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杰氏国际系统微生物学学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内容预览]
| 2011/5/23 9:54:305月19日,由伯杰氏手册基金会、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承办的“伯杰氏国际系统微生物学学会(BISMiS)成立大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全球顶尖科学家以及近400位微生物学者参加会议。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赵国屏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邓子新院士以及中科院微生物所所长黄力担任大会共同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伯杰氏基金会主席Michael Goodfellow教[阅读全文]
-
惊涛骇浪不足惧 造福人类期可待
[内容预览]
| 2011/5/19 20:46:30本报讯(记者王春)如何将海浪的动能转化为电能,使制造灾难的惊涛骇浪为人类服务。科学家通过计算发现,一个由低频共振器排成的周期阵列能够完全阻挡波长很长的水波,水波在周期浮子阵列中呈现出负重力。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先进材料实验室教授胡新华及其合作者关于完全阻挡海洋波并利用波能发电的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这项科研成果对海啸多发国减灾防灾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将为发展海洋[阅读全文]
-
中科院自动化所建成世界最大生物特征样本数据库
[内容预览]
| 2011/5/17 8:51:13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目前,该所已经建成国际上规模最大的多模态生物特征样本数据库,拥有10000多份样本的虹膜图像数据库、各种光照和表情变化下的近红外和异质人脸图像数据库、指纹数据库、掌纹数据库和步态数据库等。 据悉,已有7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个研究团队,申请使用该所生物特征样本数据库,从而推动生物特征识别学科发展,并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 中科院自动化所生物特[阅读全文]
-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成功应用重点地区
[内容预览]
| 2011/5/12 8:14:02本报北京5月11日电(记者付毅飞)重庆市江津区广泛分布着大量浅层土质滑坡,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该区桥头滑坡点,坐落着两家工厂,十几户居民居住其中。尽管墙体已经出现裂缝,但居民们数年来一直不肯配合搬迁。直到近日,大家看到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出示的监测数据,才心服口服地配合撤离,脱离了险境。 记者从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在航天器飞行惯性技术基础上开发出地质灾害[阅读全文]
-
亚热带所承担的喀斯特生态适应性修复支撑计划课题启动
[内容预览]
| 2011/5/10 21:03:235月3日,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所、广西植物所、广西山区综合技术开发中心、广西大学等共同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十二五计划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构建项目--喀斯特峰丛洼地退化生态系统适应性修复研究课题,获得科技部社会发展司立项支持,正式启动。 该课题针对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区域综合效益低下、治理技术与模式缺乏可持续[阅读全文]
-
鲤鱼基因组序列破解成功 未来或可诞生无刺鲤鱼
[内容预览]
| 2011/5/9 9:55:54当前,鲤鱼基因组以100条染色体绝对数量优势,跃居目前已知研究物种中染色体数目最多的动物。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共同开展的“鲤鱼基因组计划”,日前成功完成鲤鱼全基因组测序,并绘制出全基因组序列图谱。这一研究成果将有望培育出肉多刺少的鲤鱼新物种。 基因是染色体上的一条DNA片段,而大[阅读全文]
-
新技术让玉米秆变废为宝
[内容预览]
| 2011/5/6 8:00:53本报讯(记者陈瑜)“盐粳48”因品质优良深得人们喜爱,但稻穗重易倒伏的弱点让农民朋友犯难。沈阳沈北新区新民村几户农民去年找到“妙方”,通过在自家地里试用一种名为“β-寡聚酸”的生物调节剂,有效克服了这一弱点。 “β-寡聚酸生产工艺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项目主持人、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士奎说,该研究有望解决困扰优质稻米稳产增产问题。 王士奎介绍,这种调节剂的原材料是玉米秸秆纤[阅读全文]
-
科技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征集和技术转移机制调研
[内容预览]
| 2011/5/5 9:21:26为全面了解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现状及向发展中国家技术转让情况,推动国内单位“走出去”,科技部国际合作司近日下发通知,开始征集我国可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的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并开展技术转移机制调研工作。 技术征集和技术转移机制调研的重点领域包括能源、节能减排、农业、林业、废弃物利用、水资源、资源环境、防沙治沙、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等十二个领域,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低碳绿色技术,如信息技术、生命技术、材料技术、[阅读全文]
-
一天两次为地球照全身像 记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
[内容预览]
| 2011/5/3 9:49:17如果有一天,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没有了卫星云图——这似乎是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不过请放心,这种情况不会出现。我们的科学家设计并制造出了先进而耐用的照相机,随卫星上天,密切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一天两次,以250米的幅宽,对地球进行全覆盖扫描。 今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颁给了相机的研发团队——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课题组,他们为气象卫星“风云三号”提供了敏锐而耐用的“眼睛”。 一[阅读全文]
-
研究称洞庭湖区仍处于坳陷沉降期 亟需退田还湖
[内容预览]
| 2011/4/28 10:44:25中新网北京4月27日电 (孙自法 王潇)中国学者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第四纪(距今约250万年)以来,洞庭湖地区经历了沉降→抬升→沉降的演变过程,现在仍处于坳陷沉降阶段。洞庭湖近代湖域面积急剧减小,导致洪涝灾害危险性增大及生态环境恶化,亟需退田还湖。 最新一期《地质论评》发表了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柏道远研究员等完成的研究论文《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演化特征》。研究人员以地貌和沉积为基础,通过详细的地表[阅读全文]
-
世界首座“会发电的酒店”已累计发电57万度
[内容预览]
| 2011/4/27 8:50:06中新社保定4月26日电 (吕子豪 高欣华)26日,河北省保定市电谷锦江国际酒店荣膺五星级酒店挂牌仪式正式举行。这意味着该酒店成为世界上首座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五星级酒店。 保定电谷锦江国际酒店由中国新能源领军企业英利集团投资5亿元人民币于2008年10月建成,因首次采用了光伏新技术而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酒店外立面创造性地安装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看上去酷似一块[阅读全文]
-
产学研攻克皮革废弃物循环利用难题
[内容预览]
| 2011/4/27 8:10:12本报讯(吴宏富)近日,宁波工程学院和浙江丰利粉碎设备公司共同承担的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皮革废弃物用作橡塑填充材料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通过验收。专家称,该项目的研究,解决了皮革废弃物的再利用,替代或减少石油树脂的用量,降低橡塑制品的成本,为皮革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该项目采用独特设计的专用破碎剪切技术、皮革超细粉碎技术设备对皮革废弃物进行粉碎,利用皮粉中胶原蛋白的羧基或氨基通[阅读全文]
-
陕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技术研发成功 通过专家鉴定
[内容预览]
| 2011/4/25 12:29:44近日,由陕西理工学院和陕西东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设备研究与开发”项目通过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鉴定。 专家组认为,“太阳能吸收式制冷设备研究与开发”项目形成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集成技术属国内首创,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阅读全文]
-
超级计算机助推中国抢占气候变化问题国际话语权
[内容预览]
| 2011/4/21 11:43:034月15日,清华大学开启了国内高校首台计算力破百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这台占地十二平方米的高端设备,将为“地球系统模拟器科学工程”提供海量计算能力。这预示着中国在气候等问题上,或将能够获得更多话语权。 气候变化问题 中国科技话语权缺失 在4月15日举行的清华大学-浪潮集团超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启用暨“地球系统模拟器”科学工程战略合作启动仪式上,中科院院士、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说,由于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阅读全文]
-
电厂如何适应烟尘排放新标准?
[内容预览]
| 2011/4/20 9:21:58即将出台的30mg/Nm3的火电厂烟尘排放标准引发了我国工业烟尘治理领域内关于除尘技术的新讨论,有些管理部门和用户对电除尘器能否适应新的排放标准表示了担忧。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电除尘委员会结合大量国内外案例,组织骨干企业及业内专家全面研究考证了电除尘器对国内燃煤的适应性后认为,对于中国大多数煤种,使用常规电除尘器就可以达到30mg/Nm3的烟尘排放标准。但高比电阻粉尘引起的反电晕、振打引起的二次扬尘等[阅读全文]
-
我科学家:首次开展墓葬内原始空气环境调查研究
[内容预览]
| 2011/4/19 9:56:19日前,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曹军骥与香港理工大学教授李顺诚、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新明等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西汉张安世家族汉墓M1号墓考古发掘工作中,首次开展了国内考古遗址墓葬内空气环境调查研究。 本次研究分别调查了M1墓的主室和耳室两个微环[阅读全文]
-
清华大学浪潮集团联合推出“地球系统模拟器”
[内容预览]
| 2011/4/17 13:19:24由清华大学和浪潮集团共同研制的超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4月15日正式启用,这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性能最高的计算平台,也是我国在地球系统模拟领域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同时双方就“地球系统模拟器”科学工程签署合作协议,全面推进地学领域的科研装备研制,这对于增强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整体实力,提高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话语权,都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模拟器是对地球自然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的超级计算机[阅读全文]
-
印制电路板新型蚀刻液循环利用
[内容预览]
| 2011/4/17 11:35:28人民网上海4月16日电 (记者沈文敏)在近日举行的全国印制电路板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高峰论坛上,一种用于印制电路板行业的新型蚀刻液循环利用技术受到关注,其从源头治理环节入手,对传统工艺产生的废液进行完全消除,不产生任何污染。拥有这一核心技术的深圳洁驰科技有限公司,受到天津达晨、深圳德同、杭州融高、杭州戴乐斯等八大创投基金的青睐,将获得2亿元投资用于扩大生产。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印制电路板行业纷纷[阅读全文]
-
农业部:中国—巴西农业科学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
[内容预览]
| 2011/4/14 8:59:174月13日,中国—巴西农业科学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这是我国面向拉美国家的第一个农业科学联合实验室。成立该实验室,旨在有效利用和发挥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巴西农牧研究院的各自科技优势,推动双方在农业和自然资源领域的科技合作,促进加速相关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产业化,提升双方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促进两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并为保障中国、巴西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粮食安全、提高经[阅读全文]
-
CT扫描帮助寻找高产水稻
[内容预览]
| 2011/4/7 20:02:42《科学日报》2011年4月6日消息:很多病人被医生怀疑有肿瘤或血凝块的时候都有被安排去做X-射线CT扫描的经历。但在一项提高水稻产量的农学研究中,水稻也成了中国武汉Quin Liu博士的实验室里被安排做CT扫描的“病人”。 盆栽的水稻幼苗通过一个传送带进入CT扫描仪,这种自动装置一天能处理4320棵水稻植株。这种CT能量对植株组织进行非侵入性分析,将其品质特性与一个计算机程序进行匹配来帮助水稻育[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