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华南植物园研究发现持续大气氮沉降下负生态效应

    [内容预览]

    | 2010/6/21 21:41:28
    大气氮沉降是全球变化重大问题之一。至今温带地区的欧洲和北美已在大气氮沉降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进展。不过,目前已有的研究大部分是关于N沉降下土壤和水酸化、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和养分循环、温室气体(CH4和NO2等)排放,以及植物和微生物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而对于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功能显著的土壤动物群落的响应等方面极少见报道。大气N沉降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个

    [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与森林碳汇和水国际研讨会在云南举行

    [内容预览]

    | 2010/6/21 13:25:19
    日前,气候变化与森林碳汇和水国际研讨会在云南省腾冲县举行。研讨会由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中国林科院、美国林务局南方研究院和法国开发署联合主办,中国林科院承办,云南省林业厅和云南省腾冲县林业局协办。  中国林科院副院长刘世荣主持会议开幕式,中国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副司长李怒云、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森林贸易网络中国经理金钟浩博士、美国林务局南方研究院项目经理Steve

    [阅读全文]

  • 自主研发“气动脱硫技术”通过环保专家评议

    [内容预览]

    | 2010/6/21 9:53:00
    一项由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气动脱硫技术”日前通过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专家组的评议。专家组认为,该技术总体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建议在石化、电力及冶金等行业推广应用。  据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鹏程介绍,气动脱硫技术是针对工业废气治理研发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湿法脱硫技术,具有液气比低、脱硫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等特点。该技术已成功应运于中国石化燕山石化220t/h锅炉

    [阅读全文]

  • 脱硝技术:环保新宠面临效益难题

    [内容预览]

    | 2010/6/21 9:51:21
    “电力环保领域已经出现了拐点,今后脱硝技术会取代目前占主流的脱硫技术,成为电力环保企业的新增长点”,早在3年前就有业内人士做出了以上判断,并大胆预测2010年底国家或将出台有关脱硝的强制性指标的政策。  脱硝是控制氮氧化物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氮氧化物已逐渐成为第一大酸性污染气体,由其引起的环境问题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人体的致毒作用,尤其是二氧化氮,可以引起支气

    [阅读全文]

  • 把工业废弃物“吃”掉

    [内容预览]

    | 2010/6/19 10:31:05
    “我们这里几乎没有什么是废物,废渣、废气、废水,都得到了回收利用,都创造了新的价值。工业‘三废’实现了零排放!”最近,记者在宁夏平罗县太沙工业园区采访时,从宁夏平罗赛云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尤兆云口中听到了这些不凡的业绩。   记者看到6条长达35米、直径近2米的密封巨龙横卧在厂区内,颇为好奇。公司副总经理梁生华告诉记者:这是采用了蒸压新工艺的蒸养釜。它“吞”进去的是粉煤灰、白灰、石膏、炉渣等工业废弃

    [阅读全文]

  • 用绿色方法将酸雨“化害为宝”

    [内容预览]

    | 2010/6/16 19:51:30
    将来,我们可以用绿色方法将酸雨“化害为宝”——昨日从大连海事大学获悉,该校环境工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潘巧媛的项目获得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格平绿色助学行动”资助,受资助的课题是“羟基自由基氧化脱除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并生成酸的绿色方法”。   酸雨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之一,控制和治理酸雨污染已成为当前环保研究热点课题之一。潘巧媛的项目“羟基自由基氧化脱除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并生成酸的绿色

    [阅读全文]

  • 光伏建筑何时能够规模化?

    [内容预览]

    | 2010/6/16 8:52:38
    上海世博会上的太阳能应用,是历届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也是世界上最集中的光伏建筑展示。业内人士表示,希望以此能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带动太阳能的应用市场。请关注——光伏建筑何时能够规模化?  在上海世博园江苏馆内,有一朵“七色花”,在灯光下向人们演示如何捕捉太阳能,并反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光谱。  这朵“七色花”,是向日葵造型的太阳能装置,由一块块太阳能电池板拼接而成,随着阳光

    [阅读全文]

  • 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 建筑节能空间有多大?

    [内容预览]

    | 2010/6/15 17:55:52
        当前,建筑节能潜力主要体现在北方地区城镇供热计量改革、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住宅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的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以及绿色建筑的示范推广六大领域。那么,作为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建筑节能空间到底有多大呢?    据专家介绍,如果供热也像供电、供水那样,使用多少热付多少费用,根据国际经

    [阅读全文]

  • 上海世博利用传统技术与自然之力实现低碳排放

    [内容预览]

    | 2010/6/15 8:48:27
    中广网上海6月15日消息(记者乔仁慧)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6时49分报道,上海世博场馆里除了展示令人炫目的高新技术之外,还借助传统技术,利用自然之力实现低排放、零排放,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   站在上海世博园国家电网馆魔盒下面的出入口处,可以感觉到阵阵舒适的自然风,这就是国家电网馆的“穿堂风”技术。国家电网管工作人员李舒说:“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就想到,是不是可以利用夏天东南风风向为大家带来

    [阅读全文]

  • 世博展项打造未来“乐活人生”

    [内容预览]

    | 2010/6/15 7:50:36
    科技居住篇  如何定义“美好”,各人有着不同的演绎。如何感受“美好”,上海世博会无疑提供了多种可能。  从中国国家馆的一部多媒体剧所展现的未来城市邻里和谐,到上汽通用馆一部影片对二十年后城市交通的展望,世博会向我们打开了通向未来城市生活的一扇门。未来家居,环保材料、智能家电的应用无处不在,尖端的科技令人惊讶;未来交通,环保汽车、城市交通解决方案的应用丝丝入扣,灵活的创意令人赞叹;未来生活,先进医疗

    [阅读全文]

  • 农村生物质能源建设驶上快车道

    [内容预览]

    | 2010/6/15 7:47:53
    新华网北京6月13日电(记者董峻)眼下正是夏粮大规模收获的农忙时节。过去此时在一些小麦主产区,不时会有农民焚烧秸秆,既污染了环境,也浪费了秸秆资源。这种情况如今有了明显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秸秆原来还能变废为宝,烧秸秆的现象快速减少。  在河北保定的博野县,已有1100多台生物质燃料炉具安家落户。这种炉子取代了以煤为燃料的传统炉具,以压成块状的秸秆为燃料,热效率提高了15%以上。由于附近已经

    [阅读全文]

  • 过去24年时间 长江正源姜古迪如冰川消退151米

    [内容预览]

    | 2010/6/4 16:32:32
     1986年姜古迪如冰川  2010年姜古迪如冰川     比照24年前的一张老照片,长江源冰川考察队于昨日下午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西南侧姜古迪如冰川(北支)找到该图片的拍摄点,通过计算图片中冰舌的经纬度差异,得出长江正源姜古迪如冰川(北支)在过去24年间后退151米。    

    [阅读全文]

  • 国际宇航科学院全球环境影响合作首次国际研讨会在京举

    [内容预览]

    | 2010/6/2 20:25:37
    “空间科技还有很大的潜能没能充分发挥和利用,有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有空间信息资源共享和部门间协作机制等层面的问题。对此,需要携起手来,群策群力,一同解决。” 5月29日至30日,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全球环境影响合作首次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IAA院士、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原总经理、国家航天局原局长刘纪原在会上作上述表示。本次会议由IAA主办,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承办。 IAA

    [阅读全文]

  • 废物堆中再“寻宝”

    [内容预览]

    | 2010/6/2 20:22:45
    氟石膏是用硫酸与氟石制取氟化氢的副产品,残留有高腐蚀性的硫酸和氢氟酸,属高危险性固体废物。同时,氟石膏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可再利用资源。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侯浩波教授所在的课题组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氟石膏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可实现氟石膏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据悉,我国氟石膏废渣的堆积量居世界第一,过去,大部分氟石膏在稍加处理后就作为一种固体废弃物堆存,污染土壤和

    [阅读全文]

  • 水缸里养藻 麻袋上种草

    [内容预览]

    | 2010/5/31 8:42:28
    记者走进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体现最前沿理念的低碳展品四处可见。从厨房到工厂,从大漠到蓝天,低碳技术都有显身手的机会。   水缸养藻 麻袋种草  螺旋藻的名字很多人听过,但吃过它的人不多。一种叫“生态堡”的设备,可以让人们在家里养殖这种“黄金营养品”。“生态堡”长得像饮水机。透明的容器里是墨绿色的水,仔细看去,螺旋藻微粒随水流翻动。  据生产商介绍,只要把机器搁在有阳光或灯光的地方,它就会吸收二氧

    [阅读全文]

  • “智能化垃圾气力输送系统”亮相世博

    [内容预览]

    | 2010/5/28 7:23:38
    上海世博会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其重要的内涵之一就是“绿色、低碳、生态、环保”。  空气质量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在近日举行的世博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来看,上海世博园区内环境质量总体来说处在“良”的水平。他介绍说,世博会开幕式焰火表演确实排放了一定的污染物,但从环境监测数据看,焰火表演后的二氧化硫浓度等指标增幅很小,大气质量评价为“良”。而空气颗粒物在表演后

    [阅读全文]

  • 科学基金共享船次船时新机制为海洋科考“加油”

    [内容预览]

    | 2010/5/27 8:39:50
    本报广州5月25日电(记者 罗晖)海洋科考船出海费用实在太高了,每天仅油费平均就需7.5万元。十余年来,当很多海洋科研人员因无钱、无船出海而望洋兴叹时,有船单位也在发愁——船舶和设备即使闲置也需花钱养护。如何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海洋科学考察船运行管理机制,提高船舶使用效率,推进考察船资源和调查数据的共享?今天,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组织实施的“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完成了2

    [阅读全文]

  • 华南理工新技术可大大提高塑料循环利用次数

    [内容预览]

    | 2010/5/25 7:58:50
    ●新设备采用叶片取代螺杆,耗电量降低30%,年节电折合标准煤200多万吨。 ●使用新设备后各种塑料因为可以混合加工,大大提高了塑料循环利用的次数。 ●因生产过程受热时间缩短,预计未来可将塑料原料的60%-70%换成植物纤维。 ●若开发大型无螺杆叶片挤压造粒机组,可将上亿元设备成本降为两三千万元。 面对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一项技术发明或将成为

    [阅读全文]

  • 加快技术转化推广作物秸秆科学还田

    [内容预览]

    | 2010/5/24 22:23:56
    我国每年可产农作物秸秆6亿多吨,如全部用来燃烧,可折合成约3亿吨煤的热值;如全部用做饲料,折算后相当于1.5亿吨粮食。然而,目前作物秸秆大多被弃置或焚烧,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同时,工业化处理秸秆效益低下,得不偿失。因此,笔者建议深刻认识农业内处理秸秆的价值,大力推广作物秸秆科学还田。  对于土壤和农业来说,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贝,它富含作物生长和保持产品质量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是最好、最廉价的肥料。秸

    [阅读全文]

  • 测绘成果助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数字化进程

    [内容预览]

    | 2010/5/24 21:10:29
    人民网南昌5月24日电(记者 吴齐强)24日,江西省测绘局在南昌大学举行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测绘成果赠送仪式。  测绘成果是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国家战略要实施,测绘成果须先行。记者日前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测绘成果发布会上获悉,江西省测绘部门近期组织完成了鄱阳湖区域多种比例尺的3D数字地图和专题地图,这些测绘成果将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地理信息保障。  据江

    [阅读全文]

203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