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生态明显改善了
本报讯记者马玉宏、通讯员石晶报道:自《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实施8年来,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改善。截至2012年底,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累计投资75.4亿元,占规划投资的100.4%,累计完成投资70亿元,占总投资的93%。
为了从根本上扭转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近年来,中央和青海省实施了一批生态工程。8年来,青海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有效途径。一是建立生态考核机制,从2006年起,取消了对三江源区GDP的考核,把生态保护和建设列为三江源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主要考核内容。二是全面落实责任,成立省、州、县3级《总体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三是注重制度建设,及时制定8个管理办法和细则。四是加强项目管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报账制和公示制等规章制度,确保工程质量。五是开展生态补偿。从2010年起,青海筹措5亿元资金,先行启动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六是推广科研成果。工程实施以来,共有96项科研成果得以有效推广。
据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介绍,通过总体规划的实施,三江源生态明显改善。中科院地理所实地评估资料显示,三江源湿地面积逐步扩大,黄河源头“千湖”湿地开始整体恢复;草地生产能力逐渐恢复,高覆盖度草地以每年2387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森林生态功能增强,黑土滩治理区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20%增加到80%以上,在黄河源和长江源重点工程实施区,其植被覆盖度提高幅度多在10个百分点以上,水土保持能力提升,生物多样性增加。
青海省副省长张光荣说,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是青海“生态立省”的重要支撑,工作任务重,实施进展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为二期规划实施和试验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