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南 >> 四川 >> 正文

废墟上升起信心和希望

Eedu.org.cn 作者:易歆    资讯来源:国际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11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易歆):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即将过去整整一年的时间。在那些被地震变成一片废墟的地方,新的房屋又拔地而起,工厂复工了、学校复课了、破碎了的家庭重新组建、失去了孩子的母亲又将孕育新的生命,受到创伤的心灵得到慰藉。一年前,当里氏8级地震发生时,中国人在面对灾难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果敢与团结奋进,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此后的重建中,世人再次看到了中国的进步与开放,他们以不屈的意志和精神,让信心和希望在震后的废墟上升起。

  在这一年里,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实力的长足进步。截至2009年4月底,灾区恢复重建已完成投资3600多亿元人民币,而整个重建规划的投资额超过1万亿元。规模如此庞大的重建,是我们面对唐山大地震、甚至是面对1998年洪灾时无法想象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积累,为我们应对这场灾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年里,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还有在面对这场灾难时中国表现出的开放与透明。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即时公布最新的死亡人数,中外媒体记者亲往现场进行报道,对震区情况进行现场播报。中国政府从一开始就采取开放的方针,欢迎、感谢和信任世界各国真诚慷慨的物质、技术援助,以及派出的抢救组和医疗队到现场参加救灾。

  此外,对救灾善款使用情况的监督与公开,救灾物资的发放,重建规划向社会民众征集意见,等等,也无不体现着开放和透明。

  在这一年里,我们看到了公民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地震发生后,中国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自觉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有了前所未有的表现。无论职业、贫富、民族、信仰,几乎所有人都为赈灾解囊相助。根据民政部的统计,2008年,中国各界对灾区的社会慈善捐款超过了760亿元人民币。地震发生后,来自中国各地的近15万志愿者也迅速奔赴灾区进行救援,一年以来,深入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队伍达300万人以上,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人数达1000万以上。

  在这一年里,我们还看到了对建筑安全的反思。从2009年起,中国决定用3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风灾、火灾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实际上,进步还远远不止这些: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实施的灾后心理援助,政府与民意之间快速、有效的良性互动,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对现有防灾救灾应急体系的系统总结与反思,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这一年中收获的进步。

  以历史进步补偿灾难是世人的期待,也是对灾难中的逝者最好的纪念与慰藉。如何让我们收获的进步更加持久,光靠社会记忆是不够的,制度化是更重要的选择。我们看到,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在这个5月已经开始实施,从中不难看出从汶川大地震中吸取的经验教训;每年的5月12日也被确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社会各界都将广泛参与,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今后会有更多体现进步与透明的制度化的措施出台。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