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球热点
 
  • 墨将提出减排“共同目标”

    [内容预览]

    | 2007/9/4 8:37:13
    本报墨西哥城9月3日专电(驻墨西哥城记者贾泽驰)墨西哥经济部多边和地区谈判司司长罗伯特·萨帕塔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将于9月8日澳大利亚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墨西哥将表达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担忧,提出各成员国之间如何合作节能减排的建议,同时要求发达国家为此承担更大的责任。  萨帕塔表示,近一段时间来,全球气候变暖在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国际会议和会晤中都被当作重要议题进行了讨论。作为一个

    [阅读全文]

  • 中俄计划签署关于跨界水体、水质环境保护协议

    [内容预览]

    | 2007/9/3 23:18:56
    人民网北京9月3日专电(记者张楠、扎西)9月3日,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部长特鲁特涅夫在俄新社北京新闻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日前召开的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环保分委会第二次会议的情况。 他透露,中俄正积极准备签署关于跨界水体水质生态环境保护及利用方面的协议。  “目前我们双方没有任何实质性的障碍,我们的立场完全一致。协议的签署只剩下技术性问题,我们努力在年底前完成协定签署的准备工作,争取早日签署

    [阅读全文]

  • 中国环保企业在欧洲落地开花 环保理念促进合作

    [内容预览]

    | 2007/9/3 8:33:30
    新华社柏林9月2日电(郇公弟)“我们刚刚跟德国客商签订了一个销售协议,这一单几乎是我们公司去年销售额的两倍!”日前,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举行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德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哈尔滨绿环生物降解制品开发公司董事长季国良送走了德国客商,掩饰不住兴奋的心情激动地说。  在众多机械企业展台的包围中,绿环公司通体绿色设计的展台格外显眼,与其他展台上清一色的钢铁铸件不同,绿环公司展台上摆放的却是一个个

    [阅读全文]

  • 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达成减排共识

    [内容预览]

    | 2007/9/3 8:24:51
    新华社维也纳8月31日电 为期5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预备会议8月31日在这里闭幕。与会代表达成共识认为,工业化国家应力争在2020年之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25%至40%。   与会代表称,上述减排目标不是一项有约束力的决定,仅作为一项建议为将于今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提供参考。但代表们也指出,预备会议达成这一共识是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有利于巴

    [阅读全文]

  • 中德美日科学家共聚新疆研究中国北方地质与环境演化

    [内容预览]

    | 2007/9/2 22:50:49
    新华网乌鲁木齐9月2日电 (记者马扬、李晓玲)来自中、德、美、日的50余位古生物学家1日相聚新疆乌鲁木齐,共同就中国北方地质与环境演化等问题进行研讨。  在未来6天里,这些专家还将在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开展野外实地考察,进一步研究新疆地区中生代以来的地质古生物及古环境演变的进程;中国北方中、新生代生物群与古气候变迁;以及全球地质古生物及古环境的若干问题。  在1日举行的”中德合作中国北方地质与环

    [阅读全文]

  • 8月30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内容预览]

    | 2007/9/1 21:09:44
        人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在体外自然产生hdFs    关于干细胞利基的概念因本期Nature上报告的一个重要发现将会进一步发展。干细胞种群是在特定的解剖位置或称利基的地方形成的,这些利基调控它们参与组织更新和修复的方式。现在,研究发现,人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在体外自然产生“源自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成纤维细胞一样的利基细胞”(

    [阅读全文]

  • 全球上亿人饮用水源含砷量过高

    [内容预览]

    | 2007/9/1 10:08:18
    据新华社伦敦8月30日电 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全球至少1.37亿人的饮用水源含砷量过高,这可能增加人们的患癌风险。   英国剑桥大学的雷文斯克罗夫特报告说,目前至少70个国家的水源存在砷污染问题,其中一半以上在南亚和东亚地区,孟加拉国的水源砷污染问题最严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安全饮用水中砷含量比例不应超过0.01毫克/升。但全球至少1.37亿人饮用水源含砷量超过了这一标准,其中5700万人

    [阅读全文]

  • 国际视点:希腊反思森林大火起因

    [内容预览]

    | 2007/9/1 10:03:28
    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大火已经连续燃烧了6天。熊熊大火吞没了大片松树林和橄榄树林,一些村庄被毁,数千人逃离家园,已造成64人死亡。   希腊媒体分析认为,本次火灾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的原因。   在自然因素方面,高温、干旱、大风天气、老化的电力设备,是引发此次森林大火的主要诱因。今年夏季,希腊多次出现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导致部分干旱的山林自燃,且风助火势,导致灾情扩大。同时

    [阅读全文]

  • 要森林,还是要燃料——备受争议的欧盟生物燃料政策(下)

    [内容预览]

    | 2007/8/31 8:51:24
    发展生物燃料的不良后果   兰顿博士表示,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之所以说欧洲的可再生能源政策目标是错误的,一方面是因为植树造林比发展生物燃料在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更为有效,另一方面是欧盟的生物燃料政策不全面,没有考虑到执行该政策所带来的种种后果。   为了实现欧洲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将使欧洲之外的国家不得不实行砍伐森林的措施。而世界森林锐减的情况早已不容乐观。   1980年,

    [阅读全文]

  • 欧洲陷“水深火热” 元凶疑是全球变暖

    [内容预览]

    | 2007/8/30 10:28:01
    中广网北京7月29日消息 近日西北欧的英德等国,连日出现大降雨,英国更是遭遇了60年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而东南欧的罗马尼亚等国却骄阳似火,多日持续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在高温作用下,仅匈牙利一周就有500人死亡。科学家研究发现,这次欧陆的气候异常一部分可归因于全球变暖。洪水泛滥的西北欧自19日起,英国连续几天都是强降雨天气,其两大河流泰晤士河和塞文河水位暴涨,超过了1947年以来的最高水位记录。海

    [阅读全文]

  • 2007年夏,全球成了“水世界”

    [内容预览]

    | 2007/8/30 9:27:50
        《圣经·旧约》上说,上帝因人类不能自持而极感失望,决定连下40天暴雨来水淹地球,只放生了挪亚一家人。中国古代传说也有“洪水滔天”的故事,是大禹治理了水患,拯救了民众。    2007年6月入夏以来,“水淹地球”的故事似乎已经跟随着全球变暖的脚步走近人间。《自然》科学杂志载文指出,今年全球性洪水滔天,其根本原因就是全球气候变暖,而气

    [阅读全文]

  • 要森林,还是要燃料——备受争议的欧盟生物燃料政策(上)

    [内容预览]

    | 2007/8/30 7:59:36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一直是欧盟近年来环境与能源政策的重中之重,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欧盟在今年更是制定了雄心勃勃的20/20能源政策目标———即指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欧盟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要达到20%%。   为了应对交通部门能源的挑战,欧盟还制定了另外一个目标,即到2020年,要确保交通运输全部汽油和柴油消耗量的10%%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由于生物燃料是目前交通部门仅有的可再生能源形式,所

    [阅读全文]

  • 旅游是温室气体增长的“罪魁祸首”

    [内容预览]

    | 2007/8/29 22:40:06
        法国《快报》周刊最近刊发文章称“度假和休闲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罪魁祸首”。    文章说,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垃圾顺着水流漂移:饮料瓶、塑料袋、爆裂的气球……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垃圾如今齐聚在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亚之间的海面上。因为巨大的热带旋风在此形成了一个水生漏斗,使这里成为真正的垃圾吸收器。这一大片被命名为“北太平洋垃圾场”的垃圾所

    [阅读全文]

  • 意大利:能源多样化任重道远

    [内容预览]

    | 2007/8/28 16:15:48
        光明日报2007年8月28日讯 意大利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不足,其产量只能分别满足4.5%和22%的国内需求,电力能源大多依靠进口。据欧盟统计,意能源需求的84%依赖进口,远远超过欧盟49.5%的平均水平。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迫使意政府调整能源政策,转向更为多样化的能源战略。     按《京都议定书

    [阅读全文]

  • 联合国报告: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大幅改变投资和资金流动模式

    [内容预览]

    | 2007/8/28 16:06:11
    据www.sciencedaily.com网站2007年8月28日报道,根据联合国最近发表的报告显示,要在未来25年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将需要对投资和资金流动模式作出较大幅度的调整。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执行秘书伊沃·德布尔称:“研究表明,有意识地将传统的投资转向更环保的行业将需要各国政府采取新的政策以及改变他们使用资金的方式。这种必需的对将来投资和资金流动作出的调整需要各国

    [阅读全文]

  • 打嗝的后果很严重:奶牛少打嗝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内容预览]

    | 2007/8/27 2:15:46
    奶牛每40秒钟就要打一次嗝,这可能不太“礼貌”,但对于奶牛的食物消化来说却是必须的。科学家们现在正在想办法让奶牛减少打嗝,因为奶牛打嗝时所排出的甲烷气体,是除二氧化碳之外的第二大容易引发“温室效应”的有害气体。   科学家指出,如果能够找到阻止奶牛在打嗝过程中产生甲烷的方法,那将大幅度减缓地球温度持续升高的趋势,有利于人类的长久生存。   奶牛打嗝地球发热   奶牛每天要消化约68公斤的青草、干草

    [阅读全文]

  • 警惕气候变化应对措施的“副作用”

    [内容预览]

    | 2007/8/27 2:03:57
    正在遭受气候变暖危害的地球恰似一个病人,迫切需要治疗。世界各国在给地球开处方时必须注意,药方不但要有效,而且不能有太大副作用,否则难免顾此失彼,甚至得不偿失。   近日有研究报告称,目前鼓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市场机制有可能使一些大型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原因是这一机制的一个重点是在被毁的林地上重新造林,在原始森林保护方面可能有政策漏洞。   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正式生效。该议定书

    [阅读全文]

  • 英国提高用车成本应对交通拥堵难题

    [内容预览]

    | 2007/8/26 11:12:32
        新华网伦敦8月24日电(记者 刘嘉)“收费治堵,限大放小”是英国交通管理部门近年来解决交通拥堵和治理空气污染问题的主要措施和基本思路。从2003年至今,英国交通部门已先后出台多项措施,让多开车的人付出更高昂的成本,并且计划以机动车尾气排量作为新的“限行”标准。     2003年2月,伦敦市中心开始划定“收费区”,并对在

    [阅读全文]

  • 英国:采取多项措施 促进建筑节能

    [内容预览]

    | 2007/8/26 11:08:58
        英国政府新近做出决定,明年6月起将对每幢公共建筑的节能情况划分等级,并颁发证书,以鼓励公共服务机构采取更多措施,促进建筑节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2008年4月起,博物馆、展览馆和政府办公大楼等建筑的能耗情况将张榜公布,动员社会力量加强监督,以促进全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今年3月,英国公布了《气候变化法》草案,要求以19

    [阅读全文]

  • 全球变暖引发生态焦虑症

    [内容预览]

    | 2007/8/25 10:33:13
    本报综合报道 对于拉尔森这种看似莫名其妙的疼痛,心理学家称之为“生态焦虑症”,指因为关切目前和未来的环境状况而产生的焦虑或不安。美国媒体日前报道称,由于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话题越来越热门,患上这种生态焦虑症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些人会感到抑郁、绝望,会失眠,会突然无法控制地大哭。他们对北极熊失去家园的黯淡未来过度紧张,为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将告罄、海洋中的珊瑚礁逐渐消失而烦恼。有时候,这种焦虑产生的原因甚至会

    [阅读全文]

651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