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风能转动中国新能源梦想

    [内容预览]

    | 2010/10/3 11:43:00
    新华网北京10月2日电(记者吴齐)当王文启开始在达坂城探索风力发电时,他常被身边的人讥讽为幻想家。那时的达坂城只是中国西北边陲新疆的一个极其普通的小镇,远非今日的中国风电之都。  那是上世纪80年代的故事。30多年过去了。如今,这个位于乌鲁木齐和吐鲁番之间的小镇已变成了一片“白色的森林”——矗立在达坂城风区绵延80公里的300多台巨大风力发电机,源源不断地向乌鲁木齐输送着绿色电能。  80高龄的王

    [阅读全文]

  • 中国三江源湖泊面积5年间增加245平方公里

    [内容预览]

    | 2010/10/3 11:32:46
    新华网西宁10月3日电(记者何伟)记者从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了解到,近年来,三江源区水分条件逐步好转,生态系统逐渐改善。据最新的一项监测结果显示,2004至2009年三江源地区主要湖泊面积净增加了245平方公里。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分布着大面积的湖泊以及高原沼泽和沼泽草甸,被誉为“中华水塔”。上世纪后期的近30年,由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这一地区生

    [阅读全文]

  • 各地学生以各种形式喜迎国庆

    [内容预览]

    | 2010/10/2 8:41:36
         9月30日,山东省郯城县新爱婴幼儿园的孩子们唱着国歌挥舞国旗,祝福祖国。      当日,山东省郯城县新爱婴幼儿园开展“唱国歌识国旗迎国庆”、“嫦娥奔月扬我国威”系列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喜迎新中国61华诞。新华社发(张春雷  摄)     

    [阅读全文]

  • 中华智慧告诉世界——中国国家馆日里的世博园

    [内容预览]

    | 2010/10/2 8:24:57
        新华社上海10月1日电(记者 吴宇 邹声文)10月1日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黄浦江畔极具象征意义的“东方之冠”因这个特殊的节日而焕发出由内而外的“中国红”。    上午10时40分,数百名中外来宾汇聚在世博中心,一起庆祝这一将载入史册的特殊时刻。作为中华民族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实现的又一百年梦想,

    [阅读全文]

  • 迎接下一个二十年:生态城市突围

    [内容预览]

    | 2010/10/1 9:52:30
    城市聚集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也消耗了世界约70%的能源,产生了约75%的垃圾、排放了约80%的二氧化碳。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城市问题,中国需要在未来20年里,在城镇化道路中实现突围。   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生态城市”。随着中国新一轮改革推进,生态城市正成为中国官方和民间期待可持续发展的共识。   破除困境   从1997

    [阅读全文]

  • 京杭大运河上的柴油—LNG混合动力第一船

    [内容预览]

    | 2010/10/1 8:49:46
    相当于沪宁铁路单线货运量的3倍,年货量超过2亿吨的京杭运河苏北段,不仅航行船舶的密度超过了德国的莱茵河,同时也是京杭运河运量最大、密度最高的河段之一,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枢纽中心。随着航运量的不断增长,通航船舶的数量不断增多,船舶尾气污染严重和包括燃油泄漏污染水域的问题,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为了切实解决水环境污染这一老大难问题,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船用柴油LNG混合动力改造

    [阅读全文]

  • 科技为荒野编织“绿衣裳”

    [内容预览]

    | 2010/10/1 8:43:19
    本报讯(记者高博)九月,天山北麓的荒漠里,几乎看不到光秃秃的沙丘。梭梭林和各种沙生植被不绝于目,它们牢固的根系锁住了流动的沙砾。近四年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里进行的一项“十一五”科技项目,让这片地区逐渐恢复到干旱荒原的本貌。  本报记者在近日走访的十几个“十一五”科技项目支持的生态恢复地区,都看到了类似的积极变化——东北松嫩平原的盐碱田、贵州毕节的石漠、新疆伊犁水土流失的农区、上海崇明岛受威胁的湿地

    [阅读全文]

  • 中国高校能源系统设计与管理中心成立

    [内容预览]

    | 2010/9/30 7:39:40
    本报讯(马爱平)9月19日北京大学与施耐德电气共同发起并建立中国高校能源系统设计与管理研究中心。   “这次研究中心的建立主要任务是:研究‘高能效校园和高能效楼宇’;启动‘绿色校园’项目,进一步开发北京大学的高能效楼宇改造和新建楼宇业务机会,在中国大学推广‘绿色校园’模式;创建一门聚焦于能源管理的新课程,参与高等教育中的能效教育和人才培养。”施耐德电气全球总裁赵国华介绍说:“这会带来三大好处:中国

    [阅读全文]

  • 10月1日:世博喜迎中国馆日

    [内容预览]

    | 2010/9/30 7:33:37
    9月28日,观众在中国国家馆内通向“寻觅之旅”展区拍照留影。新华社记者 郭磊摄     本报上海9月29日电(记者王春)10月1日,上海世博会将迎来万众期待的中国国家馆馆日。当天,各种大型文艺表演、盛装巡游等庆祝活动将在世博园区内上演。中国馆将会被妆点得更为庄严、华美,观众将得到和以往不同的精彩体验。  中国国家馆馆日是世博会重大专场活动之一,是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弘扬

    [阅读全文]

  • 长江湿地保护网络成立

    [内容预览]

    | 2010/9/29 9:34:00
    湖北,武汉--9月25日,在第四届长江湿地网络年会上,覆盖整个长江流域的长江湿地保护网络正式成立。在未来的5-10年内,100多个网络成员将共同推动长江流域2万平方公里湿地的有效保护,从而为应对气候变化、物种保护等方面做出更多贡献。   长江湿地保护网络是在国家林业局、长江流域各省市自治区林业厅(局)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推动下,在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年多来,长江中下

    [阅读全文]

  • 中国城市绿化从“养眼”走向“实惠”

    [内容预览]

    | 2010/9/29 9:08:55
    新华社郑州9月28日电(记者张兴军 李鹏)记者从正在此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上获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绿化已从“养眼”走向“实惠”,即从最初的优化环境逐渐变为注重生态效能,从单纯追求视觉享受变为发展绿色科技、绿色产业,甚至上升至绿色文化的层面。   作为第二届绿博会的重要活动内容,“8+1:对话绿色城市”论坛在郑州举行。5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业内专家和3位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领导组成嘉宾

    [阅读全文]

  • “大豆王国”如何抗击洋大豆“入侵”?

    [内容预览]

    | 2010/9/27 12:16:43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由于对野生植物保护不够,每年需要进口大豆4000多万吨。近日河南发现野生大豆,再度引发农业专家的思考——“大豆王国”如何抗击洋大豆“入侵”?  近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宁洛高速公路沈丘站附近发现的200多亩野生大豆,再度引发农业专家的兴趣及忧思——中国不仅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而且是大豆的故乡,拥有世界上已知野生大豆的90%,达6000多种。但目前却被“

    [阅读全文]

  • “8+1:对话绿色城市”论坛举行 专家学者论道

    [内容预览]

    | 2010/9/26 22:20:31
    中新网郑州9月26日电(胡影崔岩新)26日下午,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河南省人民政府、郑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8+1:对话绿色城市”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专家学者围绕绿色城市建言献策。  在当日举行的论坛上,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总指挥、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第二届中国绿博会组委会副主任李育材,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蒋有绪,世界新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陈瑜,

    [阅读全文]

  • 绿色崛起:中部地区将改变中国经济的区域格局

    [内容预览]

    | 2010/9/26 22:08:13
    第五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9月26日上午在南昌开幕。在当天的活动中,中部地区六省的高层官员都重点介绍了各自如何在发展中坚持绿色主题。“绿色崛起”成为概括中部地区发展的关键词。   中部六省占中国人口的四分之一,经济总量占五分之一。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当天的中博会高峰论坛上指出,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中部掘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中部崛起对于促进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

    [阅读全文]

  • 新一轮气候磋商中方原则不变

    [内容预览]

    | 2010/9/25 19:10:29
    10月4日—9日,中方承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第12次会议和议定书附件一缔约方进一步承诺特设工作组第14次会议”,即联合国今年第四次气候谈判会议将在天津举行。这也是今年年底坎昆气候峰会前各方的最后一次协商会议。  中方立场:积极推动谈判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国际政策和谈判处处长、高级谈判代表李高日前在北京地球村“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接受中国经济时报等媒体联合采访时

    [阅读全文]

  • 第18届国际环境指示剂大会在合肥召开

    [内容预览]

    | 2010/9/22 13:43:26
    9月13日至16日,由国际环境指示剂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的第18届国际环境指示剂大会在合肥召开。 大会以“全球环境变化中的生物指示剂”为主题,开设了“极地与海洋环境变化”和“污染物及其它人为影响”两个分论题。英国南极局Dominic Hodgson教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孙松教授、中国科大孙立广教授、加拿大女皇大学John P. Smol教授、路易斯安娜大学Paul W. Sam

    [阅读全文]

  • 古丝路河西走廊谋求以草治风沙

    [内容预览]

    | 2010/9/22 13:33:54
    新华网兰州9月22日电(记者朱国亮)甘肃草原主管部门正在完善一份草业生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谋求在中国主要的沙尘暴源区河西走廊大规模发展草业,治理生态,遏制风沙。  甘肃省农牧厅草原处处长丁连生介绍,甘肃省农牧厅与甘肃省发改委已编制《甘肃河西走廊北部风沙源区草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提出,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北部风沙源区大规模建设风沙沿线防风固沙生态保护草带、绿洲草畜转化生态产

    [阅读全文]

  • 第四届土壤-植物连续体中磷动态过程国际会议在京开幕

    [内容预览]

    | 2010/9/21 19:25:15
    9月20日,第四届“土壤-植物连续体中磷动态过程”国际会议(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osphorus in the Soil-Plant Continuum, ISPSPC 2010)在北京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土壤学家、植物学家、微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农学家、分子生物学家、植物营养学家和环境学家共200余位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农业中磷素循环的管理和可持续

    [阅读全文]

  • 中国科考延伸至北极点 插上国旗放置中国结

    [内容预览]

    | 2010/9/21 11:09:08
         9月20日,“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停泊在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当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出色完成科学考察任务,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载誉凯旋,顺利返回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历时82天,是我国历次北极考察时间最长的一次。“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总航行12000多海里,最北到达北纬88度26分,创

    [阅读全文]

  • 达沃斯探寻可持续增长路径

    [内容预览]

    | 2010/9/21 10:02:12
    “不要认为星球是父母传递给你的,它是子孙后代借给你的,我们在谈增长的时候要考虑到后代的发展。”在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推动可持续增长”的讨论会上,美国旺盛能源公司联合创始人斯里德·哈尔的一席话道出了论坛的主题。  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名政商界领袖和学者聚首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共同探寻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路径选择。在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阶段和环境、资源、能源问题日益

    [阅读全文]

9380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