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南 >> 四川 >> 正文

温江向更高层次的生态文明迈进

Eedu.org.cn 作者:李娟    资讯来源:成都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3-7
  最是一年好春光,如画美景看温江。

  初春的温江田园,四处花团锦簇,玉兰、海棠、山茶竞相开放,清澈的河流,碧绿的柳丝,与农民新居相映成趣,游人在绿道上欢乐骑行,花农在苗圃里种树栽花……到处生机勃勃,好一幅美好的川西平原风景画。

  近年来,温江区生态文明建设结出硕果,绿色生态已成城市名片。究其根源,是因为温江区近年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战略,坚持抓生态环境就是抓生产力、抓生态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走“高端化、生态型、内涵式”的发展路子,以发展转型改善环境,以生态建设提升环境,以共创共享建设环境,努力打造人人羡慕的人居天堂和创业高地。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并将其作为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在新的起点,温江区又开始了对“美丽温江”、对更高层次生态文明的追求。

  绿色转型

  着力构建产业生态体系

  生态文明的提出,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国家理念的升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成为发展的新路径。

  着眼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建立有利于生态平衡、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产业结构和健康增长方式,近年来,温江区从破解制约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入手,积极启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变革了单纯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型经济方式,坚定不移走高端化、生态型、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产业壮大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作为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温江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亿元,增长13.1%,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40%;2013年,温江已明确重大项目共计88个,总投资649.8亿元,现代服务业仍是重头。

  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勾勒温江的经济蓝图。今年,温江区提出了培育“351”产业集群,培植经济新增长点,创新经济发展机制,培养经济建设人才队伍的四大目标任务。

  “351”产业集群中,“3”指生物制药、饮料食品、电子信息三大新型工业集群;“5”代表高端商务、文化创意、医疗健康、运动休闲、生态旅游五大现代服务业集群;“1”则是现代花木产业集群。

  三次产业的有机融合,构成了温江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则是其中的主支撑。2012年,温江新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233个,新光三越百货、星期八小镇等项目开工建设,省水电集团总部、国色天乡水上乐园、马术体育公园、泰迪熊博物馆等项目建成运营……到2016年,力争全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成为“产业成都”中最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如今的温江,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初步构建,正向全面小康迈进。

  保护环境

  着力构建环境生态体系

  走在温江的城乡,绿色生态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连岷江的雪水流到这里都变得温暖起来,因而孕育了这一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另一方面,温江区生态环境能有今天的美好,也应归功于温江人民的保护和建设。

  自然化、森林化、多样化,这“三化”是温江区构建城乡生态环境的追求。近年来,温江区大力实施绿色生态工程,构建绿色环保、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大力实施绿色工程,构建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全面开展大气环境整治,以金马河、杨柳河、江安河为重点进行全流域综合整治恢复河渠生态风貌。大力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乱写乱贴、乱摆乱放、乱搭乱建”“六乱”治理,极大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大力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工业企业环境治理设施,搭建重点工业企业排污自动监控网络,全面改革和推行生态的城市建设标准,千方百计提高城乡生态环境质量。

  与此同时,温江坚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贯穿于社会建设的始终,大力构建和谐温江,全面提升民众的幸福指数。培育繁荣发展的生态文化,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生态科普活动,营造人人建设生态、人人保护生态、人人享受生态的社会氛围。

  生态文明建设也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保障。近年来,温江努力构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坚持规划先行,全面制定完善创模、生态区建设以及环境优美乡镇规划,完成城市空间的立体规划,突出规划的刚性控制。兴建绿色生态区保护制度,分类划定绿色生态保护区,建立重点开发、优化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保护机制。建立现代化环境管理机制,建立生态资源数据库,实现了生态环境管理的信息化。

  天人合一

  生态文明建设亮点频出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以成鱼鳖之长。”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和谐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文化渊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已告诉我们对自然生态的关爱和态度。

  秉承这一理念,温江区涌现出许多生态文明的亮点。

  柏萃乡村俱乐部,是温江区通过土地流转,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气候条件,倾力打造集观光、劳动实践、趣味活动为一体的都市旅游生态观光农业,是以促进花木产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协调发展的都市现代农业的一个鲜活范本。在这里,你能感受到人与自然有机统一,和谐相处。

  和盛镇友庆兰亭,是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点。近年来,友庆社区依托优良的生态本底,坚持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快速发展的现代花卉产业,构建了社区优美的外围环境;以现代花卉提档升级为基础,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加快建设美丽生态、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在这里,生态文明建设所引发的生态产业化的新模式,使生态环境具有了产业效益。

  新农村“幸福田园”,一栋栋三层高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安置住房,围绕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苗木花圃,一派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景象。农民集中居住的环境非常好,真正实现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这样一种现代的、生态的居住方式。

  温江绿道,自全市率先建成以来,以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标准化的配套设施,被誉为“最美绿道”。不仅吸引了众多市民周末假期到温江骑车休闲,大量的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也已将温江作为休闲运动的天堂。温江绿道,坚持“以水为轴、以绿为体、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助推生态度假新区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保护区域生态、改善民生环境、成为田园城市的重要静脉。

  新的起点

  生态文明建设永无止境

  “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称号和“全球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杰出成就奖”……这些已经取得的荣誉,是对温江区绿色生态成果的嘉奖,但并不能使温江停止对更高层次生态文明的追求。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起一整套权威、高效、协调的长效机制,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面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温江区将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制度体系,切实推动和保障生态环境建设。

  日前,温江区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的《温江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纲)》已通过专家组评审,不日即将出炉。《规划(大纲)》的编制,将为温江区科学系统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成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战略任务提供指引。

  今年年初,温江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这也使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强大助力。无人机的引入,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使温江区对环境的管理机制更为现代化。下一步,温江区将依托地理信息平台,提升生态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使温江生态环境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更高。同时,强化环境安全预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完善生态环境的质量监测体系,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刚性执法,构建“政府监控、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约束监督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没有止境。作为四川省首批被国家环保部确定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区)”,温江区承诺:下一步,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首要选择,把生态体系构建作为重要抓手,把推进绿色消费作为重要任务,把国际交流合作作为重要渠道,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环境优美的田园城市,努力把温江打造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示范典型。 本报记者 李娟/文 向实/图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