度制度,要求各示范县逐月上报连片整治示范项目进展情况和预算资金支出情况,加强日常管理。并严格按照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履行了立项、设计、环评、招投标、合同、监理、公告等制度。
为保证项目施工质量,各地委托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出具监理报告。江都采用统一设计外观、统一制作和安装的模式建设垃圾房,既保证了质量又节约了成本;金湖、丹阳、海安等地派专人进驻施工现场,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
如何让群众长期享受环境实惠?
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主要目的是通过中央资金引导,带动地方加大投入。江苏省各示范片区在完成示范项目的同时,坚持将连片整治与新农村建设、重点流域治理和生态创建等三方面相结合,进一步推动示范区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上水平、农村环境质量得改善、农村环境管理有创新。
为此,江苏在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同时,选择了一批农村环保基础较好的村庄加大投入,打造了一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部分县(市、区)还按照连片整治模式,立足保留农村原始风貌和历史文化遗迹,集中财力打造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片。
如高淳县重点打造了国际慢城区域,锡山区重点打造锡北运河沿线地带,吴中区重点打造东山镇,宜兴市则重点打造了太湖湖滨公路沿线的风光带。
村庄绿了,河道净了,道路宽了,路灯亮了,居住环境更美了。如何让群众长期享受到农村环境改善带来的实惠?长效管理相当关键。
为此,江苏省建立和完善了农村环境监管体系,各示范地区政府均出台了长效管理的红头文件,因地制宜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运、畜禽污染治理等长效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体制、运行经费、技术培训、监测等制度。
为扎实推动太湖流域连片整治工作,江苏省政府决定将参照国家财政模式,集中2011年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部分省级治太资金作为引导资金,通过集中连片、滚动发展的方式,在太湖一、二级保护区全面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进一步推动太湖流域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深入开展,努力把这一区域建设成江苏省农村环保工作的示范区。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中国城市的集体田园主义 海南多措并举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五成村庄建成生态文明村 江苏评估以奖促治成效 宁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惠及180万农民 国家将补助7亿元用于甘肃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苍山: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广西瑶乡田园美如画 城市化:田园变迁的和谐交响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