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正文

抢救濒危虎种 成都专家要给华南虎绘制基因族谱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成都商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9
    近亲华南虎之间、杂交虎与纯种华南虎之间将不能配种

    前日,上海动物园里,被吹注了麻醉剂的华南虎渐渐睡去。成都专家张文平等人赶紧进入笼舍,检查老虎体内的电子编号无误后,采血、提取毛发、刮表皮组织、粪便留样。“这几天提取了南昌、上海华南虎的基因,明天又要去苏州。现在已收集到60只左右,争取尽快把全国的华南虎都采了。”

    2010年是中国的虎年,也是联合国指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我国已知仅存的92只华南虎,却个个都有亲缘关系,有的还是杂交虎。被《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公约》列为全球第一号濒危物种的华南虎,面临严重的基因衰退危机。为拯救华南虎,中国动物园保护协会委托成都熊猫基地验证各地华南虎的遗传信息,并绘制最完善的全国华南虎基因族谱。近亲华南虎之间、杂交虎与纯种华南虎之间将不能配种。

    近亲繁殖惊人

    现存92只华南虎“始祖”都是这6位

    人类近亲结婚,会引发遗传病发病率高、先天性畸形、死亡率高等严重危害。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我国仅存的92只华南虎身上,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对此,成都熊猫基地研究中心主任沈富军副研究员深表忧虑,他担心近亲结婚最终会导致华南虎灭绝。

    我国华南虎的圈养始于1955年。当年从四川野外捕捉了一只雌性华南虎,取名“猛子”。它于15年后在合肥一家动物园离世。令人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一只圈养华南虎是“猛子”的后代。四川的华南虎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绝迹,就连动物园都没有一只。直到去年5月,成都动物园才从上海动物园引进一对华南虎。它们生于2008年3月,雄性的叫“亮亮”,雌性的叫“锋锋”。好在据血缘分析,它们不是近亲。

    1949年以来,我国从野外捕获过18只野生华南虎。近20年来,没人抓到过一只野生华南虎,也没拍到过清晰的虎影。被捕获的18只华南虎,其中只有6只(2雄4雌)留下后裔。这2雄4雌,是我国此后所有圈养华南虎的“始祖”。残酷的现实是,华南虎近亲繁殖已经到了第六代、第七代,有的是亲兄妹之间的“同代”交配,有的是父女、祖孙之间“串代”交配。

    壮大种群迫在眉睫

    赶走杂交虎一出生就验证纯种与否

    “当务之急是壮大纯种华南虎的种群规模!”沈富军说。为了让华南虎尽可能远亲繁殖,扩大种群活力,中国动物园协会正在为华南虎编制一份最完善、准确的族谱。成都熊猫基地承担了此项重任。日前,成都熊猫基地专家正前往各大动物园,为华南虎提取基因样本。

    “1995年才开始做的配种记录,不能准确认定华南虎的基因信息。我们要通过微卫星和线粒体等技术手段,识别验证所有华南虎的血缘关系,是否是纯种的后代,作为决策依据。”现存华南虎都有血缘关系,沈富军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到“绝境”了,只要排除近亲交配,华南虎还是有希望。

    成都专家们已经发现有其他虎种的外源基因渗入圈养华南虎种群。杂交虎将从华南虎繁殖配对的计划中除名。今后新生华南虎,一生下来就要验证是否是纯种的后代。

    近年我国在大熊猫人工繁育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而华南虎就远没有那么幸运。与一年只发情一次的大熊猫不同,华南虎一年四季都可以发情,但其发情规律难以捉摸。因为圈养种群高度近亲繁殖,雄性华南虎精子少,活力低,目前采到的雄性华南虎的精液,只能在液氮中冷藏保存。

    万一华南虎真如专家悲观估计,在多年后灭绝,是否需要克隆华南虎呢?对于克隆华南虎,争议比较大,但是沈富军认为现在要做好准备,如果不保存好它们的基因,将后悔莫及。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