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在线投稿 我要留言 RSS订阅: 本站通告:

  没有公告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文化 >> 人文生态
  • 2010/5/20古诗词中的生态意境
  •     中国古代诗词洋洋洒洒,篇什众多。这些集中反映了华夏古典文学伟大成就的瑰宝闪烁着先哲们洞悉世界的智慧光芒,展示了古人多姿多彩的艺术情怀。尤其是诗篇内容中所表现出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对自然环境关爱之[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王争亚点击:1937
  • 2010/5/5生态整体主义与可持续发展思想
  • 生态整体主义是西方生态伦理学的新潮,它不仅把伦理道德的范围从人与人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而且彻底否定了传统发展观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看法,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从而引发了对传统发展观的彻底变革。从积极意[阅读全文]
  • 来源:论文下载中心作者:杨芷郁点击:864
  • 2010/4/8生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多维透视
  • 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末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现象之一,有人预言:它将成为21世纪最有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思潮。生态社会主义在对现代工业社会主流价值观进行批判性审视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价值观体系。它始终把社会主义作为支撑其价值观体系大厦[阅读全文]
  •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作者:王振亚点击:625
  • 2010/4/8生态社会主义价值观探析
  • 摘 要:生态社会主义价值观坚持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以平等作为核心价值理念,以对当代资本主义弊端及其价值观的批判为基础,以“非暴力”作为实现价值观的方式,以建设基层民主、节制增长与平等分配的政治、经济模式作为实现该价值观的制度依托。   关[阅读全文]
  • 来源:《前沿》作者:杜富广点击:361
  • 2010/3/9自然的惩罚 众多野生动物走向灭绝轨迹
  • 近日,海南省文物局正式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二十二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就有距今40万年前的昌江黎族自治县信冲洞化石点,这让人联想到海南南部另一处古生物化石遗址———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石器时代的落笔洞遗址。历史上的海南,整[阅读全文]
  • 来源:海南日报作者:佚名点击:538
  • 2009/12/7生态伦理的内涵及时代价值
  • 基于目前所遇到的环保困境和资源消耗,包括许多专家学者在内的有识之士,都认为应该把市场机制引入环保领域。这一观点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市场机制并不能完全解决环保问题。要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还需要建立生态伦理意识,提倡生态文明。早在19[阅读全文]
  •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蒋寒迪点击:480
  • 2009/11/24技术与生态的价值疏异及主体回归
  • 对技术与生态关系的认识,历来存在“技术决定论”和“技术扼制论”的争论。每当出现问题,前者就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视角批判技术的社会环境及社会条件;后者则从生态学和人类学的层面批判技术的生态后果与环境影响。如何使二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由价值疏异到[阅读全文]
  •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杨国蓉 杨华点击:326
  • 2009/10/21城市文化的生命与细节
  • ●广泛吸纳世界各国优秀成果的广阔胸襟表现为:继承传统而不保守;与时俱进而不猎奇;视野开阔而不媚外。这正是具有全球化时代特征的城市文化所必需的   ●城市作为文化的集聚点,以积留、汇聚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为天职。上海城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海[阅读全文]
  • 来源:人民网作者:贺善侃点击:485
  • 2009/7/10济水崇拜与济水文化
  • 济水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流经河南、山东两省入海。据《尚书·禹贡》记载:“导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随着历史的推移和地貌的变迁,济水在东汉王莽时出现旱塞,唐高[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水利水电市场作者:凌先有点击:511
  • 2009/7/10从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中寻求借鉴
  • 环境问题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文化伦理的问题。一般认为,“西方有机械主义自然观,中华则有中和有机自然观;西方有人文主义伦理观,中华则有和谐生态伦理观;西方有二元对立进化论,中华则有天道人道融通论。”有鉴于此,我们必须从中西文明比较的角度出发,深刻[阅读全文]
  • 来源:科学时报作者:翁伯琦点击:656
  • 2009/5/25中国运河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跨越今京、津、冀、鲁、苏、浙、豫、皖等六省二市,沟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由于地理位置和开发早晚不同,大运河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从时间上看,大运河历史悠久,自战国时期“邗沟[阅读全文]
  •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李德楠点击:503
  • 2009/4/23生态主义背景下政策分析方法的变革与局限
  • 内容提要 生态主义是上个世纪在西方社会兴起并波及到全球的一种强有力的政治与文化力量。生态主义对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以及法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促使决策和政策分析的理论吸纳了环境因素,在狭隘的经济理性与环境保护之间建立了一个更为协调和综[阅读全文]
  •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作者:曹海军 张毅点击:465
  • 2009/4/7生态文学的文化建构意义
  • 今天,所有的人都无法逃开整个人类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困境这一事实。在工业文明产生后,人类对自然资源疯狂地占有、使用与一味地征服,酿造了吞食自己的恶果:各种各样的生态危机。人类不反思,不做出新的改变,那么,等待我们的只能是和自然共同走向毁灭的[阅读全文]
  •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张晓琴点击:627
  • 2009/1/10怎样认识生态伦理及其教育?
  • 生态伦理学是联系现代生态学与伦理学的新兴综合性科学。生态伦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和调适人与自然的伦理及道德理念,规划和约束人对自然的伦理态度和道德行为,引导和塑造人与人之间伦理及道德关系的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示出理性和前瞻性,以及具有重要现[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叶红点击:842
  • 2008/12/20建设节水型社会与水伦理
  • 节水型社会需要水伦理  建设节水型社会,首先会碰到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即人与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也就是说,要回答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水,以什么样的行为来使用水。这样,就涉及到了水伦理,这一建设节水型社会及节水文化难以绕过去的问题。 [阅读全文]
  • 来源:黄河网作者:张光义点击:517
  • 2008/10/6我国古代先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 中国古代的先民,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独特的见解。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说,人、地、天在相互制约中发展,这是一种自然性的客观规律,作为人不能违背它,而只能与“天”和谐相处,这就是“天人合一”。[阅读全文]
  •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乜小红点击:651
  • 2008/10/3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
  • 当今世界最为突出和尖锐的问题是人类共同面对和要解决的生存环境问题。  人们已经知道,正是人类所谓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达才加剧了对自己赖以生存环境的破坏。在日趋严峻的生态局势以及必然追求生态和谐的意识下也应运而生并完整地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阅读全文]
  • 来源:半颠枯藤的博客作者:半颠枯藤点击:787
  • 2008/8/7生态即生命
  • 高原明珠抚仙湖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澂江、江川和华宁三县之间,距昆明50多公里,是我国第二深内陆淡水湖泊,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岸线总长100.8公里,南北长31.4公里,东西最大宽11.8公里,流域面积675平方公里,最深处15[阅读全文]
  •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崔明点击:790
  • 2008/8/4生态文化视野中的奥运
  •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古老而年轻的奥林匹克运动历经沧桑,长盛不衰,成为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而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由于生态文化内涵的注入,使奥林匹克运动更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一、生态文化与奥运生态文化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威尔逊把当[阅读全文]
  • 来源:光明网作者:李春秋点击:626
  • 2008/5/20原生态的文化诠释
  • 近年来,“原生态”一词传播面极广,被应用在艺术、文学、餐饮、服饰等各个方面。但笔者同时也发现,有必要对原生态的含义做一个文化学意义上的诠释。一   “原生态”到底是什么?从文化解释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将其界定为“事物原始生存的状态”,是指在没[阅读全文]
  •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赵世林 曾茜点击:1151
135 篇文章  首页 |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文章/页  转到第

文章排行榜 周排行 月排行 总排行
  • 没有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