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投5.29亿彻底整治筼筜湖 截污纳潮修复生态
作为“史上最彻底”的一次筼筜湖综合整治,随着松柏湖整治主体工程的完工,筼筜湖的内湖片区(莲岳路、槟榔路段等)治理工程,也已全面启动。
昨日,在导报《“花了几千万,松柏湖还是脏”》的文章见报后,一些市民再次致电关注,目前正在进行的“筼筜湖综合整治”,何时能带来“碧波荡漾、水清树绿”的治理成效?
导报记者注意到,在厦门今年公开的一份投资预算表中,筼筜湖整治工程总体预算达5.29亿元,其中今年预计投资1.2亿元。
如此高额的治理成本背后,筼筜湖的全面治理之路,又会如何展开?这个耗时多年的工程,又将达到怎样的成效?厦门提出 “筼筜湖全面综合整治”已逾一年,昨日,导报记者再次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治理之痛
截污启动,这个夏天“挺臭”
昨日午后,家住槟榔路的李女士赶紧关上了窗户。她担心从筼筜湖散发出来的臭味随风飘进她的家里。
谈到眼前既“美丽”又“脏臭”的筼筜湖,李女士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诉说着自己的苦恼。她住在槟榔路10多年了,多数时间与臭味相伴,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湖水经过太阳暴晒之后,臭味更浓。
“今年更臭了,在沿线散步、跑步的人大大减少了。”望着室外正在整治筼筜湖的工人,李女士清楚地知道,之所以更臭,是因为正在进行的全面综合治理。
“在桥下做工时,会被熏到吐。”相比李女士及周边所闻到的臭味,在湖明桥旁边为筼筜湖治理施工的一工人说,从来没在这么臭的环境下施工。
李女士清楚地知道,目前之所以如此臭,主要是启动全面截污治理后,出于施工的需要,湖水交换量下降了。
“之前反反复复整治那么多次,还是脏、臭。相信这次是最彻底的,我们能理解,也支持。”李女士说,但大家更关心的是,眼前这一困扰他们数十年的难题,要如何治理?这么一番辛苦整治后,能否有长远的成效?是否有望呈现畅想中的“碧波荡漾、水清树绿”?
治理之路
截污、纳潮、修复 多管齐下
对于目前筼筜湖的综合整治工程,筼筜湖管理中心主任张斌及厦门大学的相关教授,向导报记者还原了“治理之路”。
截污 分三步走,全面截污
工人们正在装沙袋的整治工地,是筼筜湖南岸的第一标段工程(筼筜湖靠槟榔路一侧)。臭得不行的筼筜湖,从今年4月份就拉开了新一轮综合整治的序幕。三个多月过去了,目前只是完成了填土拦截,正在抽干拦截区域内的湖水。
据张斌介绍,整个筼筜湖的整治分成三个标段,主要是南岸、北岸全面截污,还有泵站提升工程。
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一标段工程南岸全面截污工程。在17、18号排洪沟截污的同时,综合治理工程还要新建一座污水泵站,把筼筜湖南北岸每天产生的10万吨污水,“东调”到位于前埔南区的石渭头污水处理厂处理,“南岸5万吨,北岸5万吨”。
第二标段工程是筼筜湖靠湖滨北路一侧(从莲岳路口至湖滨东路)的全面截污工程。
筼筜湖南岸(湖滨东路到湖滨中路段)是第三标段,在12号排洪沟往西还要再埋一条干管,再建几个提升泵站,也就是在沟口建泵站。
这三大工程完成后,将实现晴天全面截污,筼筜湖的污染源将大大减少。
纳潮 一天多纳90万立方米
水动力不足。筼筜湖的整治已经30多年了,但一直都没法彻底整治好,筼筜湖内湖水动力一直都不足,流动缓慢,这一直使得湖水自净能力不强,湖水也容易发臭。
据张斌介绍,在截污工程完工之后,他们将做的工作就是纳潮。简单地说,就是抽更多的海水注入到筼筜湖,解决筼筜湖水动力不足的困境。
张斌说,在西堤附近海水进口原先只有1个,现在准备再增加1个进口,海水出口保持不变,依旧是两个。也就是海水进出筼筜湖的口子,从原来的一进三出改成两进三出,增加一进,“增加进海水量,大概多90万立方米的水”。
张斌解释,这些海水可以缓解筼筜湖水动力不足。湖水流动加速之后,可以加快水体交换的速度,水就不容易发臭。
修复 建立生态系统需要时间
“筼筜湖整治不会这样子就结束了。”按照张斌的说法,筼筜湖整治分为主体工程和后续生态修复部分。他以松柏湖为例,现在松柏湖只是主体工程完工了,但水位的高度还没完全恢复,后续还要进行生态修复。
目前筼筜湖水面有不少植物,吸引了不少白鹭的到来。不过,在整治的过程中,这些植物将会被移除。
“这些植物是在对筼筜湖水进行生态修复。”在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教授黄凌风看来,筼筜湖的整治最重要的是要帮助筼筜湖建立其自身生态修复体系,但生态系统的建立,需要一定时间来等待。
黄教授曾在筼筜湖上做了多年的实验,通过种植水面植物,来改善筼筜湖的水质。
张斌也透露,相关的生态修复实验,将继续尝试进行。
治理追问
污染少了,也还要清淤
这一番治理后,未来筼筜湖的湖面,是像治理后的天地湖还是松柏湖?原本隔个三五年就要耗巨资的清淤工程,是否就可以避免?针对这些疑问,筼筜湖管理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坦言,虽是最彻底的一次“全面整治”,但仍非“一劳永逸”。
疑问一:整治完,像天地湖还是松柏湖
筼筜湖上游的天地湖治理后,清澈的湖水连掉下去的硬币都可看到;松柏湖治理后,湖水依旧浑浊,还脏、臭。
“综合治理后,很难有像天地湖那样的水质,因为相比其它片区,天地湖就像一个小游泳池。”有关方面负责人解释说。天地湖处在最上游,湖水直接由抽上来的海水组成,水体交换频繁,所以水质较佳。
但松柏湖两端窄、中部宽,处于半封闭状态,水动力严重不足,也是最难治理的一块,虽全面截污,仍难免赤潮,水质还是不好。
经过综合整治,由于全面截污,加上纳潮量大量增加,目前受污染严重的筼筜湖片区,水质将会好于整治后的松柏湖。但整治后实现的,仍是晴天的全面截污,下雨天由于必须排洪,污水仍难免流进湖里,类似赤潮带来的污染还是难免,只是几率会下降。
疑问二:将来是否还要耗巨资清淤
污水、淤泥,难免让筼筜湖脏、臭。
将湖水抽干,清理出淤泥,再全面截污,水质有望提升。
统计显示,在筼筜湖流域启动史上最彻底的一次综合治理后,目前“清肠”工作完成超80%,清理出污泥16万立方米。周边的污水全面“禁入”筼筜湖后,是否意味着将来就不必像以往三五年就得耗巨资再清淤?
“再清淤是难免的。”有关负责人坦言,筼筜湖的汇水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是水面面积的22倍,也就是说,一旦岛内下雨量达50毫米,筼筜湖的水面要上涨超一米,“这么多的雨天污水,显然无法全部截流,还是要流进湖里”。
因此,地面上的淤泥、工地上的泥土,还有一些生活垃圾,将被这些雨水带进湖里,形成淤泥。
“只有岛内城市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工地泥渣的减少,这一些污染源才能得到更有效的控制。”但这位负责人明确表示,随着生活污水的全面截流,将来的清淤频率将大大下降。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生态修复的“唐庄模式” 从黄色到绿色的嬗变 “沙海绿洲” 海洋生态修复活动昨启动 今年将增殖放流2.3亿尾 谁来拯救受伤的土壤? 七里海西海生态修复项目年内完成 生态修复湘江流域老垃圾场 保护湖泊 规划先行 威海将启动海域海岛海岸带生态修复效果调查 天津七里海西海5000亩生态修复项目启动 国家海洋局局长:重点推进渤海生态修复 长沙启动矿区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试点 巢湖南岸湿地 生态修复开建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