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卫组织:亚太地区每年7.7万人因气候变化丧生
[内容预览]
| 2007/6/29 14:35:59世界卫生组织6月28日发表声明说,全球变暖直接或间接导致亚太地区每年7.7万人死亡,占全球因气候变暖死亡人数的一半。 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主管尾身茂在声明中指出,全球变暖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健康的严重问题。如果现在不采取行动,将造成更大威胁。 全球变暖的表现包括温带地区热浪频发,出现台风、飓风和洪水等。这一气候变化带来的潜在影响包括蚊虫肆虐,随之造成疟疾和登革热暴发的隐患[阅读全文]
-
阿诗玛戴上世遗桂冠
[内容预览]
| 2007/6/29 11:02:38本报讯 北京时间6月27日下午14点16分,在新西兰基督城举行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云南石林为主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正式通过审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六项世界自然遗产。石林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项目3片区之一,成为云南第三个世界遗产、昆明第一个世界遗产。 来自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说,这一项目代表了世界上湿润热带到亚热带喀斯特景观最壮观的范例,遗产包括的3[阅读全文]
-
世界遗产新增10处
[内容预览]
| 2007/6/28 19:11:00世界遗产2006排名图:2007年6月前,人类共有世界遗产830处,其中文化遗产644处,自然遗产162处,自然文化双遗产24处。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又通过了10处新的世界遗产,人类世界遗产总数变为840处。(资料图片)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文松辉)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总共通过了10处新的世界遗产。其中,中国新增2处世界遗产,分别是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阅读全文]
-
《科学》:森林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能力不等
[内容预览]
| 2007/6/28 15:10:41美国的一个科研小组经过研究发现:在减缓全球变暖的能力方面,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森林不如热带森林。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Britton Stephens负责的该项研究得出:原始的热带森林正在以出乎意料高的比例从大气中除去二氧化碳,因此,部分抵消了由于工业排放和砍伐森林而排入大气中的碳。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Cliff Jacobs表示:该项研究解开了地球系统如何工作的谜团。这些研究结果将会被[阅读全文]
-
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帕乔里:气候变化危害不是危言
[内容预览]
| 2007/6/28 13:20:442002年当选IPCC主席的印度人帕乔里(RajendraKPachauri)有多重身份,他本人是一位经济学家,在美国任教,同时也为世界银行工作,是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的顾问之一。在印度国内,他的身份是塔塔能源研究院的院长。 他在IPCC的同事谈起他时都会提到他那标志性的大胡子以及高超的外交技巧。帕乔里做事深思熟虑,非常谨慎,这也是当年美国看重而提名他的原因。5月17日,刚刚[阅读全文]
-
西方的外包向别国转移了环境问题
[内容预览]
| 2007/6/28 0:34:24作者 Richard Spencer 编译 朱庆和 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对电力的大量需求,导致其水泥厂和发电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 荷兰环境评估机构根据英国石油公司的能源统计数字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去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上一年增加了近9%。 6周前,国际能源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博士,首次预测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超过美国,但他说,西方国家仍将为大气[阅读全文]
-
冲绳珊瑚遭遇“死亡白线”
[内容预览]
| 2007/6/27 8:32:10据新华社东京6月26日电(记者钱铮)日本冲绳的珊瑚礁系统正在遭受一种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的威胁,发病的珊瑚几乎都在1年内死去。 日本《朝日新闻》网站25日报道说,在日本南部冲绳县的庆良间群岛,生长在水深11米处的一个直径2米左右的桌状珊瑚表面浮现出一道白线。这道白线犹如运动场上的跑道一样清晰,白线一侧的褐色部分是依然活着的珊瑚,而白线另一侧的珊瑚已经死去,覆盖着黑色的藻类。 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十分熟[阅读全文]
-
专家称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暴雨强度变大
[内容预览]
| 2007/6/26 18:18:00辜旭赞介绍,暴雨产生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包括大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的供给;不缺少凝结核,水汽要附着在上面然后凝聚成水滴;有抬升的运动。其中充足的水汽供给是最基本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则会改变大气中的水汽饱和度。 他说,理论上看大气温度升高1摄氏度,其容纳水汽饱和量就会明显增加。这种增加不是线性增长,而是成指数性地大幅度增长。因此一旦出现降雨,降水量会比之前更大,破坏性更强。 辜旭赞表示,暴雨研究及预[阅读全文]
-
世界最环保小城什么样
[内容预览]
| 2007/6/26 15:26:26驻瑞典特约记者 罗鹏 碎木渣当作燃料 太阳能用来洗澡 目前,来韦克舍学习环保节能的团体络绎不绝,而韦克舍市政府也从中获得了一个意外的商机,那就是有偿传授自己的经验。 韦克舍大学环境十分清幽 韦克舍是一座瑞典南部的古老小城,位于韦克舍湖畔,它的建城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1世纪。韦克舍一词来源于瑞典语“路”和“湖”的组合,含义是“冰封的韦克舍湖上的道路”。近年来,韦克舍最为人称道的是该城实行多年的[阅读全文]
-
中国在英国推介“中国植物保护战略”
[内容预览]
| 2007/6/22 15:01:09中国21日在英国伦敦推介“中国植物保护战略”。这一战略是针对“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的中国国家行动计划。出席活动的英国高级官员对此行动计划给予高度评价,并强调应加强国际合作以确保植物保护取得更大进步。 中国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贾建生在推介会上说,“中国植物保护战略”充分考虑到“全球植物保护战略”和中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全球植物保护战略”提出的16个目标为基本框架,对每个目标从现状[阅读全文]
-
美科学家:未来全球干旱并不严重降水比预测的多
[内容预览]
| 2007/6/22 14:40:51根据一项最新研究,未来全球干旱状况将没有此前预测的那样严重。美国遥感科学家指出,全球变暖的趋势是,降雨量至少是此前预测的3倍还要多。美国科学家通过美国航空航天局气象卫星提供的资料,比对了1987年到2006年海洋降雨的资料后发现,此前的研究模型对未来全球变暖情况下降雨减少和气候干旱的预测并不准确,高估了全球干旱的严重性。美国这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表示:“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全球降雨量将会至少是此前[阅读全文]
-
切尔诺贝利成动物天堂?
[内容预览]
| 2007/6/21 18:18:42切尔诺贝利的鸟类出现病变 切尔诺贝利的小田鼠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的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核泄漏事故使核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在电站周围2850公里的地方都被称为“死亡区”。 然而现在,在核辐射的危害还没有消退的时候,这里却奇迹般地得到了“重生”。据英国广[阅读全文]
-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获联合国人类发展奖
[内容预览]
| 2007/6/21 11:27:25获奖报告赞扬中国应对贫困问题所取得的成就并敦促中国减少不平等现象 一份关于中国应对变革中的城乡贫富差距的评估报告--《中国2005人类发展报告》将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颁发的五个人类发展奖项的得主之一,该奖项获奖报告的撰写人将于本周三在纽约举行的颁奖仪式上被授予联合国颁发的荣誉称号。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委托和资助撰写的独立报告。 2005 年人类发展报告的主题是追求公平的人类发[阅读全文]
-
美国:恢复克拉马斯河生态行动最新进展
[内容预览]
| 2007/6/20 19:14:58张晓晨 译 孙磊 校对 目前投资者们正集中力量恢复克拉马斯河的大马哈鱼和虹鳟洄游,以期解决该河周边流域地区延绵数十年之久的争端。 背景资料 众投资者正就提出解决方案而谈判,该方案内容包括拆除四座水坝和水资源管理方面的重大改进。谈判各方包括Karuk、Yurok、克拉马斯以及Hoopa部落, 当地政府、州政府以及联邦政府,环保及渔业机构,还有农民及克拉马斯水资源使用者协会。 在2006年初[阅读全文]
-
瑞典环保三个印象
[内容预览]
| 2007/6/20 8:30:23编者按:由钱江晚报、浙江经视、浙江在线联合发起的“关爱家园、从我做起”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主题系列社会活动正在火热进行。环保节约,许多国外城市有不少可借鉴之处,因而,我们的记者便趁出国采访之机,也采访了一些城市的环保节能的好做法。今起推出一组《走出国门看环保》。 ■浙江经视记者 李艳 5月底,受瑞典投资贸易促进署的邀请,我作为浙江经视《经视新闻》的主播和同事们组成了摄制组,赴瑞典采访。[阅读全文]
-
野生动植物贸易大会新趋势
[内容预览]
| 2007/6/18 19:05:06据雅虎新闻网站2007年6月15日报道,为期两周的野生动植物贸易会议于周五谢幕,通过此次会议大象将感到更加安全,老虎也赢得了保护支持,而与会者未就鲨鱼和珊瑚的保护达成共识。 由于部长们在协商之后继续加深他们的影响力,所以,此次会议还可以看出保护政见的一些改变。中国首次作为主要角色参加《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三年一度的会议,它用自己的行动给代表们带来了惊喜。 1975年签署通过的《[阅读全文]
-
英国“回收垃圾”大量输往亚洲
[内容预览]
| 2007/6/18 12:02:33解放日报2007年6月18日报道 英国媒体17日报道说,英国大部分回收的生活垃圾都会出口海外,其中亚洲是其主要出口“目的地”,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更是首当其冲。由于在出口时没有进行很好的分类,英国这些“回收垃圾”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许多麻烦,那些实际上无法回收的垃圾只好被焚烧掉,甚至干脆被扔在大街上,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阅读全文]
-
世界卫生组织评估环境对健康的影响程度
[内容预览]
| 2007/6/15 8:41:58本报纽约6月13日电 世界卫生组织今天首次发布数据,展示环境因素对各国国民健康造成的影响。数据显示,尽管各国之间的差异很大,但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只要努力减少包括环境污染、紫外线辐射、噪音干扰、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受损、工作环境恶化等环境灾害,公众的健康状况都可得到改善。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进行量化,有助于卫生系统和环境部门的国家决策人员确定预防措施中的重点。[阅读全文]
-
专家呼吁减缓生态系统退化
[内容预览]
| 2007/6/15 8:29:53据新华社电 联合国2005年公布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发现地球生态系统正快速恶化。这个研究项目组委会主席扎克里14日呼吁世界各国尽快采取行动,减缓生态系统退化。 扎克里在日本冲绳县宜野湾市举行的第21届太平洋科学大会上发表演讲指出,如果不尽快且广泛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决策和行动,生态系统的退化将难以遏制。 需要重大变化 他指出,减缓生态退化并同时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并非完全不可能,这需要重大[阅读全文]
-
对抗全球变暖 外资银行慷慨解囊
[内容预览]
| 2007/6/15 8:17:12全球气候变暖将给人类带来重大危机已成为共识。自上个月花旗宣布为克林顿基金会提出的“克林顿气候倡议”提供10亿美元资助后,近期汇丰也宣布斥资一亿美元,与气候组织、守望地球组织、史密森尼热带研究中心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通过一个五年计划,协助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威胁。据了解,这是汇丰集团有史以来最大笔的捐献。 此番,“汇丰与气候伙伴同行”的目标包括:协助世界五大都市─上海、香港、孟买、[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