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华能:二氧化碳捕集在行动

    [内容预览]

    | 2009/12/4 14:11:41
    在北京投资建设的我国第一个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试验示范项目自去年北京奥运会前投运以来,高效捕集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循环利用,成效显著,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该项目是我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政府2007年《关于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的联合声明》中的国际合作项目。该示范项目位于华能集团在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的北京热电厂,该厂是一座清洁高效环保型绿色电厂,各项环保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二氧化碳捕集装置从

    [阅读全文]

  • 一种新型洁净煤技术在吉林试验成功

    [内容预览]

    | 2009/12/3 22:41:39
        一种以煤炭为原料,获得优质煤气、低温煤焦油和半焦提质煤的洁净煤技术,近日在吉林省长春市试验成功,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该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有望在明年达到年产15万吨的产业化规模。    在吉林省长春三真实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这种新型洁净煤设备。公司总经理苏中介绍,这项新技术全称SZ洁净煤技术,将煤、油页岩投入到具有

    [阅读全文]

  • 国家气候中心发布"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升级版

    [内容预览]

    | 2009/12/3 22:04:09
        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记者刘羊旸、张辛欣)国家气候中心3日发布“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升级版。     据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介绍,为给国内从事气候变化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方面的业务、科研人员及单位提供一套使用方便的中国和东亚地区未来气候变化预估数据,2008年10月,国家气候中心组织相关业务和科研人员

    [阅读全文]

  • 脱硫减排技术高效低耗 可解决高寒减排

    [内容预览]

    | 2009/12/2 11:28:35
     哈尔滨工业大学燃烧工程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首个“高效燃煤烟气污染控制技术”示范项目,日前在双城雀巢公司顺利完成。这项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秦裕琨带领课题组完成的黑龙江省重点科技成果推广专项,已成为国内脱硫减排项目的样板工程,吸引了西安、吉林、大连等地的多家工业企业前来寻求技术合作。   “高效燃煤烟气污染控制技术”是基于高寒地区的高效经济型湿法烟气脱硫技术。该技术将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湿法

    [阅读全文]

  • 我国拟在南极建遥感卫星接收站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内容预览]

    | 2009/11/28 18:17:00
    新华社“雪龙”号11月28日电(记者崔静)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任蒋兴伟日前透露,我国拟在南极地区建立遥感卫星接收站,以完善我国海洋卫星应用体系,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全球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数据支持。  在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组织的“南极大学”上,蒋兴伟为全体考察队员做了“海洋卫星工程及其应用”的主题演讲。他介绍说,拟建立的遥感卫星接收站将以我国目前在

    [阅读全文]

  • 遥感技术给新疆文物普查一张索宝图

    [内容预览]

    | 2009/11/28 12:58:28
    本报乌鲁木齐11月27日电(记者王瑟)一群新疆文物普查工作者正在罗布泊地区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他们自11月初进入新疆罗布泊地区后,就像一群手拿宝图的探宝人,没有盲目在罗布泊地区排查,而是直奔主题而去。因为此次文物普查最大的特殊之处就是:文物普查人员手里有了一张张索宝图。这些索宝图,就是现代遥感技术为他们提供的。   据新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副主任刘国瑞介绍,此次借助遥感技术使文物普查

    [阅读全文]

  • “海洋六号”: 地质调查的“多面手”

    [内容预览]

    | 2009/11/28 12:49:26
    ■ 新闻缘起  2009年 10月18日上午,在广州东江口海洋地质调查专用码头上,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为“海洋六号”建造成功并正式加入我国海洋地质调查行列举行了欢迎仪式。  “海洋六号”船是我国首次自行设计并建造的综合性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是多学科的集成,不仅能开展二维地震调查,还为今后开展三维地震调查预留了设备空间。“海洋六号”船的综合调查能力很强,调查设备很多。全船分为地质调查、地震调查、声学设

    [阅读全文]

  • 专家谈中国节能技术发展

    [内容预览]

    | 2009/11/27 20:42:01
        新华网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姬少亭 任沁沁 沈洋)中国节能技术发展如此迅速,连最现代化的“鸟巢”在启用一年多后都显得落伍,在“鸟巢”建设中担任气温调节系统工程师的丁高告诉新华社记者。   中国建筑设计院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工程中心主任丁高说,如果“鸟巢”不是在2003年开始建造,而是从今天开始,它的表面将被覆盖一层太阳能薄膜,用于提供“鸟巢”内气温调节系统的能源

    [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对敏感区水资源评估取得进展

    [内容预览]

    | 2009/11/26 17:06:37
    中国气象报记者冯君通讯员赵瑞报道日前,记者从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获悉,气象部门正就气候变化对一些敏感和脆弱区的水资源影响进行评估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效,将为新一轮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提供重要支撑。  近日,由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和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组织召开的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评估交流研讨会,对《区域/流域气候变化综合影响评估报告:水资源适应性对策选择》《气候变化对澜沧江—湄公河流

    [阅读全文]

  •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示范——战略研究与能力建设”项目启动研讨会

    [内容预览]

    | 2009/11/26 11:24:35
    2009年11月10日,亚洲开发银行“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示范——战略研究与能力建设”技术援助项目启动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会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主办,华能集团绿色煤电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协办。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商务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国家电监会等政府部门代表,华能集团、大唐集团等企业

    [阅读全文]

  • 我国制定完成南极天文台发展路线图

    [内容预览]

    | 2009/11/24 11:50:28
    南极天文台选址的结果基本表明,南极的“冰盖之巅”冰穹A是全球地面观测最佳台址,我国已确定建立南极天文台,并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路线图。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常务副台长杨戟在“2009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介绍,我国在冰穹A建立南极天文台,将为天文学研究提供绝佳的观测窗口,使太阳系起源、早期宇宙结构和演化、宇宙暗物质与暗能量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获得崭新的机遇,不仅将极大地提高我国天文观测

    [阅读全文]

  • 脱硫减排技术打造锅炉煤烟污染“防护墙”

    [内容预览]

    | 2009/11/24 11:47:54
    哈尔滨工业大学燃烧工程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首个“高效燃煤烟气污染控制技术”示范项目,日前在双城雀巢公司顺利完成。这项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秦裕琨带领课题组完成的黑龙江省重点科技成果推广专项,已成为国内脱硫减排项目的样板工程,吸引了西安、吉林、大连等地的多家工业企业前来寻求技术合作。 “高效燃煤烟气污染控制技术”是基于高寒地区的高效经济型湿法烟气脱硫技术。该技术将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湿法脱硫技术进行了优

    [阅读全文]

  • 我国富氧助燃节能装置首次用于回转炉窑

    [内容预览]

    | 2009/11/24 10:46:08
    本报讯(记者魏东)日前,由山东烟台华盛燃烧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专利产品MZYR-500富氧助燃节能装置,在济南钢铁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回转炉窑投入运行。这是我国首台在回转炉窑上安装的节能新技术装置。  经运行测试,该装置可使炉膛火焰温度提高90%—109℃,窑尾温度提高24%—30℃,排烟温度下降14%—74℃,产品产量增加12.34%,吨产品耗煤下降21.27公斤,节煤率达到10.98%。  

    [阅读全文]

  • 用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

    [内容预览]

    | 2009/11/19 11:46:45
    我国工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投入产出率低等约束,节能减排仍是我国当前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我国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这一道路上,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在

    [阅读全文]

  • “十一五”期间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投入超过100亿元

    [内容预览]

    | 2009/11/17 14:49:01
    11月12-13日,由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联合举办的节能减排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出席论坛开幕式时说,“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中安排用于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投入超过100亿元,明年还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万钢表示,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事关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各国的繁荣发展。面

    [阅读全文]

  • 中国林业碳计量方法体系研讨会举办

    [内容预览]

    | 2009/11/17 13:58:40
    森林碳汇和碳排放怎么计量?中国应该如何建立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碳计量和监测体系?11月13日~14日,中外专家在中国林业碳计量方法体系研讨会上,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  据国家林业局造林司介绍,此次会议旨在通过交流和探讨,让中国专家了解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碳计量模型”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性,将中国已有的相关数据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分类体系有机结合,以推动

    [阅读全文]

  • 中国首支沙漠考察队进入西非

    [内容预览]

    | 2009/11/16 15:51:38
    本报讯由纳米比亚国家旅游局和《DEEP中国科学探险》杂志主办,著名企业家、探险家王石带队,DEEPCLUB的十多名企业家、学者和媒体代表参与的纳米比亚沙漠考察队日前从北京出发,踏上探索西非纳米比亚红色沙漠的征程,开始为期9天的生态考察活动。  中国科学探险杂志社余志川总编辑介绍,此次考察活动旨在探讨全球沙化、野生动物保护状况、生态环境利用和保护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世界上沙漠地区的生态系统正面临着

    [阅读全文]

  • 推广螺杆膨胀发电机技术 抢占低碳经济发展制高点

    [内容预览]

    | 2009/11/16 12:37:28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消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一、低碳经济的背景形势  2008年由美国引起的金融危

    [阅读全文]

  • 新型电池像树叶一样把光变成电?

    [内容预览]

    | 2009/11/13 10:41:24
    ■ 新闻缘起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将太阳光转化成化学能。受光合作用启发,科学家们正在着手研制一种与叶绿体原理部分相似的新型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它可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实现真正“零排放”。  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生力军,已成为江苏增长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但是,作为清洁能源代表的硅太阳能电池,产业链上游的硅原料生产却是高能耗和高污染产业。为此,科学家已着手研制用更多新材

    [阅读全文]

  • 亚洲最大卵形污泥厌氧消化池在武汉建成

    [内容预览]

    | 2009/11/10 10:21:05
    近日,由中国中铁四局市政分公司承建的单体规模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武汉市三金潭污水处理厂卵形污泥厌氧消化池顺利竣工交验。武汉三金潭污水处理厂是武汉市实施“清水入湖”、“清水入江”的重点工程之一。卵形污泥厌氧消化池的应用,将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消化处理,使污泥的卫生指标提高,减少细菌及臭气,避免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阅读全文]

203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