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研究人员发现高山草甸火灾中土壤氮元素易缺失

    [内容预览]

    | 2015/8/4 15:19:30
    中新网成都7月31日电 (记者 胡敏)31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发布了其在四川西部高山草地火生态学中的新进展,研究发现高山草甸过火后,土壤氮含量显著降低,与传统“烧山肥地”的观点存在不一致,并建议在草地火灾后的植被恢复中,应格外注意对土壤元素平衡的人为干预。  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火是继土壤、水分、温度之后,塑造地表植被的主要力量。计划性火烧可以加快植物更新、促进凋落物归还养分、移除入侵植物,

    [阅读全文]

  • 低覆盖度防沙治沙原理及技术通过鉴定

    [内容预览]

    | 2015/6/26 16:57:32
    本报讯(记者彭科峰)由中国林业科学院、中科院寒旱所等多家单位参与的“低覆盖度防沙治沙原理及技术”日前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科技司主持的成果鉴定会。以工程院院士尹伟伦为首的专家组对该项目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其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低覆盖度防沙治沙原理及技术”项目由中国林业科学院荒漠化所研究员杨文斌牵头,历时10余年完成。杨文斌介绍,该项目针对干旱、半干旱区荒漠化治理修复中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植被密度的

    [阅读全文]

  • 中科院金属所实现稀有与贵重金属回收循环利用

    [内容预览]

    | 2015/5/25 22:47:11
    本报讯(记者丁佳)记者5月21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建成了稀有与贵重金属循环利用基础实验室,实现高温合金中稀有与贵重金属分离、回收工作,建立了从高温合金废料中回收获得各种单质稀有、贵重金属元素的全面工艺及生产流程。在基础研究方面,科研人员揭示了在高温合金电解过程中,钝性元素强氧化能力是电解过程的关键控制因素;设计了具有“破钝化”功效的强电解质,实现电解速率大幅度提升。通过理论分析,并利

    [阅读全文]

  • 海洋环境监测靠“千里眼”

    [内容预览]

    | 2015/5/18 18:36:57
    35个人每天要完成对1145平方公里海域和257公里海岸线周围的海洋监测任务,乍听起来,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广东深圳海洋环境与监测中心做到了。先进的观测技术和立体监测网络是协助他们完成庞大监测任务的“利器”。  在靠近市区的近海边行走,偶尔会发现海面上漂浮着黄色的浮标。“这是我们投放的海洋浮标。每个浮标都是一个无人的自动海洋观测站。浮标上搭载有气象、水质、波浪等多种传感器,可以对风速、风向、

    [阅读全文]

  • 兰大成功试验旱地农业技术 助非改善粮食安全

    [内容预览]

    | 2015/5/13 19:19:06
     中新社兰州5月13日电 (南如卓玛)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熊友才13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透露,兰州大学与肯尼亚农业研究院、联合国环境发展署和肯尼亚农业大学合作,在肯尼亚试验旱地农业技术取得成功,即利用垄沟地膜覆盖技术,使主粮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达110%至790%,并有效修复非洲地区生态干旱。该项目名为《中国-联合国合作非洲水行动---非洲地区旱地节水农业技术合作、开发与示范

    [阅读全文]

  • 中国极地科学家首次发布南极冰架崩解数据

    [内容预览]

    | 2015/5/7 1:02:15
    5日,北京师范大学极地研究中心成立,该中心首次发布2005—2011年南极洲冰架崩解数据集,这是迄今人类对南极冰架崩解做出的最精确和细致的度量,该成果揭示了南极冰架崩解和退缩机制。同时,这项成果还有望解释以下几种国际上极地与气候研究中的热点与难题:南极冰架的崩解与海平面上升有着怎样的关系?南极海冰不减反增,与冰架的崩解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尽管二氧化碳排放越来越多,1998年以后全球变暖却出现停滞

    [阅读全文]

  • 东北黑土地保护协同创新行动实施

    [内容预览]

    | 2015/4/23 4:17:53
    中国农科院今天在哈尔滨启动“东北黑土地保护”协同创新行动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等近百名农业专家出席会议,共商黑土地保护。据悉,该项目将在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下简称资划所)的牵头下,联合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以及黑龙江、吉林两省农科院和土壤肥料工作站、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研究院共同实施。项目技术负责人、资划所研究员卢昌艾介绍说,该项目

    [阅读全文]

  • 新发明有助荔枝果皮综合利用

    [内容预览]

    | 2015/4/21 16:28:51
    本报讯(记者李洁尉 通讯员苏国华、周飞)近日,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蒋跃明、段学武等科研人员完成的“泡盛曲霉在发酵荔枝果皮制备槲皮素中的应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研究荔枝果皮酚类物质的组成和各成分的生物活性及对其酚类物质进行修饰,以得到具有特殊用途的化合物,对荔枝果皮的综合利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槲皮素及其衍生物是植物界分布最广泛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祛痰、止咳作用,可平喘,还有降低血压、增强毛

    [阅读全文]

  • 我国大陆架划界关键技术获重大突破

    [内容预览]

    | 2015/4/19 17:19:34
    本报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余建斌)记者从18日在北京召开的2014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上获悉:“中国海大陆架划界关键科学技术研究及应用”“海洋深水钻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4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另有8项成果获一等奖、19项成果获二等奖。其中,“中国海大陆架划界关键科学技术研究及应用”实现了相关领域重大突破。据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李家彪介绍,大陆架划界是当前世界海

    [阅读全文]

  • 大连理工大学二氧化碳利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内容预览]

    | 2015/4/13 23:55:37
    记者刘万生 通讯员龙海波 4月13日,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小分子活化与仿生催化”教育部创新团队探索出化学固定二氧化碳新方法,成功设计出结晶状化合物——结晶梯度聚碳酸酯,提高了二氧化碳的使用范围。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自然界最重要和最丰富的碳源。因此,化学固定二氧化碳是各国科学家普遍关注的课题。然而,由于二氧化碳的高热力学稳定性,使其难以活化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刘野博士、副教

    [阅读全文]

  • 南极科考采集浮游病毒研究海洋环境变化

    [内容预览]

    | 2015/4/5 23:20:19
    4月1日傍晚,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队员代鲁平展示采集到的浮游生物(瓶中白色絮状物)。新华社记者 白阳 摄4月1日傍晚,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队员李海波在回收拖网作业的样品。新华社记者 白阳 摄4月1日傍晚,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队员李海波(左)、李天光在开启拖网作业的高速采集器。新华社记者白阳摄新华网“雪龙”号4月4日电(记者白阳)你知道吗?海洋中“充满”各种浮游病毒!中国科考队员在本次南极科考

    [阅读全文]

  • 华北成全球大气污染物沉降量最高区域之一

    [内容预览]

    | 2015/2/10 21:03:01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大气与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大气分中心系列研究显示:我国华北区域大气硫、氮和重金属沉降量已成为全球最高区域之一。研究人员经过连续7年的数据统计与评估发现,华北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氮、硫等酸性物质和重金属等有害污染物沉降量最高的区域之一,目前的沉降通量水平与欧美历史最高观测纪录相当,并且已经严重超过自然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临界负荷。华北区域每平方公里每年平均大气硫和氮沉降量分别达到了6.5

    [阅读全文]

  • “蛟龙”偶遇“大洋一号”

    [内容预览]

    | 2015/2/2 11:46:59
     前天,“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与“大洋一号”船在同一片海域作业。当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南印度洋执行2014-2015年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第三航段首次下潜,正好我国远洋功勋科考船“大洋一号”就在距离“蛟龙”号母船3海里左右的海域作业。新华社发

    [阅读全文]

  • 我国建成首个P4生物安全实验室 内部首曝光

    [内容预览]

    | 2015/2/1 6:15:56
    去年以来在非洲等地区肆虐蔓延的埃博拉疫情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烈性传染病带来的恐慌。埃博拉病毒被定义为最高等级的四级生物安全病毒,只有在P4实验室里才能对其进行研究,一直以来我国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31日,我国首个P4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即武汉P4实验室)在湖北武汉竣工。这意味着,中国人将能够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独立开展埃博拉病毒的实验研究。什么是P4实验室?它是人类迄今为止能建造

    [阅读全文]

  • 中科院城市环境所试水“率先行动”

    [内容预览]

    | 2015/1/26 18:17:48
    最近,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的18名研究人员签订了一份特别的任务书。这份任务书围绕“数字城市环境网络”的研究主题,对研究人员制定了详细的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这是城市所为“率先行动”计划制定的具体方案之一。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朱永官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作为科研领域的一名‘新兵’,我们制订了以‘新兵先行先试’为主要思路的研究所‘率先行动’计划与改革方案和相应的管理办法、政策体系,自筹资金

    [阅读全文]

  • 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揭牌成立

    [内容预览]

    | 2015/1/13 10:07:42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左)与中山大学东校区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树郁共同为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揭牌。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  中山大学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  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揭牌仪式现场。 科学网讯(记者朱汉斌 摄影报道)1月11日下午,中

    [阅读全文]

  • 我国首绘南极新建站附近海域海图

    [内容预览]

    | 2015/1/8 8:12:47
        本报讯(记者陆琦)记者1月6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正在开展维多利亚地新建站地勘工作的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首次绘制出难言岛附近约10平方公里海域的1:500大比例尺海图。据了解,目前国际海事组织对该海域没有进行详细测量,现有海图都是小比例尺的。由于我国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在难言岛建设新的常年考察站,因此绘制出该海域大比例尺海图并寻找一处适合做锚地的区域至关重要。为

    [阅读全文]

  • 我国将在南极维多利亚地建第5个考察站

    [内容预览]

    | 2015/1/7 15:47:57
    本报北京1月6日电 记者袁于飞6日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获悉,我国在南极维多利亚地的基础测绘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包括新建南极考察站重点区域地质勘察、预选码头勘察建设及难言岛周边环境评估、自动气象站修复等工作,为我国在南极地区建设第5个考察站做好准备。据此次科考小分队队长、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的韩惠军介绍,“雪龙”船在完成中山站第一期卸货等任务后,经过近半个月的航行,抵达南极罗斯海维多利亚地附近海域,卡

    [阅读全文]

  • 化解野生兰花困境现曙光

    [内容预览]

    | 2015/1/5 14:48:19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石斛产业在西双版纳地区发展迅速,对于这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兰科植物来说,如何在有效保护野生资源的前提下,对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形成科技支撑,平衡好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本报记者 王晨绯兰花拥有美丽幽香的花朵和清雅的叶片,自古以来,作为观赏花卉或药材被广泛采集。因此,我国的野生兰花正面临着疯狂采集和走私。兰科植物成为了全球性最为濒危的植物类群,同时,兰科也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

    [阅读全文]

  • 中科院寒旱所发布《第二次冰川编目》

    [内容预览]

    | 2015/1/4 15:15:21
    历时八年科学调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日前发布了《第二次冰川编目》,使我国成为世界冰川分布大国中首个实现两次冰川编目的国家。此次发布的中国冰川编目是在2006年启动的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变化调查》项目成果。在专家组组长秦大河的指导及项目负责人刘时银研究员的带领下,对中国冰川分布现状进行的一次系统更新。“此次编目包括了中国现有冰川48571条,总面积51480平方

    [阅读全文]

2028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