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湖南 >> 正文

让城市拥抱森林

Eedu.org.cn 作者:周月桂 周彰军 …    资讯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29
  本报记者 周月桂 通讯员 周彰军 王敏

  上世纪90年代,森林城市的理念开始传入我国。眼下的三湘大地,也正兴起森林城市建设的热潮,什么样的城市才够得上森林城市的标准和美誉?

  森林城市,并非只是简单地把树木栽到城市里。记者走访了“老牌”的国家森林城市长沙、正在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竹城”益阳,以及着力打造森林城市的郴州、怀化等地,调查各地的实践经验,听取专家和建设者们的建议和意见。这些经验和建议,对每一个渴望着绿色的现代城市而言,都是有益的。

  “有林网,还要有水网”

  林水相依的和谐画卷

  3月的益阳,早春的味道随柔风沁人心脾。沅江市区“五湖连通”,琼湖、柳叶湖、郭家湖…… “五湖”沿岸绵延的城市森林,垂柳吐绿,桃花初开,竹枝青翠……

  因绿而灵动的城市里,一幅幅林水相依的和谐画卷,勾勒出诗意竹城。益阳西接雪峰山脉,地处南洞庭腹地,既有高山丘陵,又多湖泊湿地。眼下,他们正以林水相依为特色,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益阳市提出的“创森”口号是:“雪峰山下森林城,洞庭湖畔植物园。”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与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森林因有水而郁郁葱葱,水因有森林而碧水长流,它们共同构成了森林环境。”市林业局总工程师杨立华说,森林是城市的“肺”,河流湖泊等湿地是城市的“肾”,林水结合才有利于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益阳在“创森”过程中注意实施“林网化—水网化”,利用森林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吸收重金属等污染物,利用水系改善森林生长环境,提高整体生态功能。杨立华称,水网化不仅仅是指河流水系沿线的防护林建设,还包括连接、疏通城市范围内的各种水体,以利于水体的流动和水质的改善,达到碧水环绕、鱼跃草茂。

  集山、水、洲、城于一体的长沙,早在2006年就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是全国第三个森林城市。长沙市正是通过林水相依、山水相映,描绘出一幅绚丽的城市生态系统画卷:

  长沙城顺湘江而建,湘江风光带建设是城市改造的亮点。过去的湘江东岸沿线,是低矮的棚户和商铺,西岸沿线也是杂草丛生。现在,湘江两岸绿色缠绕、绿树成阴,滨河地带的绿地与宽阔的水面自然融合,改变了繁华的城市中心区生态环境。浏阳河绕城而过,碧波千浪,九曲回环。沿河两岸,绵延百里,是一条蔚为壮观的苗木花卉走廊,簇拥着、烘托着绿色的长沙城。

  同样是在湘江岸边的株洲市,市里提出“显山、露水、透绿”,创建森林城市。近3年,他们已投入10亿元资金,全力打造林水相依、绿意盎然的新株洲。

  “绿了城区,还要绿郊区”

  城乡一体的绿色生态圈

  以长沙市五一广场为中心、25公里为半径,划出一个绿色的圆,这就是长沙市城市生态圈。这是一项浩大的绿色工程,包括市内五区,望城县全境,以及长沙县的九个乡镇,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

  环城林带总长达148.5公里,用葱葱绿色呵护长沙。出城通道沿京珠高速、长常高速、长永高速、机场高速和京广铁路、长石铁路两厢,展开总长达164.8公里、掩映成阴的绿色通道。此外还有湘江、浏阳河、捞刀河等6条总长216.8公里的沿河风光带,以及8个森林公园、22个生态主题公园……环绕着长沙城,形成一个庞大而宽厚的城市森林圈。

  长沙市林业局总工程师恭映壁称,长沙市的城市森林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统筹发展”。

  城区大力实施垂直绿化、层次绿化、立体绿化和彩色绿化建设,初步形成了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花草立体构筑的多彩绿化格局;城郊乡镇、村庄绿化和防护林等绿地建设,纳入了城乡一体化范畴,打造了乔木为主、宽厚茂盛、碳汇环保的环城绿化带和林带;远郊普遍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全民护林。

  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三者兼顾;城区绿化美化提升城市生态品位,城郊壮大城市森林规模,远郊打造山区绿色屏障。

  “森林城市是一个生态系统,一座城市要有自己的绿化格局,要从城区内部绿化美化向建立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转变。”恭映壁认为,农村的地头、村旁、路旁、河渠旁、庭院、坑塘等,要应栽尽栽,不留空白,建立起城市郊区森林;在城市内部,要绿化、美化相结合,高大乔木和灌木相结合;在城市街道,要与休闲广场的修建相结合,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做到立体化、敞开式绿化;机关庭院、学校、小区等,要合理利用空间,增加高大乔木和攀缘植物的绿化比重。

  “迴雁峰头声断处,青杉翠竹是衡州”,古代诗人曾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衡阳。2008年南方罕见的冰灾,导致衡阳山上的树木折损严重。此后两年,衡阳市每年调运1000多万株大苗、壮苗,从城区、近郊、远郊三个层次,再造郁郁葱葱景观,构建森林、城镇、村庄有机结合、布局合理的城乡一体化森林生态体系。

  “除了绿叶,还要有落叶”

  师法自然的城市森林

  湘南,3月春意已盎然,林邑之城郴州正在着力打造“森林郴州”。记者在城区看到,杜鹃、白玉兰正在吐蕊,常绿的樟树和桂花仍旧绿满枝头。慢生树种与速生树种相结合、常绿树与落叶树相陪衬的科学栽植,让街道焕发着勃勃生机。

  我国传统的园林和广场建设,强调仿古亭台、雕塑小品、大型喷泉等人工装饰和各类造景的花园、草坪,把乔木修剪成树桩、把灌木修剪成矮化绿化群,造价高昂,花费不菲,却失了城市的自然风貌。栽植在城市广场、街道两旁的树木,因周边地面硬化,土地已被密封,失去了参与循环的基本功能。

  “这些残缺的植物群,不能称其为森林。这些景观虽美,却忽略了生态效益的建设。”郴州市林业局总工程师文志明说。森林之所以具有其它生态系统无法替代的生态功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具有混交复层结构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体。

  最新的森林城市观念认为,城市林地应提倡种植本地乔木、灌木和草类,实施“近自然森林经营”,利用植物群落的自我维护机能,模拟自然群落结构,低成本建设和管护城市绿地;同时体现生态主导的理念,除城市重点地区保留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植物造景外,更多地建设近自然绿地景观,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湖南烈士公园内,古木参天,灌木遍野,偶有修剪得整齐的花木,更多的却是呈现原生态的爬藤野草,鸟鸣婉转、昆虫翩然,一切都在和谐共生。

  “很多城市偏爱种植常绿树种,其实,如果从生态功能考虑,人居住的房前屋后,落叶更有利于透光增温,而且常绿树种改良土壤的功能远不及落叶树种。”恭映壁说,在美国、英国等地,都强调城市的自然性,即使在城市森林里,落叶与枯死的树木任其存在并还回土壤,草坪多为自然杂生的草类,有的甚至不修剪、任其自由生长,自然与人类保持最大的和谐。

  除了绿树,每一座森林城市都有自己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正因为这样,从整体来看,森林城市才显得多姿多彩,各有风情。在各种各样的绿色里浸染,城市森林化的理念已在三湘大地一步步深入人心:每年,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市民,加入到义务植树的行列;众多古树名木,已被市民挂牌认养;“绿色村庄”、“绿色社区”等品牌在城市创建;绿色消费悄然兴起,环保志愿者越来越多……

  其实,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森林,那是对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渴望。让城市拥抱森林,也就是让我们一起迎接和拥抱绿色的森林和绿色的生活方式。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