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探路迎来“一城清爽”
“联合舰队”增强了环境约束力
4月27日,贵阳市公安局抓获一非法倾倒渣土大面积污染农田的犯罪团伙。据查,该犯罪团伙长期租用农田做倒土场,对拒不租地的村民强行倒土毁坏良田,已毁坏大片农田和500米沟渠。
“‘生态分局’成立仅3个月,就侦办了危害生态环境案件17起,涉及土壤、水源、大气和矿产等领域,其中已有4起案件进入法律程序。”贵阳市公安局局长闵建说。
健全司法体制,贵阳不断用法律武器保护青山绿水。2009年,贵阳就制定了国内首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区域限批制度、监督员制度、超时默认制度等内容,首次被写进地方性法规。
今年3月,贵阳市法院生态保护审判庭、贵阳市检察院生态保护检察局、贵阳市公安局生态保护分局集中挂牌,贵阳在全国率先建成完善的生态文明司法体系。
“我们还针对环保案件‘判决易、执行难’等难题,对生效判决建立‘执行回访制’,如消极敷衍了事,依法启动强制执行,保证判决不成‘一纸空文’。”贵阳市环保法庭庭长罗光黔说。
为加强领导和管理,贵阳市2012年底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将发改委、工信委、环保局等十余部门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职责全部划转,负责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
贵阳市市长助理、生态委主任向虹翔说,过去生态文明建设是“九龙治水”且相互“掣肘”,生态委如同一支“联合舰队”,环境约束力显著提升。
项目监管“做减法”生态产业“做加法”
贵州省委副书记李军说,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既要保护生态,又要提速发展,贵阳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在项目监管上“做减法”,同时培育生态产业链“做加法”,这“一减一增”腾出环境容量,也找到了经济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贵阳每年婉拒耗能高、污染重、效益低的投资项目涉及金额都在300亿元以上,所有项目需通过专家库评审投票。
今年年初,为摸清贵阳产生雾霾的来源,贵阳市生态委领衔,建设局、城管局、各区县市等多方联动,摸清了PM2.5超标的几大源头,并对此各个击破,实施整治工地、道路扬尘、治理工业废气等“七大工程”。今年4月,在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中,贵阳市空气质量从22位上升到11位,5月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已排至第5位。
“空气清新、气候凉爽、纬度合适、海拔适中,这是贵阳最大的比较优势。”贵阳市市长李再勇说,2012年底,国家发改委批复了《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生态产业”也将成为贵阳着力培育的新兴产业,我们将建立数据库、项目库、专家库给予支撑。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聚焦生态经济实现绿色崛起 北海三年跨越绿色崛起 五院士将“把脉”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生态先发绿色崛起幸福存在山水之间 中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法规正式实施 贵阳出台首部“生态法规” 坚决守护青山绿水 努力实现绿色崛起 广西坚持生态立区绿色崛起 贵阳:致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 重庆巫溪生态三部曲 点燃绿色崛起梦想 广东韶关市长“亮家底” 谋划绿色崛起 海南政协委员建议发展绿色矿业 助推绿色崛起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