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低效生态公益林改造与恢复技术获突破
[内容预览]
| 2012/11/30 5:25:02国家林业局政府网11月29日讯近日,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组织专家对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等单位院联合承担的南方低效生态公益林改造与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进行现场了查定。 该项目以提高南方低效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和综合效益为目标,通过4年的联合攻关研究,在北、中、南亚热带典型地带性森林群落结构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木荷、红椎、藜蒴、浙江润楠、红苞木、乐昌含笑、阴香和鸭脚木等一批适于南方地区不同气候带生态公益林[阅读全文]
-
研究人员将发明新电池 蓄电能力比锂电池高10倍
[内容预览]
| 2012/11/21 10:05:18我们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用的都是锂离子电池。而现在,一种锂空气电池已成为科学家眼中的“未来电池”。 记者昨日获悉,武汉理工大学—哈佛大学纳米联合重点实验室的武汉科学家,正在为这款电池出世“加足电力”。他们的研究引起全球制成首个锂电池的威庭汉教授的关注和积极评价,其最新成果本月12日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 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希望能用锂空气电池代替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阅读全文]
-
环境一号C星成功发射
[内容预览]
| 2012/11/20 6:27:03本报讯(记者 刘欢)北京时间2012年11月19日6时53分,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顺利点火腾空,以一箭三星方式,将环境一号C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此次发射任务还成功搭载发射了一颗新技术验证卫星和蜂鸟试验载荷。 环境一号C卫星是我国首颗民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其电源分系统采用的双母线结构是我国在小卫星平台上的首次应用,同时该卫星还填补了我国星载[阅读全文]
-
生态恢复软体技术为矿石采空区披绿纱
[内容预览]
| 2012/11/19 10:06:58本报讯(记者操秀英)昔日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矿石露天采空区,如今已披上绿纱。中国地质科学院科研人员通过对千灵山实施软体生态恢复试验,在边坡软体结构护坡施工工艺,生态袋、植物与土壤基质等构筑绿色植被边坡结构技术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在近日举行的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专项的示范项目子课题验收会上,该项目得到专家高度认可。 据介绍,北京市丰台区千灵山原为北京著名的石料产地,由于长期开采,已形成较大面积的露天采[阅读全文]
-
“感染微生态学”提出抗感染新思路
[内容预览]
| 2012/11/19 4:17:54“我们不仅要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应注重人体自身生态环境的保护。”日前,在人民卫生出版社举行的《感染微生态学》(第2版)首发仪式上,该书主编、我国传染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发出这样的忠告。 微生态学的概念最早在1977年由德国的沃克鲁什博士首次提出,而感染病的防治一直是世界各国急需解决的问题。2001年,李兰娟院士将微生态学和感染相结合,尤其在肝病与微生态关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开拓性[阅读全文]
-
气候专家认为我国“南涝北旱”格局发生改变
[内容预览]
| 2012/11/17 11:16:34蓄水量增加了的北京密云水库。CFP供图青海湖湖水面积连续多年不断增大,气象专家认为,周边地区降水量偏多,使青海湖变大了。核心提示 很多人感到,最近几年我国华北地区干旱少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多雨的情况发生了改变,最新的气候统计和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11月14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近几年“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发生了变化,夏季多雨带位置北移,持[阅读全文]
-
自然灾害和空气污染给城市带来诸多挑战
[内容预览]
| 2012/11/14 18:41:03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雅罗日前表示,洪水、气旋等自然灾害和空气污染给城市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城市的天气、气候和环境服务正变得愈加重要。 日前,在庆祝上海徐家汇观象台,也是世界上最早连续收集长时间序列气候资料的观象台成立140周年的新闻发布会上,米歇尔·雅罗对媒体说:“气候、天气预报、防御灾害风险,以及我们呼吸的空气,这些是我们工作的焦点。” 雅罗说,世界气象组织和上海市气象局联手打造了多灾[阅读全文]
-
4项成果为节能减排技术支撑 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内容预览]
| 2012/11/13 12:04:55科技部日前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评估与应用研究”项目验收会,项目通过了专家组验收。项目成果将为“十二五”工业节能减排规划和行业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探索建立节能减排技术遴选、评价和推广长效机制。 项目取得了4项主要创新性成果:首次将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和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应用于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遴选和评估;首次在11个行业系统性地开展节能减排[阅读全文]
-
上海徐家汇观象台成为全球“世纪气候站”之一
[内容预览]
| 2012/11/13 5:26:35上海徐家汇观象台成为全球“世纪气候站”之一:140年连续观测无一日中断 新华网上海11月12日电(记者李荣)有“远东气象第一台”之称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12日纪念其成立140周年。世界气象组织授予其证书,表彰其连续140年无一日中断收集的长时间序列气候资料对全球气象研究的贡献。徐家汇观象台成为全球“世纪气候站”之一。 据了解,上海徐家汇观象台成立于1872年,是一座集气象、天文、地磁等于一体的观[阅读全文]
-
我国为第四个南极科考站选址
[内容预览]
| 2012/11/6 10:15:4011月5日,中国第二十九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奔赴南极,开始为期160余天的科考任务。作为这次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将进行选址。新科考站的建设目的是什么?选址应注意哪些问题?此次南极科考又有哪些任务? 11月5日,中国第二十九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广州市出发,奔赴南极。此次南极科考总航程预计历时162天,计划航行27460海里。 执行科考和后[阅读全文]
-
我国第29次南极科考队伍广州启程 航程历时126天
[内容预览]
| 2012/11/6 3:55:45中广网广州11月5日消息(记者郭淼)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我国第29次南极科考队伍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今天上午从广州启程,前往南极执行科考任务。 据了解,这次南极考察的内容不仅涉及海洋水文以及物理海洋、气象、地质生态、测绘、冰川等学科,还包括后勤补给在内39项任务。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第29次南极科考队队副领队李院生:今年南极我们想做一个整个环境的检测,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些[阅读全文]
-
我国发布新一轮气象卫星发展规划
[内容预览]
| 2012/10/30 8:53:44本报讯 (记者游雪晴)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长期、连续、稳定的气象卫星观测体系,确保气象卫星的系列化发展、业务化运行,稳步进行更新换代。截至2020年,计划发射11颗气象业务卫星。这是国家气象卫星主任杨军在10月24日召开的《我国气象卫星及其应用发展规划(2011—2020年)》通报会上介绍的。 据杨军介绍,8月份,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我国气象卫星及其应用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阅读全文]
-
2012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召开
[内容预览]
| 2012/10/27 23:06:5410月24日~27日,2012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连增及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连增表示,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的发展与我国极地事业的日益兴盛密不可分。2012年,作为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国极地工作稳步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陈连增要求,未来一段时间,要尽快完成极地科学考察[阅读全文]
-
我国须把握深海生物资源开发先机
[内容预览]
| 2012/10/24 8:52:51“谁能夺得深海生物资源开发先机,谁就能驱动经济快速发展。”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海洋生物高技术论坛上,院士专家建议,我国须把握深海生物资源开发先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徐洵指出,由于新技术发展,人类发现深海蕴藏着巨大宝藏。从科学意义上看,挖掘海洋生物资源有助于探寻全新的物种和生命机制;同时,海洋生物作为理想药物和工业材料资源,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至今探测的深海海[阅读全文]
-
生物质制生物柴油技术获进展
[内容预览]
| 2012/10/24 8:51:43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质高效转化研究组的生物质制生物柴油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大连化物所研究员赵宗保及其团队自2004年以来研究生物质制生物柴油的新技术,该技术利用产油酵母,将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等可再生资源转化为油脂,从根本上解决生物柴油的原料问题。而且,这一技术还可为油脂化工产业提供新原料以部分替代大豆油、菜籽油等,从而节省宝贵的耕地资[阅读全文]
-
促进与发展中国家科技合作
[内容预览]
| 2012/10/24 5:53:44日前,在天津召开的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第23届院士大会的选举中,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当选为TWAS新任院长,将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就任。这是TWAS成立近30年来首位中国籍科学家担任院长。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还将如何发展?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新[阅读全文]
-
水泥化学原料药清洁生产技术酝酿推行
[内容预览]
| 2012/10/23 11:29:3210月22日,工信部出台《水泥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征求意见稿)》、《化学原料药(抗生素/维生素)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征求意见稿)》,对水泥、化学原料药行业节能减排目标、推广技术提出新的要求。 水泥重点减少氮氧化物排放 工信部重点推广水泥窑氮氧化物减排技术、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水泥窑窑衬使用无铬耐火材料(砖)等技术,计划2015年普及率分别达到80%、5%和70%,最终实现减[阅读全文]
-
专家研讨“资源与绿色经济”
[内容预览]
| 2012/10/22 3:23:41本报北京10月21日电 (记者李大庆)资源问题已成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研究的热门领域和话题。今天在北京开幕的2012年世界资源论坛就证明了这一点: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论坛。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为论坛发来贺信。 此次论坛由中科院主办,其主题是“资源与绿色经济”。据论坛主席、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介绍,论坛的研讨领域相当广泛,包括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政策;矿产资源;食品、生物资源的[阅读全文]
-
生物质制生物柴油技术取得新进展
[内容预览]
| 2012/10/20 11:09:54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质高效转化研究组的“生物质制生物柴油”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Nat. Commun. XX:XXXX, DOI: 10.1038/ncom ms2112)。 将丰富的生物质资源转化为高值、绿色和可再生的生物燃料和化学品,是解决当前日趋严峻的能源与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等难题的途径之一。大连化物所赵宗保研究员及其团队自2[阅读全文]
-
节能环保水压爆破新技术应用成功 降低粉尘污染
[内容预览]
| 2012/10/20 10:46:24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四公司在承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全线控制性工程、铁道部挂牌的极高风险隧道——铺子山隧道施工中,变革传统的隧道掘进爆破技术,应用节能环保水压爆破新技术获得成功。 隧道掘进水压爆破技术是利用在水中传播的爆破应力波对水的不可压缩性,使爆炸能量经过水传递到炮眼围岩中几乎无损失,减少单位岩石的炸药消耗量,减少了温室气体及粉尘排放,并且十分有利于岩石破碎。同时,水在爆炸气体膨胀作用下产生的“[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