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在线投稿 我要留言 RSS订阅: 本站通告:

  没有公告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生态学 >> 生态文化 >> 人文生态
  • 2005/12/30熵.生态.道德
  • 熵.生态.道德------谈熵原理对生态道德养成的作用摘要:本文运用物理学中熵增大定律来分析地球上的经济现象,认为只有利用生态技术,发展生态经济,才是人类唯一的出路。要实现负熵社会,发展生态经济,就必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道德的法律条例,[阅读全文]
  •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李小林点击:2519
  • 2005/11/25朱熹生态伦理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
  • 南宋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朱熹从本体论、心性论角度提出了“天人一理”、“天地万物一体”之说,从而确定了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基本内涵和原则,形成了他的生态伦理思想。这一思想可视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最早萌芽。这是最近在武夷山召开的“朱子学与21世纪”[阅读全文]
  • 来源:光明日报  2000年11月24日作者:张品端点击:3475
  • 2005/5/20爱情生态系统
  •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生态则是关乎人类生存的大事。那么,当爱情和生态邂逅之后会发生什么?爱情生态系统便是他们的产物了。本篇是爱情文化与生态文化相互渗透的一个例子;是应用生态学观点研究爱情的一次尝试:是理智地攻占迷雾重重的爱情堡垒一件武器。[阅读全文]
  •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沙漠行人点击:2887
  • 2005/4/21对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若干思考
  •    十六大报告把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这既是对我们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总结,也是对人类在20世纪末所取得的最重要的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从我国当前面临的人口剧增、资源[阅读全文]
  • 来源:光明网作者:姬振海点击:2526
  • 2005/4/1要不要敬畏自然--生态主义者的悲剧性解析
  •    几乎从科幻文艺肇始之际,“科学狂人”的形象就出现在科幻作品里,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凡尔纳塑造的“征服者罗比尔”,威尔斯塑造的“隐身人一世”,别利亚耶夫塑造的“大独裁者施蒂纳”等等,都是“科学狂人”的代表。不过,现实生活中并没[阅读全文]
  • 来源:人民网作者:郑军点击:1497
  • 2005/3/15论生态正义
  • 生态正义亦称环境正义,是当今生态哲学所聚焦的前沿问题。生态正义问题的凸现不仅在学理的层面进一步拓展了生态哲学的视阈,而且在现实层面折射出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变化的新格局,也标志着对生态危机成因及其解决之道的认识或反思的深化。   生态正义的凸现[阅读全文]
  •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李培超点击:1912
  • 2005/2/22生态环境文化理念与人类永续发展
  • ——李亦园教授在第二届人类学高级论坛(银川)的讲演(节选)   今日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文化理念,“制天”而不“从天”、重竞争征服而漠视和谐、无限制利用物质而欠缺循环与回馈观念,已造成全球环境、气候、生态的极大危机。在此一时刻,反省中华文化的[阅读全文]
  •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李亦园点击:3124
  • 2005/1/20生态文明蕴涵的价值融合
  • 基于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状况,对生态文明应该有两种解释:一是从词源学意义上看,它与野蛮相对,指的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不野蛮开发,不粗暴对待大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阅读全文]
  •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徐春点击:1498
  • 2005/1/20生态文明与中国的发展
  • 文化(Culture):德国传统——思辨的历史哲学传统,强调人类创造的过程。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物质生产的能力和精神生产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文明(Civilisation):英、美传统——实证的社会学传[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生态科普教育网作者:佚名点击:2563
  • 2005/1/20论生态文明
  • 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执 笔:李景源 杨通进 余 涌   内容提要:生态文明包含三个重要特征: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坚持持续发展原则;建设生态[阅读全文]
  • 来源:《光明日报》2004年04月30日作者:李景源 杨通进 余 涌点击:2435
  • 2005/1/20关于生态文明的几点思考
  •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经济繁荣的矛盾日益突出。正是这种清醒,推动着人类文明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人们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推上当[阅读全文]
  • 来源:国家林业局网站作者:刘延春点击:2194
  • 2005/1/20建设环境文化  倡导生态文明
  •      一、什么是环境文化     凡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型态,即环境文化。     三百多年前,人类从传统农业文明转向了传统工业文[阅读全文]
  • 来源:求是作者:潘岳点击:2404
  • 2004/12/28用环境伦理学树立人类道德观
  • 记者:余谋昌先生、王耀先先生,您们好!近日由您们二位主编的《环境伦理学》一书,在社会上受到了一片赞扬。我看了这本书后,也有不少心得,这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有独到的观点,有新意,也很有水平。您们怎么想到要搞环境伦理学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了争议[阅读全文]
  • 来源:中国环境作者:本报记者 熊志红点击:3472
  • 2004/12/24论草原文化的建构特征
  • 草原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形态之一。从草原文化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看,它几乎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重要发展阶段;从传播范围、分布区域看,它遍布于世界很多地区。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说明的是,我们研究的草原文化,是一种特指的草原文化,是作为中华[阅读全文]
  • 来源:光明网作者: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点击:1296
  • 2004/11/25藏族传统文化生态概说(六)
  • 六、清贫中的富饶——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如果就藏族经济生活的节俭与贫乏得出藏族人过的是“苦行僧”式的生活,那也不合实际。对经济生活的有意节制,却激发了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藏族的理想人生,是求和谐、平静、[阅读全文]
  • 来源:《西部开发与多民族文化》作者:南文渊点击:1035
  • 2004/11/25藏族传统文化生态概说(五)
  • 五、与自然环境相适宜的农耕文化     藏族人对青藏高原的开发,应该从从事农耕生产开始算起。因为游牧人虽然驯化了牛、马、羊,但自己则完全受制于自然。他们只按环境、气候变化而行事。农耕者在适应环境的前提下,力图对[阅读全文]
  • 来源:《西部开发与多民族文化》作者:南文渊点击:1223
  • 2004/11/25藏族传统文化生态概说(四)
  • 四、藏族传统游牧方式     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发展自己。为此,藏族传统的牧业活动与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方式都非常注意保护环境,限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使经济活动保持同自然环境的协调。  &[阅读全文]
  • 来源:《西部开发与多民族文化》作者:南文渊点击:1247
  • 2004/11/25藏族传统文化生态概说(三)
  • 三、俭朴自然的生活方式 (一)对世俗物质财富的追求是多数人的生活目标。但是,在藏区,人们更注重对精神生活的向往。千百年来,寺院成为藏族人的寄托地,进寺院当僧人,成为人们(至少是大多数男人)的生活理想。18世纪中叶,藏区僧侣达48万人,占当时[阅读全文]
  • 来源:《西部开发与多民族文化》作者:南文渊点击:953
  • 2004/11/25藏族传统文化生态概说(二)
  • 二、对自然界的禁忌与保护 视为神圣的地方,也就有了禁忌。凡神圣的地方就是禁忌之地。藏区自古到今,对自然的禁忌已涉及各个方面,成为一种系统的禁忌网。对神山的禁忌:禁忌在神山上挖掘;禁忌采集砍伐神山上的草木花树;禁忌在神山上打猎;禁忌在神山上喧[阅读全文]
  • 来源:《西部开发与多民族文化》作者:南文渊点击:1440
  • 2004/11/25藏族传统文化生态概说(一)
  •     青藏高原由于其地势高耸、气候寒冷而被称之为“地球第三极”。这里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被破坏后很难恢复。藏族是青藏高原最古老的民族,千百年来,藏民族在高原生存发展中,珍惜爱护高原生态环境,创造了与高原自[阅读全文]
  • 来源:《西部开发与多民族文化》作者:南文渊点击:1351
135 篇文章  首页 |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文章/页  转到第

文章排行榜 周排行 月排行 总排行
  • 没有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