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正文

青海湖畔新现212只普氏原羚种群数较去年增加

Eedu.org.cn 作者:王雅琳 郑思哲    资讯来源:西海都市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8-24

  每年7月初到8月底,青海湖畔的普氏原羚妈妈们经过185天的艰难孕育期后,纷纷产下幼羚。这些憨态可掬的小家伙,开始跟着妈妈蹒跚学步,打量世界,慢慢熟悉碧波荡漾的青海湖和绿草如茵的大草原。记者昨日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自然与环境保护处获悉,科研人员在近期的巡查中共发现212只刚刚出生的小家伙,这比往年的记录有所增加。

  近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行车1200公里,徒步60公里,共同完成了2012年8月份青海湖地区普氏原羚种群数量调查工作。共调查了元者、湖东至克图、沙岛、塔勒宣果、甘子河铁路北面、哈尔盖铁路北面、甘子河铁路南面、哈尔盖铁路南面、青海湖农场一分场、鸟岛核心区等10个区域,10个区域内共发现普氏原羚雄性162只、亚成体雄性14只、雌性464只、幼羚212只,未辨清26只,共计878只,这个数字比去年有所增加。

  据自然与环境保护处科研保护科专家吴永林介绍,普氏原羚发情期一般在上年11月底至来年1月,然后经过长达185天的怀孕期,产下幼羚,所以,每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是观测普氏原羚幼羚的最佳时期。多年来,科研人员一直在研究如何增加野外种群数量这一课题,对野外种群的保护工作目前也已初见成效。专家同时提出,通过逐步拆除普氏原羚栖息地的围栏,增大普氏原羚的栖息地面积,方便不同种群的交流,保留物种种群,方便基因交流。另外,通过逐步解决人工繁育及野化这一课题,我省目前已经成功人工繁育15只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受多种因素影响,曾经遍布于青海、新疆、甘肃等地的普氏原羚分布地逐步缩小,几近灭绝。现在,人们只有在青海湖畔才能观测到普氏原羚。通过多年的保护工作,普氏原羚种群数量逐年得到恢复。专家介绍,在此次调查时发现今年鸟岛区域有41只,去年15只;塔勒宣果今年106只,去年统计值38只;甘子河铁路北面今年171只,去年118只;哈尔盖铁路北面今年167只,去年113只;哈尔盖铁路南面今年149只。 (作者:王雅琳 郑思哲)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