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住进“科技房” 节能65%

    [内容预览]

    | 2009/7/15 9:41:45
        记者昨日从市科技局获悉,我市“十一五”科技发展重大专项——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综合示范点,获得住房和建设部建筑能效测评“二星”级认证,成为西部首家获此殊荣的民用建筑。     据悉,此次摘得西部首个“二星”级殊荣的项目,是我市启动的市科技发展重大专项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项目——“适应成都气候的地(水)源热泵关键技术

    [阅读全文]

  • 863计划风电技术成果成功实现转化

    [内容预览]

    | 2009/7/15 9:40:41
        日前,由沈阳华创风能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0台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在内蒙古赛汉塔拉风场调试成功,全部顺利通过240小时考核验收,成功实现并网发电。作为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风电机组实现了风机发电运行率百分之百,主要部件国产化和本地化率百分之百。    这一成绩标志着863计划成果成功实现转化,并在风场规模化运行

    [阅读全文]

  • “环境一号卫星”在多个领域实现创新

    [内容预览]

    | 2009/7/15 8:18:47
    本报北京7月14日电 经过将近一年的建设,“环境一号卫星应用系统工程及其关键技术项目”在多个领域实现创新,已基本建立水环境、环境空气、生态环境等应用系统,能为环境保护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支持。   据了解,“环境一号卫星应用系统工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是国家继气象、海洋、资源卫星之后,为加强环境监测和抗灾减灾能力而专门设立的。环境一号A、B星拥有光学、热红外、超光谱等多种先进的遥感探测设备,有利于

    [阅读全文]

  • 中科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启动

    [内容预览]

    | 2009/7/14 11:01:45
    近日,“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启动仪式及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中心召开。 遗传发育所副所长马七军为重点实验室学术顾问和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员颁发了聘书。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院士、农业节水专家山仑院士、水文水资源学专家刘昌明院士担任学术顾问。学术委员会由13名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冰川水资源与气候变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先生担任学术

    [阅读全文]

  • 促进和加快海水利用产业化进程

    [内容预览]

    | 2009/7/13 16:36:25
    当前淡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仅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世界第二大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占世界的1/4。特别是受季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我国东部沿海11省(区)、市和海岛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尖锐,水资源紧缺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施海水开源替代战略,提高海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应对我国水资源危机、优化沿海水资源结构、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求迫

    [阅读全文]

  • 我国玉米秸秆循环利用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内容预览]

    | 2009/7/13 16:28:12
    “若采用‘玉米秸秆高效生态循环利用工程技术’,将东北、华北两大玉米主产区玉米秸秆的一半用于生物质能源和畜禽业,每年可实现新增产值16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55万个。”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利群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说。 5月13日,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研发的“玉米秸秆高效生态循环利用工程技术”项目通过了农业部科技成果鉴定。农业部科教司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认为,这项技术

    [阅读全文]

  • 中国气象局:风能资源观测网将开始运行

    [内容预览]

    | 2009/7/10 8:34:31
    人民网北京7月8日电 (记者刘毅)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今天召开的全国风能观测网建设及后续工作安排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全国风能资源观测网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将全面转入全网运行阶段。  全国风能资源观测网共布设测风塔400座,主要覆盖西北、华北、东北以及东部沿海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并兼顾其他具有风能资源开发潜力的内陆地区。全国风能资源观测网建成后,在风能资源详查、评估以及预测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阅读全文]

  • 亚行将向中国提供125万美元援助开发减排新技术

    [内容预览]

    | 2009/7/10 8:31:49
    新华网北京7月9日电(记者韩洁、罗沙)亚洲开发银行(亚行)9日宣布,将向中国提供125万美元的技术援助,支持中国开发一种能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这一项目将帮助中国制定关于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示范项目的综合路线图,以及促进采取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的政策、法律和监管框架。该项目还将确定优先示范项目及他们的融资需求,同时开展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示范关键环节的能力评估和综合能力建设。  亚行透露,

    [阅读全文]

  • 用空气“取能制热”变为现实

    [内容预览]

    | 2009/7/9 9:48:19
    本报讯 (记者朱会伦盛利)7月1日,记者走进四川宇能空气热能设备公司内,300多平米的大厅凉爽如春,一台2米高的“空调”正向室内吹着冷风,而从“空调”内接出的一只水管中却流淌着滚烫的开水,几名工人正从中接水泡茶。   “我们更愿意称它为‘锅炉’而不是‘空调’,因为它工作时是向空气吸收热量烧水,而不是释放热量制造冷气。”该公司董事局主席马万成向记者介绍说,这是世界上首台可以大量利用空气中的热能,将水

    [阅读全文]

  • 吴晓青:加快遥感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拓展环境卫星应用领域

    [内容预览]

    | 2009/7/9 8:20:17
    来自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10位院士6日在京集聚一堂,对环境卫星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对环境一号卫星将来在环保领域的业务应用做出展望。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出席会议并讲话。  自1996年环境卫星系统工程开始酝酿,到2008年9月6日环境一号A、B星成功发射、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大楼成功封顶和机构运转、应用服务,整整经历了

    [阅读全文]

  • 碳捕集与封存 遏制气候变暖

    [内容预览]

    | 2009/7/8 7:47:00
    北京热电厂二氧化碳捕集试验示范装置  南极气候变暖加速使企鹅面临生存危机  近日世界首个实时碳排放计量器在纽约揭开面纱,显示大气中温室气体数量。  今年夏天,北京气温屡创新高,热浪烘烤之下,喝上一杯冰镇的碳酸饮料,感觉从里爽到外。为什么碳酸饮料有如此功效?这是因为碳酸饮料里含有大量二氧化碳,遇热易挥发,碳酸饮料进入体内遇“高温”,使二氧化碳迅速从口腔中逃逸出来,带走了部分热量,使人顿感消暑解渴。&

    [阅读全文]

  • 孙嗣敏:低碳经济核心是低碳能源技术

    [内容预览]

    | 2009/7/6 14:52:39
    净化空气任务组织亚太区首席代表孙嗣敏4日在参加2009年全球智库峰会-中国能源高峰论坛主持“加大引导低碳经济的投入,促进可持续发展”议题时说,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而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的能源技术。  孙嗣敏认为,碳经济的实质就是用低的能源的消费、低的排放和低的污染来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的能源技术。金融危机发生后,大国几乎都同时推进气候变化危机和金融危机

    [阅读全文]

  • 中德联合在纳木错站开展青藏高原水热通量观测

    [内容预览]

    | 2009/7/3 10:20:12
    6月26日,在欧盟第七框架项目(CEOP-AEGIS)和德国科研联盟资助项目SPP的共同支持下,德国科学家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有关科研人员联合在纳木错站附近架设温/湿通量观测设备,开始强化观测高海拔地区的CO2\H2O通量、降水和辐射等。 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的德方科研人员和中方人员,在纳木错站的白马纳木错岸边架设了CO2\H2O通量仪(LI-COR 7500)、三维风速仪(CSAT3)、

    [阅读全文]

  • 环保部大力推进低氮燃烧技术

    [内容预览]

    | 2009/7/2 21:35:17
    环保部30日对外公布了《火电厂氮氧化物防治技术政策》的征求意见稿,倡导合理使用燃料与污染控制技术相结合、燃烧控制技术和烟气脱硝控制技术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燃煤电厂氮氧化物的排放。  同时,征求意见稿还提出要提高氮氧化物排污费的征收标准,组织开展氮氧化物治理电价补助的试点及推广,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可实行氮氧化物排污交易。  该技术政策适用于燃煤发电和热电联产机组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控制重点是长

    [阅读全文]

  • 太原引进环保供热新技术

    [内容预览]

    | 2009/7/2 21:33:14
    相对于以往主要靠消耗和燃烧煤炭的供热方式,太原市政府现已确定,今年起太原市建筑供热将增加和引入可再生热源,以改变过去供热方式单一,供热能力跟不上、供热不稳定等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节能环保式供热。  据市政府有关部门调查,到去年底,太原市供热面积已有7566万平方米,其中4465万平方米为集中供热,3100多万平方米为区域供热,供热主要是靠燃煤来实现。遇有煤价上涨,供热要受很大影响,政府还不得不拿出

    [阅读全文]

  • 微生物碳捕获:污水转化为高效能源

    [内容预览]

    | 2009/7/1 7:50:37
    如果有一种技术能把人类排出的污水转化为高效能源,这是否意味着今后的“污水处理厂”可以改名叫作“污水能源厂”?它能否用于工业生产和居家生活?它的出现将给新能源产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带着疑问,记者专程来到设在北京的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采访了该组织总干事蒋明君博士和这项技术的发明人邓楚柏先生。  像水一样的“海逖富”一点就燃  在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办公室,记者看到了神奇的“海逖富”:像自来水一样

    [阅读全文]

  • 中国对“碳捕获”态度发生大转变

    [内容预览]

    | 2009/7/1 7:41:27
    欧洲和中国的科学家首次同意就捕获发电厂的二氧化碳、并将之封存于地下进行合作,中国“团队”由两名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组成。碳捕获和存储是一种实现全球温室气体低排放的关键技术。  仅仅过了5年,情况已截然不同。中国第一个接近零排放的煤电厂建设项目6月获得国家批准。另两个试点项目也已启动,包括在内蒙古的一个项目,那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封存项目。  如今在中国举行的有关碳捕获的会议,通常都有高级政府官员和

    [阅读全文]

  • 不用农药也治病虫草害 “生态治虫”还真神

    [内容预览]

    | 2009/6/30 15:54:29
         不用农药,也能治病、虫、草害?一项名为“农田轮作套种及生物防治对病虫草生态控制技术示范推广”的科研项目做到了,并通过了由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记者随课题组专家、江苏绿保生态生防研究所所长王长军一探究竟。     目前,太湖地区普遍实行浅耕和稻麦连作,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了农田的富营养化和高药物残

    [阅读全文]

  • 解决关键技术 推进大面积轻型屋顶绿化

    [内容预览]

    | 2009/6/30 8:57:40
    轻型屋顶绿化问题的提出   现在屋顶绿化的形式主要有花园式屋顶绿化和轻型屋顶绿化等类型。   但花园式屋顶绿化难以大面积推广,主要原因有:   受屋顶负荷限制,建设困难。以土重每立方米2吨、铺50厘米厚计算,建设1000平方米将增加负荷1000吨;就是以0.6系数的人工土折算,也将达到600吨。这还没有包括植物重量。屋顶增加这些重量,如果原先没有设计,将使建筑结构受力不平衡,带来破坏建筑的隐患。这

    [阅读全文]

  • 我国微藻制备生物柴油技术世界领先

    [内容预览]

    | 2009/6/28 17:58:21
    6月26日,在河北廊坊新奥集团煤基能源生产零排放技术系统实验中心微藻养殖暖房,微藻培育专家正在检测微藻养殖光照强度。  该实验中心研发的微藻制备生物柴油技术目前已经取得中试成功,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该技术利用微藻光合作用以及高含油率的特点,能够达到充分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同时生产出清洁的生物柴油。此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有效地改善空气质量并缓解日益紧张的能源危机。  &nbs

    [阅读全文]

203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