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广东 >> 正文

广东:生态建设促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驱动助力迈向海洋强省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1

生态建设促海洋经济发展可持续 科技创新驱动助力迈向海洋强省

抓住机遇,创新破难,“十二五”广东省海洋事业全面发展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说明“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已被纳入国家大战略中,海洋上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建设海洋强国、发展“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部署的提出无疑给广东海洋事业新一轮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我国海洋事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十二五”期间,广东海洋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开创了新局面,创造了新辉煌。

  海洋渔业经济多年的领跑者

  2011年7月,国务院批复《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东海洋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在其带动下,“十二五”时期广东省海洋经济继续驰骋在高速发展的快车道:2014年,广东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35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0.52万亿元,增幅超过60%,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10.7%。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2010年的17.9%提升至19.9%,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2.5%,预计2015年将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5万亿元,实现了连续第20年领跑全国。

  广东海洋经济结构在“十二五”期间也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2.4:47.3:50.3调整为2014年的1.6:46.9:51.5,提前实现《海洋规划》提出的海洋经济总量和海洋三次产业比例调整目标。

  “十二五”期间,在《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部署构建“三区、三圈、三带”综合开发新格局的带动下,广东海洋经济区域发展更加协调,2013年,粤东四市海洋生产总值达897.8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5.4%;粤西三市海洋生产总值达1123.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1.4%。2011年以来东西两翼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79%和15.49%。

  “十二五”以来,广东渔业亦获得了长足发展,渔业经济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9.7%.2014年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2350亿元,比2010年增长45.4%;水产品总产量838.3万吨,比2010年增长13%;水产品进出口总额47.7亿元,比2010年增长59.5%;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300元,比2010年增长27.1%;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水产品总产量多年居全国前列,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提高

  海洋经济连续领跑全国,这是“十二五”广东的海洋工作在海洋经济方面交出的漂亮答卷,事实上,广东的海洋工作在其他方面也卓有成效——海洋信息化建设从弱到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提高……

  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带动下,“十二五”期间广东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提高,这首先表现在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初见成效。2012年,广东海洋研究机构拥有海洋专利总数1065件,在全国11个沿海省市中居第三位;海洋科研机构经费收入为177.5亿元,在全国沿海省市中位居第三位。2011-2013年共获得国家海洋成果创新奖二等奖8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9项,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其次,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增加。广州、湛江被确定为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广州南沙新区通过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评审。中山大学联合在粤涉海科研机构成立海洋高新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启动建设国内首个海洋天然产物化合物库公共服务平台。

  再次,海洋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丰硕成果。建成覆盖海洋生物技术、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药物、海洋环境等领域的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6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深海装备、船舶修造、海上风电设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走在全国前列。明阳风电集团单机发电功率达到6兆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3年国家海洋局支持广东省海洋经济区域创新示范6.35亿元,带动社会资金超20亿元投入海洋科技创新,海洋新型酶类等52项成果得到转化应用。

  另外,海洋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组织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汕头大学等单位赴美国招聘海洋人才。中山大学设立海洋学院、海洋经济研究中心。南海海洋研究所与深圳大学共建“海洋科技菁英班”等。

  海洋信息化拥抱互联网时代

  加强信息化资源整合、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借力互联网,打造“智慧”海洋、海洋环境预警预报系统、渔业船舶信息管理系统、渔港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十二五”期间特别是近两年省海洋与渔业局将这些作为广东省海洋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统筹协调、扎实推进海洋信息化建设,改变了原来信息化工作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由分散、封闭型向集约、开放型转变,海洋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比如在渔港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方面,广东省渔港高清视频监控系统于2014年2月开始建设。该系统主要是针对广东省14个沿海市50个二类以上渔港开展实时监控业务。自2014年7月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在平时的渔船进出、渔获交易、渔港设施维护等日常管理中作用明显;在防御“海鸥”“威马逊”台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在增强渔业应急指挥能力方面,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渔船信息化管理和渔业安全生产指挥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全面开展渔船基础信息普查。截至目前,全省登记在册的35832艘海洋捕捞渔船中,已完成信息录入的32249艘,完成率90%;已完成实船核查的27520艘,完成率77%.

  二是进一步提高渔船监控覆盖率。在渔业安全生产指挥系统提升改造的基础上,强力推动在渔船配备定制手机、AIS、北斗卫星等安全生产终端。截至目前,全省3.3万艘60匹马力以下的渔船中,已有1.1万艘配备了定制手机;10672艘60匹马力以上的渔船中,已有8151艘配备了AIS终端;3835艘200匹马力以上的渔船中,已有2418艘配备了北斗卫星终端。

  三是建设渔港视频监控系统。目前已在48个重点渔港安装了189个摄像头,实现对这些渔港的全天候全方位监控。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还积极建设全省海洋生态文明。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首先体现在机制的建设上:2012年启动实施《海洋规划》后,编制完成了《海洋生态保护实施方案》作为其配套方案,提出了“建立海洋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制度、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海洋环境保护联动机制、海洋环境保护经费多渠道投入机制”四项机制创新。

  2012年底,《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获国务院批复。在此基础上,结合《广东省海洋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组织实施,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新机制将逐步得以建立和完善。

  入海污染是导致海洋生态恶化的一大祸害,“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狠抓陆源污染入海防治。沿海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则认真做好广东省管辖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和趋势监测、入海污染源监测、海洋功能区监测等海洋环境常规监测,及时有效开展赤潮等海洋生态灾害、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

  据统计,省、市、县三级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共17个监测机构承担了全省海洋环境监测任务,在全省近岸共设置各类监测站位850个,监测项目覆盖水文、气象、水环境、沉积环境和海洋生态等共96项,累计出海220多航次,共获得各类监测数据27万余个。

  广东省还通过继续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和资源养护来进一步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完善海洋自然保护区网络,全省已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海洋公园3个。

  除中央海域金项目以外,几年来广东省投入省级海域金以及地方筹集资金3.54亿元用于海域、海岸带生态修复,湛江、汕尾、饶平等地港湾整治修复效果明显,收到政府和民众的好评。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