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在线投稿 我要留言 RSS订阅: 本站通告:

  没有公告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文化 >> 人文生态
  • 2007/8/14我国公众生态环境感受测量调查问卷信息
  • 一、2006年公众生态环境感受测量调查问卷 数据分析报告信息发布    王旭辉:非常感谢大家抽出宝贵时间参加我们《生态环境感受》调查。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些资料,我们浏览一下调查问卷结果。  [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科学院作者:王旭辉1 宋晓砚1 韩孟2(1.地球日调查问卷项目组 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点击:3269
  • 2007/8/14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战略思考
  • 摘要:现代环境问题绝大多数是人为问题,人为问题需要人来解决,生态现代化理论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分析了地球环境的三种影响因素,估计了21世纪的世界环境压力,介绍了生态现代化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中国现代化的环境压力和国际差距,阐述了中[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科学院作者:何传启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点击:1608
  • 2007/7/5气候变化,美德中的角力
  • 一年一度的八国首脑高峰会议(G8 Summit),除了一些共同议题外,一般来说,东道国决定它的主调。今年轮到德国。德国总理默克尔选择气候变化为主题。  气候变化,其实是全球暖化,是当前最热门的世界性问题。冰川溶解、全球暖化、水面上升,…… [阅读全文]
  • 来源:光明观察作者:刘伯松点击:548
  • 2007/7/5应把“生态文明”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最近,江苏无锡市自来水污染,腥臭难闻,不仅无法做饭、饮用,洗衣、洗澡也不行,给城区百万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困难,引起中央的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这是一起生态灾难。  从无锡的生态灾难,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去年东北松花江水严重污染造成哈尔滨市居民水荒[阅读全文]
  •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沈宝祥点击:896
  • 2007/6/19透过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看生态政治理念
  • 环境的破坏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古老话题。但是,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生态环境问题超越国家边界的限制而不断扩散引起人们的关注,只是最近30多年的事情。罗马俱乐部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表《增长的极限》和《人类处在转折点》两份著名报告,尤其是1972年[阅读全文]
  •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秦治来点击:883
  • 2007/5/21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创建生态文明
  •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而且包括生态环境建设,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阅读全文]
  •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韦建桦点击:1501
  • 2007/5/21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     什么是社会主义?对这个词解释了200年,而且还将继续下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主义是社会历史进程的必然阶段,是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替代,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其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阅读全文]
  •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潘岳点击:1258
  • 2007/5/9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政治保障、精神支撑和生态前提,共同构成了和谐社会的实现路径。当前,基于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构建和谐社会尤其应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进行。  一、加[阅读全文]
  • 来源:河北日报作者:张玉梅点击:1502
  • 2007/4/15文学呼唤绿色哲学与地球意识
  •     “生态文学”一词并不新鲜,生态文学的研究在西方已经成为一门显学,这是西方人文主义者通过对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反思、质疑及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环境污染和人类生存状况的忧思而展开的课题。从某种程度上说,生态文[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艺术报403期作者:谭旭东点击:1174
  • 2007/4/2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十六大通过的新党[阅读全文]
  •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向赤忠点击:25338
  • 2007/3/20生态文化与生态文化建设
  •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在致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的一封信中提到:生态环境保护不仅需要法律政策保障和规范,而且还需要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树立起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公众和社会意识,成为人人自觉的行为,建立起生态环境文化。为此,本报特约[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周鸿点击:10209
  • 2007/3/12陈寿朋:必须高度重视生态道德教育
  • 春风和煦,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约在北京召开。今年的“两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更加重视节能环保工作,“减排”、“节能降耗”一时间成了流行的热门词汇。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教育、公众参与、生态道德建设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记者徐琦点击:1682
  • 2007/3/8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政治文明
  • 摘要:    本文从 “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的生态文明的视野把握政治文明建设问题。生态文明的视野是在“意义危机”与“生态危机”的现代性危机的约束条件下,在生态经济的先进基础上[阅读全文]
  • 来源:光明网作者:张连国点击:5024
  • 2007/3/8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生态文明内涵及历史定位
  • 摘要:    生态文明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也是其历史定位。这是因为,现代性危机说明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都是必然被超越的,人类将进入生态文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生态文明的内涵;把社会主义社会定位[阅读全文]
  • 来源:光明网作者:张连国点击:7637
  • 2006/12/20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
  • 中国古人的休闲方式   休闲、审美与生活品质、生存境界内在相关。所谓休闲,就是人的自在生命及其自由体验状态,自在、自由、自得是其最基本的特征,这也正是审美活动最本质的规定性。审美是休闲的最高层次和最主要方式,要深入把握休闲的本质特点,揭示休[阅读全文]
  • 来源:中华读书报作者:潘立勇点击:853
  • 2006/12/14记中国生态道德教育理论奠基人陈寿朋教授
  • 陈寿朋简历  1931年出生于江苏泰州。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参加渡江战役。  1952年上海俄语学院毕业。曾任《人民中国》杂志俄文版编辑。  1961年支边赴内蒙古,先后在内蒙古大学、包头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内蒙古教育学院等高校[阅读全文]
  • 来源:《人物》杂志作者:王寅生点击:2522
  • 2006/12/1生态文明时代的文化精神
  • 导读:当今时代,在反思和批判生态危机时,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不能止于对某个问题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结论式探究,而是要思考在总体上倡扬什么样的文化精神。作者认为,生态时代的文化精神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即在哲学层面上检省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倡导[阅读全文]
  •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于文秀点击:1371
  • 2006/11/16生态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和解之路
  • 自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以后,生态主义(Ecologism)在世界范围内渐呈崛起之势。作为一种以生态体系为中心的思潮,它在诞生之初就对现代人文主义(Humanism)持反思和批判态度,这使得它与后者的紧张关系也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生[阅读全文]
  •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作者:王晓华点击:4189
  • 2006/10/24[原创]文化、生态文化与中国和谐森林文化体系建设
  •  张国庆(安徽省潜山县林业局,安徽  246300;) [摘要]  本文论述了文化、生态文化和森林文化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森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建设和谐的中国森林文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关键词[阅读全文]
  •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张国庆点击:5325
  • 2006/8/28重塑我们的“生态伦理”
  • “有水皆污”、“逢雨必酸”、“企业偷排废水、弄虚作假现象十分严重”……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集中出现。近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作跟踪检查环境保护法律实[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彭兴庭点击:1390
135 篇文章  首页 |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文章/页  转到第

文章排行榜 周排行 月排行 总排行
  • 没有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