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生态文化名城”谱写新篇章
新华网广州4月29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孙飞)在粤北地区,千年古城韶关通过着力打造生态、文化名城战略,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中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韶关地处广东北部,与湖南、江西两省交界,是广东规划发展的九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韶关历史悠久,有2100多年的城市历史,被誉为“岭南名郡”。在由新华社发起的“美丽中国·寻找最美城镇”活动中,韶关入选提名候选城镇。
“三江碧波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这是对韶城最形象、最直观的描述,也是整个韶关生态环境的写照。韶关是全国重点林区、全国首批6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之一,境内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0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地球同一纬度上最大的绿洲、华南生物基因库和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屏障。
“在城镇化进程中,韶关树立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新型城镇化的全过程,打造生态宜居韶关。”韶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柳琛子表示。
如大力实施碳汇造林、封山育林和城镇绿化工程,建设融山、水、林、园、城为一体的生态宜居城镇。目前,韶关森林覆盖率达74.4%,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9%,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4平方米。韶关5个县(市)被规划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一批村镇被命名为省级宜居示范村镇。
与此同时,韶关也十分注重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曲江山水闻来久,恐不知名访倍难。”早在中唐时期,大文豪韩愈就对韶关山水、人文发出过这样的赞誉。这是韶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厚重的生动证明。
目前,韶关境内特色鲜明的生态文化、禅宗文化、珠玑文化和民俗文化,共同构成了韶关璀璨多姿的地域文化特征。在城镇化进程中,韶关坚持把文化建设贯穿新型城镇化的全过程,按照承载城市历史、传承城市文明的要求,大力实施文化名城战略。
如重点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大力提升城乡文明程度,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称号。全面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大力加强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全市共有270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9处,省级36处;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项,省级13项;还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各项数据和级别位居全省前列。
此外,近年来,韶关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政治经济领域改革,不断优化政治经济发展环境。
如韶关开展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行“先照后证”,试行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设立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资金,打造城镇化建设投融资平台和主体;创新中小微民营企业帮扶方式,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推动首家民营企业在香港上市……
而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方面,韶关更是大力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目前韶关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10年居全省山区市首位,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省级产业转移园快速发展,韶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几年高于广东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呈现新的活力。
如今,韶关已成为广东新型城镇化的范本,也成为粤东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标杆。展望未来,伴随着生态、文化名城战略的逐步推进,千年古城韶关正迎来新的发展蓝图。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上海成立生态文化协会 今年力推十大生态文化公益 湖南省生态文化协会成立 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 韶关:打造广东绿色生态第一市 雅安,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 广东投19亿建设全国绿化生态第一省 产业城市生态文化“四位一体” 树立生态理念 弘扬生态文化 全球已出现八大生态危机 生态文化体系研究获阶段成果 中国生态文化体系研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森林为生态文化注入魅力 使生态文化融入主流文化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