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昆明动物研究所:地质变迁影响生物多样性

    [内容预览]

    | 2013/4/8 9:11:13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的专家经研究发现,古地质变迁是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的重要因素。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分子进化与基因组多样性研究组博士研究生颜芳在张亚平院士和车静研究员的指导下,发现中国南方特有两栖类棘腹蛙类群有四个分化较深的进化支系。这四个支系的分化发生大致对应于青藏高原的第二三次隆升时期,远早于第四纪冰期。而长江水系在三峡地区的连通介导了该物种从上游地

    [阅读全文]

  • 兰州建成国内首座太阳能“暖气房”

    [内容预览]

    | 2013/4/1 23:57:50
    本报讯(记者刘晓倩)记者日前从甘肃省科技厅获悉,国内首座光热—光伏—储热联合运行的太阳能供暖示范建筑,在甘肃省建材院新型建筑材料中试基地建成。该建筑由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中科院电工所、清华大学村镇节能与新能源实验室联合研制。 据悉,该示范建筑原为单层砖混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建筑能耗高。在采用多项新技术进行节能改造后,该建筑达到了国家建筑节能65%的设计标准。同时,集热系统采用热管式真

    [阅读全文]

  • 三江源生态监测系统基本建成 已展开生态监测

    [内容预览]

    | 2013/3/23 12:59:34
    记者从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了解到,总投资5500万元的三江源生态监测系统目前已基本建成,并已展开生态监测工作。  自2005年起,国家先后投资5500万元在三江源地区建立起5个生态监测系统,建立了14个生态监测综合站点,496个基础监测点、3个水土保持监测小区、2个水文水资源巡测站、4个水文资源巡测队和2个自动气象站。  青海省三江源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表示,目前三江源地区已经基本形成了多专业融合

    [阅读全文]

  • 环保科普如何放大声音?

    [内容预览]

    | 2013/3/18 13:04:46
    编者按  开展科普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科普法》颁布以来,各级环保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加大宣传、普及环保知识和倡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创新宣传思路、形式和方法,环保科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国“两会”期间,不少委员代表就进一步加强环保科普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学技术只有被劳动者所掌握并自觉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才能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阅读全文]

  • 动物所全球气候变化下鸟类种群快速扩张机制研究获进展

    [内容预览]

    | 2013/3/16 9:11:05
    物种的分布区变化是种群进化历程中较为普遍的动态过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和栖息地的改变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很多鸟类物种分布区发生变化,其中一个主要表现是分布区北扩。近期扩张物种的新建种群如何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其种群社会行为和遗传多样性会发生何种变化?则是探讨种群扩张与分布区变化的主要机理问题。  鸟鸣,主要用于守卫领域和吸引配偶,是个体间重要的通讯交流信号。鸣声差异是重要的繁殖前隔离机制。对

    [阅读全文]

  • 郑国光要求国家气候中心发挥科研优势 加强服务针对性

    [内容预览]

    | 2013/3/15 14:25:38
    中国气象网讯3月13日下午,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到国家气候中心指导工作,了解今年以来我国雾霾、沙尘、气温和降水等气候特点,并就近期气候发展趋势与气候中心专家座谈。  郑国光指出,国家气候中心要充分发挥业务科研优势,深入研究气候影响的物理机制,从全球的视野实时监测气候动态。同时,要加强气候业务服务的针对性,与用户需求紧密联系。  郑国光还强调,要加强气候科普宣传工作,使气候服务更加贴近社会公众。

    [阅读全文]

  • Bt棉生态系统研究入选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内容预览]

    | 2013/3/14 11:15:43
    本网讯由科技部组织评选的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日前揭晓,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吴孔明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生态学试验证实Bt转基因棉花种植可促进对害虫的生物控制”榜上有名。  吴孔明研究团队基于长期的田间系统生态学试验研究和华北六省32个点1990-2010年的观测数据分析,发现伴随Bt棉花的广泛种植和杀虫剂的减少使用,三类主要捕食性节肢动物(瓢虫、草蛉和蜘蛛)的种群数量显著上升,并

    [阅读全文]

  • 海洋生态组开滨海湿地碳汇与管理技术学术交流会

    [内容预览]

    | 2013/3/7 13:11:46
    中国网3月7日讯 据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消息,滨海湿地碳汇与管理是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家海洋局2012年启动了“滨海湿地固碳能力提升技术及应用示范”公益专项,我中心承担了“滨海湿地生物固碳能力评估技术”的研究项目。为了更好地完成固碳能力评估的科研任务,3月1日至2日,中心海洋生态综合管理技术支撑工作组召开了关于滨海湿地碳汇与管理技术研究的学术交流会。  交流会上,工作组的有关专家首先

    [阅读全文]

  • 冰穹A有望钻取最古老冰芯:隐藏气候变化密码

    [内容预览]

    | 2013/2/23 17:14:35
    2005年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大陆钻取的冰芯。 (资料图片)昆仑站冰芯房作业。 金昶摄  新闻背景  新年之前,从远在万里之外的我国第29次南极昆仑站考察队传来好消息:在考察队的艰苦努力下,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上实施的首支深冰芯钻探,完成了第一支冰芯样品的钻取,总长度3.83米。虽然这个长度只是我们最终目标的千分之一多,但却是我国深冰芯钻探零的突破,是我国南极冰盖科学研究的又一个里程碑。  冰芯

    [阅读全文]

  • 上海交大学者研发节能空调系统 能效可提高20%

    [内容预览]

    | 2013/2/1 16:37:18
    在这个被称作“最冷的冬天”,如何让老百姓过上一个“暖冬”?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王如竹教授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出一种满足舒适性要求的长三角采暖新型空调系统,该系统不仅更加舒适,而且在没有增加能耗的情况下,能效提高20%。  目前供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燃气炉采暖;二是电采暖;三是燃煤或燃气的集中采暖。王如竹认为,传统的集中供暖是通过烧煤将70℃~80℃热水输送到千家万户,但这种方式并不节

    [阅读全文]

  • 南极昆仑站深冰芯第一次试钻成功

    [内容预览]

    | 2013/1/24 22:48:53
    昆仑站队队员与首支深冰芯合影记者 高 悦 摄  中新网1月24日电据中国海洋局网站消息,当地时间1月21日上午,中国深冰芯钻机在昆仑站安装完成后,成功进行了第一钻的试钻探,成功钻取了一支长达3.83米的冰芯,达到了该钻设计的最大钻取冰芯长度。标志着我国深冰芯科学钻探工程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上午10时(北京时间13时),中国深冰芯钻机第一钻试钻探正式启动。随着深冰芯钻塔架缓缓竖起,司钻队员熟练地操

    [阅读全文]

  • 华南矿区重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评价研究入选《总环境科学》引用率

    [内容预览]

    | 2013/1/23 12:03:04
    华南植物园土壤生态与生态工程研究组庄萍博士等人于2009年在环境领域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的论文“Health risk from heavy metals via consumption of food crops in the vicinity of Dabaoshan mine, South China”入选该杂志自2008年以来引

    [阅读全文]

  • 中国气象局调整首批115个国家基准气候站网布局

    [内容预览]

    | 2013/1/3 5:50:00
    中国气象报记者宛霞报道 日前,中国气象局印发通知,对国家基准气候站网布局进行调整,确定了首批115个国家基准气候站调整站点。   据悉,从2013年1月1日起,五寨等73个国家基本气象站调整为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按照国家基准气候站执行;唐海等19个国家一般气象站调整为国家基准气候站,探测环境保护按照国家基准气候站执行,观测任务和业务规定暂时保持不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要通过加强业

    [阅读全文]

  • 首次“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近日评出

    [内容预览]

    | 2012/12/28 0:39:24
    西北考察团戈壁组成员陈宗器在温音乌苏零下10度坚持测量建国后中国科学院成立了地球物理研究所赵九章(右一)为所长,陈宗器(左一)任副所长  据悉, 2012年首次“陈宗器地球物理优秀论文奖”近期已评出。  获奖论文3篇,分别为《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作者张培震等(2008年);《汶川MS8.0地震: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的初步研究》,作者刘启元等(200

    [阅读全文]

  • “城市化进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召开

    [内容预览]

    | 2012/12/24 7:06:42
    本报讯 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城市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共同承办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环境保护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生态文明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与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模式、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城市规划等内容,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会议认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

    [阅读全文]

  • 触摸气候的脉动

    [内容预览]

    | 2012/12/19 5:33:53
    中国气象报记者 吴越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和瞬息万变的天气现象一样,气候的奥妙同样引人注目。在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前预测、准确预报;在气候变化日益影响世界的今日,如何客观地趋利避害;面对着冷暖干湿的气候特征如何科学地触摸到其脉动的规律,这就是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以下简称开放实验室)多年来致力的工作内容。  让我们一起走进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揭

    [阅读全文]

  • 中巴地球环境资源卫星监测项目造福巴西

    [内容预览]

    | 2012/12/18 9:50:00
    中国、巴西两个“金砖国家”过去数年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升温。中国自2009年起取代美国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这或许广为人知。除此之外,双方在以空间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领域合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两国在1988年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拉开研制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序幕“中国的制造平台和人才储备正好弥补巴西的空缺”,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整合与测试实验室负责人佩德罗尼奥·达索萨对笔者说,这是巴西同中国牵手成功的原因。

    [阅读全文]

  • 专家学者在京纵论生态文明与城镇化

    [内容预览]

    | 2012/12/16 23:24:50
    中新网北京12月16日电 (记者 尹力)“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于16日在京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化”两大主题,就生态文明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生态城市建设与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模式等专题展开讨论。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迅提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城市建设、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关联。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与资源危机并存

    [阅读全文]

  • 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产品3.0版本推介会在京举行

    [内容预览]

    | 2012/12/14 6:13:05
    中广网北京12月13日消息(记者周文超)2012年12月13日,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和国家气候中心联合召开了“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产品3.0版本推介会”。  众所周知,气候变化对已经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认清气候变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和减缓措施,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同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伴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增强,气候变化对人

    [阅读全文]

  • 我国人工生态系统实现突破 外星球定居成为可能

    [内容预览]

    | 2012/12/2 5:28:22
    从杨利伟到景海鹏、刘旺和刘洋,在我国当前的载人航天活动中,航天员在太空中呼吸的氧气、喝的水、吃的食物都需要从地面带上天,航天员的排泄物则需装在特殊的袋子里带回地球。   而在今后,这样的情况或将完全不同。通过建立一个受控生态生保系统,航天员在太空中所需要的氧气、水和食物均能在系统内部得以再生利用,实现“自给自足”。   昨天下午,中国航天员中心宣布:我国首次受控生态生保集成实验取得圆满成功。两名参

    [阅读全文]

203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