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三号02星成功获取首批影像图
[内容预览]
| 2016/6/2 14:44:48科学网讯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获悉,5月31日上午10时57分,资源三号02星首次开机成像并成功获取影像图。首批影像图图像清晰,色彩丰富,质量优良,包括前、正、后视全色和多光谱影像,覆盖黑龙江、内蒙古、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区。中国科学院密云站成功捕获并接收02星三轨约120景影像数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和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联合处理,制作了辐射校正、传感器校[阅读全文]
-
我国研发层状多金属柴油超深度脱硫催化剂
[内容预览]
| 2016/5/30 9:02:55我国研发层状多金属柴油超深度脱硫催化剂并实现产业化记者刘万生 通讯员刘铁锋 5月2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称“大连化物所”)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以下称 “延长石油”)的合作又开成果之花,开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于柴油超深度脱硫的层状多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及工业化应用成果在北京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用于柴油超深度脱硫的层状多金属硫化物催化剂[阅读全文]
-
院士斗虫记:为七百万亩茶园画个“生态圈”
[内容预览]
| 2016/5/26 15:58:44蹚落草叶上的露珠、踏过小路的泥泞,初夏的清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副校长宋宝安等一行人来到贵州山区石阡县瓮堡村的一座茶园,这里是贵州省茶叶病害防控示范区。“以虫治虫、茶草联防、农艺管控……在农药、化肥之外,让近700万亩茶园,染绿贵州大山的方法有很多,这些措施加起来统称为‘集成防控’。”宋宝安院士的助手、贵州大学教授陈卓说,宋宝安院士根据多年植保经验,针对茶叶生产安全,提出了“生态为根、农艺为[阅读全文]
-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三十号
[内容预览]
| 2016/5/15 21:29:29新华社酒泉5月15日电(李国利、许京木)5月15日10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三十号发射升空。遥感卫星三十号将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这次发射的卫星和运载火箭,分别由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27次飞行。[阅读全文]
-
全球首款石墨烯电子纸问世
[内容预览]
| 2016/5/3 8:46:13本报广州5月1日电 (记者李刚)日前,广州奥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在广州南沙开发区宣布,全球首款石墨烯电子纸研发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石墨烯应用上走在了世界前沿。电子纸被学术界称为“造纸术的革命”,是报刊杂志、书籍出版电子化及物联网界面显示最理想的载体,但由于以铟为材料的ITO薄膜全球储量和开发前景有限,导致电子纸显示技术推广受限且价格居高不下。广州奥翼研发的石墨烯电子纸轻薄如[阅读全文]
-
我国自主研发水下机器人潜龙二号回家
[内容预览]
| 2016/4/23 17:26:324月22日,工作人员对“潜龙二号”进行维护保养。新华社记者李钢摄 当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水下机器人“潜龙二号”回到沈阳,由研发人员进行常规维护保养,“潜龙二号”日前成功对西南印度洋脊上的热液活动区开展试验性应用探测。 “潜龙二号”是国家863计划“深海潜水器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课题之一,为4500米级自主水下机器人(AUV)。从去年12月16日出发,到今年3月4日完成潜器验收试[阅读全文]
-
中国科学家升级南极望远镜 装“吹风机”
[内容预览]
| 2016/4/16 10:40:58中国科学家为南极昆仑站巡天望远镜(左台)安装“吹风机”及“千里眼”。 杨世海 摄中国科学家“升级”南极望远镜。 杨世海 摄中新网南京4月15日电 (记者 朱晓颖)南极内陆,人类难以触及的白色极寒荒原。在深入南极内陆的昆仑站,中国科学家对架设在这里的望远镜改造“升级”,加装“吹风机”和“千里眼”。至此,中国在南极昆仑站3台望远镜全部实现无人值守、远程自动化观测。1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阅读全文]
-
发现脂肪含量增加或与铁过载相关
[内容预览]
| 2016/4/11 18:38:35本报讯(记者郭爽)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所梁斌课题组研究发现,铁过载会导致秀丽线虫铁蛋白表达上升、脂肪含量增加。该研究已在线发表于《遗传学》。大量临床研究发现,机体铁和血清中铁蛋白(动态储存铁的蛋白质)的含量与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如糖尿病、脂肪肝)高度相关,而降低铁和铁蛋白含量可以缓解这些代谢性疾病症状。然而,铁过载导致的脂肪积累分子机制未知。模式生物秀丽线虫生活周期短,易于开展大规模遗传筛选,研究[阅读全文]
-
求解中国蔬菜种子之缺
[内容预览]
| 2016/4/6 14:21:55本报记者 彭科峰目前,我国境内生产的大部分常见蔬菜,其种子都依赖进口。作为农业大国,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所幸,这种现象正在逐渐改变。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在甘蓝育种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在福建新美集团,依托方智远院士工作站,中国本土的蔬菜产业正在迎接新的发展机遇。发展中的产业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重视的当下,蔬菜产业的安全性、可靠性也更加引人关注。毫无疑问,依靠农户零散化的种植,是无法满足需求[阅读全文]
-
“学者沙龙”:大数据、生态文明指数和环境历史资源库建设
[内容预览]
| 2016/4/4 17:15:44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任子雄 付于珂)近日,由人事处、统计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第十二期学者沙龙活动在统计研究院举办。本次沙龙以生态文明研究为主题,特别邀请到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主任徐国祥,我校历史学院教授王利华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鹤出席并进行主题发言。沙龙由统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兆军主持。历史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及统计研究院等[阅读全文]
-
中山大学建成世界最大“蚊子工厂”
[内容预览]
| 2016/4/1 8:04:45即将被释放到野外的雄蚊。新华社记者 梁旭摄奚志勇在“蚊子工厂”里。 新华社记者 梁旭摄日前,中山大学教授奚志勇代表他率领的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虫媒控制研究团队,在巴西参加20国寨卡疫情防控专家会议。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他展示了团队先进的蚊媒绝育技术,同时也介绍了他们在中大和广东建立的世界最大“蚊子实验室”和“蚊子工厂”情况,他们的研究工作引起了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早在一年前,奚志勇团[阅读全文]
-
院士谈未来农业:无人耕种,24小时不间断
[内容预览]
| 2016/3/21 17:01:36美国大田管理的最小面积单位是1平方英尺,也就是0.093平方米;而中国大田管理的最小面积单位还是1亩,也就是666.67平方米——两者相差7000多倍。院士所举的一组中美对比数字,令人多少有点震惊。武汉大学原校长、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经南昨天在沪表示,发展现代化的精准农业,不能粗放经营,还得精耕细作。刘经南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汪懋华院士等来自农业科学、导航技术两大领域的专家学者跨界对话,在第14次金桥[阅读全文]
-
全国植物生物学女科学家分会走进深大
[内容预览]
| 2016/3/17 18:42:51本报深圳3月16日电(记者严圣禾、党文婷)近日,“植物生物学女科学家科普与学术校园行”活动在深圳大学举行。15名国内杰出的女科学家就目前国内最前沿的植物生物学作了学术报告和科普讲座,并就学术规划、发展方向的选择以及知识女性的科学追求等问题,与数百名学子展开交流。“目前,女性在科学事业追求上,仍旧存在性别问题带来的阻碍,我们希望以女科学家们杰出的成绩作为榜样,给青年学子们带来鼓舞。”深圳大学生命科学[阅读全文]
-
绿色生态防控,新理念、新成果、新实践
[内容预览]
| 2016/3/9 19:19:38“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早已成为老百姓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食品安全的源头保障一直是困扰技术人员的重要难题,主要的原因是栽培作物会发生病虫害,控制病虫害的手段和方法很多,但农业生产者和一线技术人员却一直把化学投品入当作最重要的依靠,由此带来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舌尖上的安全问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使保障食品安全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真正实现减肥减药,经济高效和安全环保?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阅读全文]
-
《京津冀如何实现空气质量达标》正式发布
[内容预览]
| 2016/3/1 20:11:30新华社柏林电 (记者班玮)随着汽车等大型电池市场需求的日益高涨,旨在替代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高能电池技术层出不穷。德国最新设立了一个评估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从电池能量密度、成本和资源可用性等方面尽早对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竞争力进行现实和科学的评估。据德国明斯特大学发布的新闻公报,由德国联邦教育和科研部出资约300万欧元支持的这个评估项目将由明斯特大学电池研究中心负责协调,由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下属的于利希[阅读全文]
-
研究证实土壤有机质提升对作物增产贡献率近一成
[内容预览]
| 2016/2/24 19:36:41本报记者 秦志伟 ▲东北黑土长期试验及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覆盖还田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南方红壤典型长期试验及改良剂和轮作改良土壤酸性快速提升土壤有机质技术张文菊供图长期以来,我国习惯藏粮于仓、藏粮于民、以丰补歉。然而,耕地占补质量严重失衡,耕地总体质量下降已经成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障碍。对此,社会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呼声越来越高,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也聚焦到该战略。“过去粮食生产下来要存在粮仓里,[阅读全文]
-
超低排放是环保史上的重大技术突破
[内容预览]
| 2016/2/24 19:34:13朱法华 编者按 环境保护部等3部委2015年12月11日联合下发《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国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燃煤电厂力争实现超低排放。针对燃煤电厂实施超低排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版今日特刊登相关专家文章,以飨读者。 作为毕生从事电力行业环境保护的科技工作者,笔者见证了中国电力行业环保取得的巨大成绩。尤其是环保技术方面,[阅读全文]
-
郝吉明院士获2015年哈根-斯密特清洁空气奖
[内容预览]
| 2016/2/23 14:53:29清华新闻网2月19日电 (通讯员 高晓娟)近日,凭借在空气污染控制领域的卓越贡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院士荣膺美国加利福尼亚空气资源委员会颁发的2015年度哈根-斯密特清洁空气奖(Haagen-Smit Clean Air Awards),成为中国大陆首位获得该奖的科学家。 郝吉明院士致力于中国空气污染控制研究40余年,先后主持全国酸沉降控制规划与对策研究,划定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阅读全文]
-
中山大学发布引力波探测工程“天琴计划”路线图
[内容预览]
| 2016/2/22 6:27:16中新网广州2月21日电 (许青青)自美国科学家宣布发现引力波以来,中国本土引力波探测工程中山大学“天琴计划”受到各方关注。21日,该校举行推进实施天琴计划”研讨会,并发布其实施路线图“0123计划”,该计划将用15年—20年的时间发射卫星上天。据介绍,“天琴计划”实验本身将由三颗全同卫星(SC1,SC2,SC3)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阵列,卫星本身作高精度无拖曳控制以抑制太阳风、太阳光压等外部干扰,卫[阅读全文]
-
中国“人造太阳”实现创纪录超高温长脉冲
[内容预览]
| 2016/2/17 23:07:36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由该院承担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近日获得重大突破。这一被称为中国“人造太阳”的核聚变实验装置成功实现了电子温度超过5千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一里程碑性的成果标志着我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是未来聚变堆的基本运行模式。目前,国际上大部分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为常规非超导托卡马克[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