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 "气候变化对我国水安全影响及对策研究"召开

    [内容预览]

    | 2009/3/2 10:28:28
    2009年2月26日,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召开了水利部公益性行业重大专项气候变化对我国水安全影响及对策研究学术讨论和工作会议。第三课题我国海平面和风暴潮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和第四课题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干旱及其影响研究研究人员和特聘咨询专家20余人参加了会议。南京水科院院长、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本专项研究首席专家张建云教授出席并全程主持会议。   张建云教授首先传达了水利部领导和国科司

    [阅读全文]

  • 环保部:今年力推三大环保科技工程

    [内容预览]

    | 2009/2/28 6:58:01
    本报讯(记者李禾)2009年是实现“十一五”环保目标的关键年。环保部科技标准司有关负责人2月26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2009年环保科技工作重点是推进“环境科技创新、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和环保技术管理体系”三大环保科技工程建设,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科学决策机制,为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该负责人说,2009年,环境保护部将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工程。除继续做好

    [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成立

    [内容预览]

    | 2009/2/27 0:04:07
    本报2月25日讯 中国环境规划院“气候变化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今日在京成立,熟悉国际能源与环境政策、曾任挪威奥斯陆大学国际气候变化环境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的甘霖博士被聘为中心首任主任。  据了解,气候变化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将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以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气候变化与环境政策、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课题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并作为国内外同行合作与交流的平台,起到“小中心、

    [阅读全文]

  • 揭秘城市噪音消声系统

    [内容预览]

    | 2009/2/26 9:16:46
        去年,南京市准备新建一座高架桥,计划经过若干居民居住密集区,一时间,沿线居民的反对声、有关部门的答疑声此起彼伏,争论的焦点落在——高架建成通车后带来的噪音等因素,对沿途居民的身体到底有没有危害?居民的观点是,噪音对身体肯定有害。有关部门的答复是,一定会最大限度地降低噪音。    如何降低噪音?目前最先进的降噪措

    [阅读全文]

  • 我国科学家探明艾比湖盐尘暴成因

    [内容预览]

    | 2009/2/26 9:01:43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的最低处,也是新疆目前最大的咸水湖。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艾比湖湖面剧烈萎缩,湖盆裸露,逐渐演化为我国北方主要的盐尘暴源之一。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吉力力·阿不都外力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干旱区干涸湖底盐尘的扩散过程及生态效应研究”项目,探明了这一区域盐尘形成机制及扩散过程,为今后治理奠定了基础。 湖水水体波动加剧湖面蒸发 以及

    [阅读全文]

  • 21世纪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报告发布

    [内容预览]

    | 2009/2/22 10:58:40
    本报北京2月21日电(记者李大庆)历经5年多的艰辛,由众多院士和专家编写的《21世纪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报告》今天同读者正式见面。该报告提出的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方向是:至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地球科学研究的多个领域跻身国际前列,引领国际某些重要领域的发展。   据中科院地学部主任秦大河院士介绍,该报告基于对国内外地球科学发展历史与现状的总结,从21世纪国际地球科

    [阅读全文]

  •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甘肃白银试验成功

    [内容预览]

    | 2009/2/21 9:55:47
    新华网兰州2月19日电(记者赵锋)记者从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白银示范推广现场会上获悉,这一技术已在白银试验示范获得成功,对于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是一种高效的秸秆还田方式,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其腐解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供作物光合利用,产生的热量可有效提高深冬季节室内温度,是一项投入省、见效快、易于推广的农业实用技术。  白银市市长吴仰东介绍,随着全市设施农

    [阅读全文]

  • 我国已建设运行20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内容预览]

    | 2009/2/20 9:26:52
    新华社讯 记者18日从全国环保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截至2008年底,我国正在建设和挂牌运行的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已达到20个,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达到15家。   据环境保护部负责人介绍,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环境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国家环境工程技术中心是国家组织重大环境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聚集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组织科技

    [阅读全文]

  • 重庆市垃圾发电技术成为国家标准 将服务全国

    [内容预览]

    | 2009/2/18 10:05:52
        记者昨日获悉,以重庆同兴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技术为模板的《生活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国家标准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重庆垃圾焚烧发电的先进技术,即将开始服务全国。    重庆技术输入成都    下个月,由重庆三峰卡万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承建的成都九江环保垃圾发电厂将正式开

    [阅读全文]

  • 2008年环保科技奖获奖项目名单公布

    [内容预览]

    | 2009/2/18 9:34:08
    据环境保护部网站消息: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批准48个项目获2008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6项。 2008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获奖等级编号项 目 名 称完  成  单  位完   成   人 1防治机动车(船)污染强制标准研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汽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天津内燃机研究所、中

    [阅读全文]

  • 我首个全国湿地分布遥感制图完成

    [内容预览]

    | 2009/2/18 9:09:15
    本报北京2月17日电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宫鹏研究员今天向记者透露,我首个全国湿地分布遥感制图完成。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与1990年相比,2000年我国湿地总面积已减至30.8万平方公里,10年内湿地面积减少了5.08万平方公里。该研究由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宫鹏、牛振国、程晓等共同完成。   宫鹏介绍,2008年4月以来,研究团队在中国科学院东

    [阅读全文]

  • 城郊环保型农业攻关启动

    [内容预览]

    | 2009/2/15 14:10:45
    本报2月14日讯(记者 张茧)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城郊区环保型特色农业支撑技术研究与示范”,今天在长沙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启动。未来两年里,全国各大科研院所的60多名农业生态专家将共同展开技术攻关,以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和食品健康安全,并建成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郊区农业体系。  我国城市郊区农业人口总数达3亿多,占全国农业人口的30%以上,耕地总面积约3130万公顷,

    [阅读全文]

  • 专家热议构建全球农业监测系统

    [内容预览]

    | 2009/2/15 10:26:03
    本报讯 2月11日至13日,地球观测组织(GEO)“构建全球农业监测综合系统”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主题为“构建全球农业监测综合系统———制定对地观测数据及信息共享政策”。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院士,地球观测组织联合主席、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博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和全球陆地系统综合观测计划(IGOL)联合主席、美国马里兰大学地理系主任

    [阅读全文]

  • 2008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揭晓

    [内容预览]

    | 2009/2/11 8:41:49
    本报北京2月10日电(记者陈磊)今天,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的2008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评选结果新鲜出炉,神舟七号成功发射等10项重要研究成果榜上有名。   本次评选的十大新闻分别是: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并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中国首幅全月球影像图公布,铁基高温超导研究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落成,亚洲人二倍体基因组测序完成,过去224000年千

    [阅读全文]

  • 我国在冰穹A地区建GPS自动跟踪站

    [内容预览]

    | 2009/2/9 9:10:33
     昆仑站广场上的GPS跟踪站     在昆仑站完成建站后,我国科学家日前又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立了首个永久性GPS跟踪站“中国冰穹A卫星观测站”,这将成为冰穹A地区测绘的大地基准。    该GPS跟踪站位于昆仑站主建筑前的广场中心。内陆考察队离开昆仑站后,跟踪站使用电池组供电方式工作,为无人值守G

    [阅读全文]

  • 化工废物利用:解决行业共性难题

    [内容预览]

    | 2009/2/6 10:43:44
    本报记者:李禾    通讯员:张勤业    课题描述:电石泥、CO2尾气和制碱废液循环利用新技术研究    点评专家:韩星三(海化集团总经理)     化工企业生产留下的电石泥废渣,如果排放到环境中,将严重污染环境和地下水,但是如果进行处理又需要大量的费用。因此,该如何

    [阅读全文]

  • 我南极科考队连续测量达尔克冰川

    [内容预览]

    | 2009/2/5 10:09:33
    本报北京2月4日电 记者林英 从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获悉:我国南极科考队经过一个月来多次对南极冰盖边缘的达尔克冰川进行测量,发现该冰川在过去一年间运动了约150米。这已经是中国南极科考队连续第4年对达尔克冰川进行观测,相关观测结果有助于研究南极的气候变化。   据极地办公室科技处王勇处长介绍,对达尔克冰川运动的观测项目始于我国第21次南极科考。我南极科考队连续4年对达尔克冰川的测量表明,该冰川

    [阅读全文]

  • "雪龙"号"单兵作战"成为我国极地考察最薄弱环节

    [内容预览]

    | 2009/1/30 11:08:35
    新华网上海1月29日电(记者张建松)南极内陆昆仑站的成功建立使我国形成了“一船四站”的极地考察新格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专家张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但目前“雪龙”号的“单兵作战”已成为我国极地考察最薄弱的环节。  “雪龙”号是我国唯一的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自1994年首航南极以来,已先后12次赴南极、3次赴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2007年,“雪龙”号进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更新改造,提高了

    [阅读全文]

  • 我国大洋科考 首次成功发现非活动"海底热液区"

    [内容预览]

    | 2009/1/20 22:44:00
        北京时间1月20日消息,近日,我国第20航次大洋科学考察队首次在西南印度洋海域深海洋中脊成功发现一个非活动的海底热液区。        该区域海水深度在1800米左右,海底表层赋存大量死亡生物沉积而成的双壳角质层。科考队在该区域已成功抓取了多个“烟囱”样品,以及大量多金属

    [阅读全文]

  • 南极探秘队抵达智利圣地亚哥

    [内容预览]

    | 2009/1/18 8:58:58
    本报讯(记者田乾峰)经过近26个小时的飞行,奇骏南极探秘之旅第一批14名考察队员,于当地时间1月16日9点25分(北京时间1月16日20点25分)到达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机场。中国驻智利大使刘玉琴在大使馆会见了第一批到达的考察队员。   抵达智利后,14名南极探秘队员立刻感受到圣地亚哥的“炎炎夏日”。稍作休整,队员们便脱掉厚厚的冬装,统一改穿夏装前往智利总统府参观。   智利是世界上第三大产铜国,也是

    [阅读全文]

203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