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80次香山科学会议研讨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及应对
[内容预览]
| 2010/12/31 11:58:17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应对已经被列为稳定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战略任务。出席日前在京举行的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为主题的第380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专家指出,稳定和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和食物安全、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是未来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挑战,需要科学认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整体影响,并从减排与生产共赢的角度探寻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发展战略[阅读全文]
-
我国建成全球首台百万千瓦空冷机组 年节水2600万吨
[内容预览]
| 2010/12/29 10:38:25本报银川12月28日电 (记者周志忠、冉永平)全球首个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发电机组——华电宁夏灵武发电有限公司二期工程于今天投产发电。作为我国百万千瓦机组空冷技术装备自主国产化示范项目,该项目的成功将彻底改变我国空冷机组技术、设备依赖进口的历史。 所谓空冷机组是指用空气冷却系统来冷却、冷凝汽轮机的发电机组。空冷机组较普通的水冷机组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大量节约水资源,因此空冷发电机组非常适于我国广大[阅读全文]
-
中外科学家研讨应对全球变化生物学效应
[内容预览]
| 2010/12/28 10:43:44近日,来自16个国家的120多位科研人员参加了在昆明召开的第四届整合动物学国际研讨会暨全球变化生物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科学家们以“全球变化生物学效应研究——数据分析、共享机制与研究工具”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此次会议由国际动物学会与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主办,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承办。会议举办了一系列学术[阅读全文]
-
中国将在春节前推地理信息平台 "天地图"正式版
[内容预览]
| 2010/12/28 9:46:19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我国将在春节前推出优质高效的地理信息平台天地图正式版,打造国家最有影响的地图服务网站,我们连线正在全国测绘局局长会议上采访的中央台记者张庶卓。 主持人:据了解我国互联网地图发展很快,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这方面的监管情况怎么样? 记者:据国家测绘局局长会议了解到,国家测绘局依法开展测绘资质的审查。那么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0 多家地图服务网站和网络运营商申请取得了[阅读全文]
-
第56期双清论坛关注温室气体控制技术
[内容预览]
| 2010/12/27 11:13: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56期“双清论坛”日前在江苏南通召开。本次论坛由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和政策局共同主办,主题为“化石能源动力系统中温室气体控制的革新与制高点”。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徐建中院士和太原理工大学谢克昌院士共同担任论坛主席。来自全国32所大学、科研院所的7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其中有6 位院士专程赴会作报告和全程参加论坛研讨。 基金委副主任姚建年院士出席论坛并讲话[阅读全文]
-
北京大学成立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
[内容预览]
| 2010/12/24 22:37:0812月21日,一百多位国内外生命科学和相关领域的顶尖学者聚集北京大学,共同见证了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的诞生。 据悉,BIOPIC是国内第一家将最先进的成像技术和测序技术与生物基础研究和医疗诊断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实体研究中心。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多学科交叉是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BIOPIC的成立适应了这一大潮流,可以充分利用北大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阅读全文]
-
我首台探测二氧化碳分布激光雷达系统 投入使用
[内容预览]
| 2010/12/23 21:59:52新华网合肥12月23日电(记者蔡敏)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了解到,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的中科院重点装备“二氧化碳拉曼激光雷达系统”日前研制成功,并顺利通过了中科院相关专家组验收。 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研究员胡顺星介绍,“二氧化碳拉曼激光雷达系统”是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方位探测大气[阅读全文]
-
干燥技术应用于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
[内容预览]
| 2010/12/23 11:36:31上海2010年12月23日电 /美通社亚洲/ -- 垃圾焚化厂的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最令人头疼的是气体采样中存有大量的气体尘埃、腐蚀性和潮湿的气体,因为潮湿气体中的酸会腐蚀并破坏管线,甚至是系统中的金属元件。然而依托美国博纯(Perma Pure)公司的 Nafion®干燥管脱水技术,可以在直接抽取法采样的一开始,在气相状态下除去水分,避免样气冷凝形成酸;同时由于不产生冷凝水,[阅读全文]
-
环保在线监测监控GPRS通信方案
[内容预览]
| 2010/12/23 10:51:15在环保系统中,常常需要对众多的污染排放点进行实时监测,大部分监测数据需要实时发送到管理中心的后端服务器进行处理。由于监测点分散,分布范围广,而且大多设置在环境较恶劣的地区,通过电话线传送数据往往事倍功半。利用GPRS网络进行无线数据传输,成为环保部门选择的通信手段亮点之一。 环保在线监测监控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前端数据采集、中间通信传输、控制调配中心。 A数据采集:前端采用南京崇茂科[阅读全文]
-
中国首创病险堤坝“微创修复”技术
[内容预览]
| 2010/12/22 11:20:41新华网郑州12月20日电(记者李亚楠)一项由中国自主研发的病险堤坝“微创修复”技术日前通过专家评审和推广论证,这将破解中国在小型堤坝除险加固中面临的“瓶颈”。现行技术手段在施工过程中对堤坝“开膛破肚”、扰动或破坏过多的难题将获得解决。 在近日于郑州举行的河南省重大公益科研项目验收暨成果推广论证会上,郑州大学王复明教授主持完成的一项名为“堤坝除险加固高聚物注浆成套技术及装备”的科技成果,获得了与会[阅读全文]
-
山东研发纳米生态降解地膜 破解农田白色污染
[内容预览]
| 2010/12/22 9:11:33山东鑫鑫大壮降解塑料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等单位今天在济南共同宣布,他们研发出新型纳米生态降解地膜,已通过专家鉴定,可望破解农田“白色污染”。 当前,地膜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由于绝大多数普通地膜不可降解,且难以被回收利用,残留在土壤中的废弃地膜容易造成土壤不透水、不透气,造成土地板结,引起粮食作物减产和环境污染。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阅读全文]
-
地质调查破译鄱阳湖区“土壤基因”
[内容预览]
| 2010/12/16 17:17:5012月10日,《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成果通过专家组检查验收。这一调查,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体检”,在摸清鄱阳湖生态区土地质量家底、查明生态地球化学背景、评价农作物产地和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基础上,绘制了一套生态经济 “土壤基因图谱”,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据了解,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江西省人民政[阅读全文]
-
绿色供应链研究项目启动
[内容预览]
| 2010/12/16 11:40:28中国环境报记者 霍桃 12月15日北京报道 由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设立的“绿色供应链”专题政策研究项目今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绿色供应链”项目旨在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政策与经验,为我国政府在强化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提升我国企业环境治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确保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有效实施等方面提供建议。 国合会中方首席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介绍了国合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阅读全文]
-
国家环保部环保物联网技术研讨会在太原市召开
[内容预览]
| 2010/12/13 14:25:11国家环保部“工业污染源监控暨环保物联网技术研讨会”于2010年12月6日至8日在太原隆重召开。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局副局长陈善荣、各省市环保厅代表,中国工程院秘书长邬贺铨院士、科研院所相关专家,环保物联网相关技术单位等150余人出席会议。山西省环保厅厅长刘向东出席会议并致辞。 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承担建设。中心[阅读全文]
-
中国研发成功:中药药渣转化有机肥料的制备技术
[内容预览]
| 2010/12/13 10:58:18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 曾利明)过去每年要产生5至10万吨药渣,仅垃圾运输费就需100万元人民币的广东一力制药公司,今年不仅减少了这笔生产成本,而且也消除了对环境污染的担忧——这是中国研发的首个中药药渣制备生物有机肥项目带来效益。 该公司董事长曾胜今天在此间举行的中药前处理专家座谈会上透露,为解决药渣处理这一困扰中药产业绿色生产的大问题,他们投资达2千万人民币引进华南农业大学研发的中药药[阅读全文]
-
燃料电池车振动和噪声研究获突破
[内容预览]
| 2010/12/12 23:07:25日前,世界500强企业汉高(Henkel)联手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开展的燃料电池车振动和噪声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 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以及天然石油资源的日渐短缺,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就是一个绝佳范本。一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使用[阅读全文]
-
新型被动自呼吸纯甲醇燃料电池 日前在长春问世
[内容预览]
| 2010/12/9 12:32:21一种采用纯甲醇进料方式的被动式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日前在长春问世。 该电池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其构成包括纯甲醇贮存腔、甲醇缓冲区和电池工作单元。在纯甲醇贮存腔和甲醇缓冲区之间采用渗透膜来控制甲醇的传递,实现纯甲醇进料,以满足甲醇燃料电池的长效工作能力。同时,该电池不需要外加蠕动泵和甲醇传感器来控制燃料的补充。此外,在该电池的甲醇缓冲腔,甲醇燃料以蒸气形式或液膜形式吸附在电极表面进[阅读全文]
-
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聚焦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
[内容预览]
| 2010/12/9 9:37:12日前,由中国科协主办,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省土壤学会承办的中国科协第227次青年科学家论坛在穗举行。本次论坛聚焦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议题包括产电微生物及其电子传递机制、微生物燃料电池反应器设计与放大、微生物燃料电池材料、微生物燃料电池模型模拟、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环境应用。 论坛邀请浙江大学长江学者教授成少安、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爱杰、台湾宜兰大学教授王金[阅读全文]
-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科技创新可缓压力
[内容预览]
| 2010/12/6 11:20:03为应对国际气候谈判和国内经济转型的压力,中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中国政府代表团高级顾问、国务院参事刘燕华12月4日在坎昆介绍说,打破技术瓶颈、产业升级换代、调整经济结构是迫在眉睫的事。 刘燕华引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一份报告说,中国要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至少需要60多种骨干技术支持。但其中的42种核心技术,中国还没有掌握。 曾任中国科技部副部长的刘燕华认为,中[阅读全文]
-
珠江三角洲水稻种植系统的生态经济研究取得新进展
[内容预览]
| 2010/11/29 14:02:39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生产与消费的第一大国,而珠三角地区则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然而,在过去20年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甚至出现了农民用水稻田私种蔬菜销售,然后购买水稻来交公粮的现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种稻积极性,政府连年提高水稻收购价格,但具体提到多少才合理呢?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地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华南植物园植被与景观生态学研究组陆宏芳研究员等通过对常年水稻[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